雖然遭遇政策壁壘并在四地被叫停,但四川創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人快遞”業務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截至7月底,人人快遞網全國平臺上的會員已達1200萬的規模,自由快遞員將近1000萬,每日產生訂單幾萬單。按公司總經理、創始人謝勤的規劃,“明年這個時候日均應該在100萬單。”
事實上,在各地遭遇政策壁壘后,作為創業者的謝勤聰明地選擇了合理規避政策,對公司業務構架進行了一系列調整,總體原則仍是以此前公司的業務構架為主,但“說法”不同,以代購、代辦、代送等捎帶業務為主。比如,“我要代購”是利用同城快遞優勢接單幫助平臺上的注冊用戶代為購買,快遞費包含在購物資金中,同時發力對時效要求較高的蛋糕、鮮花等精品代購業務。
按照謝勤的最終設計,利用城市配送業務過程中建立的信任關系,形成“信仁寶”平臺。
監管壁壘
謝勤給“人人快遞”業務的定位是“自由互助的眾包平臺”,其業務場景是,發件人通過APP發布寄件訂單,訂單包括除了預約取件時間、貨物名稱、聲明價值外,還包括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聯系方式,軟件會根據上述信息自動核算出快遞費用。自由快遞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路線進行“搶單”并從中獲得報酬。
按謝勤最初的設想,這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眾包平臺,較之傳統快遞有兩大優勢:一是沒有中轉站和數量眾多的快遞員,是典型的“輕”公司;二是少了中間各級轉運環節,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貨損。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這一去年3月就已經上線的業務模式卻在今年3月被媒體報道后引發極大關注,主要原因還是作為其名稱中所包含的“快遞”二字,以及從事的與快遞類似的業務模式,被認為搶了快遞企業的生意而面臨口誅筆伐。
而其最終被叫停的理由是該業務違反《郵政法》對快遞企業資質及快遞員上崗資格的規定。按照我國《郵政法》規定,企業要從事快遞業務,必須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這是進入行業的必備條件。同時,個人要從事快遞員職業,需要參加郵政部門組織的培訓,并考取《快遞員從業資格證書》才可以上崗。很顯然,“人人快遞”并不具備這個資質,其“自由快遞員”絕大部分也未取得上崗資格。
物流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人人快遞”涉嫌非法經營,“同樣從事快遞配送,憑什么別人就要證照齊全,遵規守矩,而你卻可以無牌無證、低成本地去參與競爭?”他舉例,“就好比你要開一家出租車公司,必須取得出租車公司牌照,司機也必須持有上崗證,否則就是‘黑車’非法運營。”他的觀點是法規是底線,只要從事這個行業,就必須遵守。
而當時北京、安徽等地的主管部門則對人人快遞采取了觀望態度。8月22日,謝勤在成都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公司在北京的業務已從加盟商手中收歸公司運營,目前仍在正常開展業務。
變形求生
對于人人快遞面臨的監管問題,同樣從事電商配送創新業務的成都我來啦網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理事長賈勇認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基于互聯網發生的創新的業務模式盡管在初期會被認為不合規,但最終一定會納入規范經營范疇。”賈勇目前從事的是解決物流配送最后500米,在城市成熟的小區安裝智能自助取貨柜。
專門研究電子商務的法律專家馮堅堅也認為,商業模式的創新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而產生,但是在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顛覆人們生活方式的今天,新興商業模式變得更加層出不窮。往往其剛出現時,人們甚至無法理解其中的商業邏輯和盈利模式。對總是滯后于社會發展的法律體系來說,就更加無法對這些新興模式進行準確的定位和詮釋了。
目前在商務租車軟件領域也面臨著這樣的監管問題,在非法運營和業務便利性之間,商家和監管部門都在尋找一個適合各方的平衡之策。
作為創業者,謝勤表示,“人人快遞”業務的構想是他經過四年的摸索逐步完善起來的,肯定不會因為遇到政策上的暫時挫折而輕易放棄。不過,聰明的謝勤并沒有選擇跟政策“對抗”,而是轉而對業務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規劃,使其更合法合規。
謝勤介紹,目前主要仍以從前的自由快遞員和網上下訂單的捎帶業務模式為主,但更強調代辦、代購、代送為主,比如“我要代購”業務,跟從前一樣是網上下訂單,只是轉變為由會員發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后期下單、購買、配送業務全部由自由快遞員完成,配送費直接包含在整單業務中,并不單獨列出,這樣就規避了監管風險。
對于代購,法規政策并沒有明確的限制性規定。在代購業務中,人人快遞網還細分出隨意購、精品代購等業務,使平臺具有了精選供應商和商品的屬性。類似“排隊美食”這樣的業務,更是發揮了人人快遞同城隨時隨地隨機配送的特性。舉例來說,某人想吃某品牌的蛋糕,就可以由家住在附近而上班地點離該品牌最近的自由快遞員,在下班后代為購買并捎帶回來。“這是人人快遞與傳統快遞相比更具優勢的購買場景,而移動終端將讓這種購買場景如虎添翼。”謝勤表示。
信任平臺
在目前人人快遞業務環節中,如何保證安全仍是個難題。
對此,謝勤的設計是,首先會要求注冊自由快遞人確保三證合一,手機卡、銀行卡和身分證號碼,指向同一個人才能成為自由快遞人。自由快遞人還要進行線上線下培訓,包括專業知識、服務標準化等內容。其次,保證全程可視化,發貨、取貨等各個環節都要拍照。還可以追蹤自由快遞人行走過程中前十分鐘的位置,讓顧客了解快遞的運輸狀態。再次,會對商品進行保價,平臺會凍結自由快遞人銀行卡中相應商品價值的錢。只有顧客收到貨之后這部分資金才會解凍,自由快遞人該得的運費就直接劃到賬上。最后,當自由快遞人把貨送到之后顧客將看不到他的信息了,自由快遞人也看不到顧客的信息。這樣短暫的合作結束之后,自由快遞人和顧客的信息都會得到保護。同時,也可以防止自由快遞員和顧客甩開平臺私自合作的可能。
安全問題的背后,實際上是眾包業務面臨的陌生人信任的問題。謝勤表示,“我們花了三年時間研究,人人快遞最大的價值是打造了一個社會化的誠信體系,通過人人快遞這種自由互助的眾包形式讓所有人相互信任。”
這種信任是可以轉化為生意機會的。“相當于快遞只是個入口,其實別的商業模式也是這樣的。比如支付寶,可以在任何一個電商平臺使用。人人快遞只是投遞,只做配送中的一個環節,但信任關系則可以成為平臺延伸到其他很多領域。”謝勤介紹,形成這種延伸也緣于人人快遞的自由快遞員對自身認定的不同。
和職業快遞員不一樣,自由快遞員屬于社會化的存在,不管你是老板還是白領,人人都真正參與其中。“這一點,從我們的數據平臺可以驗證。”此外,自由快遞員參與人人快遞,很大程度上是想感受一下生活。他不像真的快遞員那樣,送貨上門之后,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尊重和感激,遠遠大于傳統快遞公司帶來的純服務的感受。
按謝勤的設想,將來會推出一款叫“信仁寶”的基礎平臺產品,人人快遞將只是其中一個應用而已,將來會有基于信任的更多應用出現在平臺上。而將來人人快遞的盈利也將來自這種信任關系凝聚起來的平臺,“有這么多人在平臺上提供眾包服務,我可以收取會員費和技術服務費。”謝勤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