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剛曾在北京、深圳、上海、香港、硅谷、東京從事投資和創辦70余家企業,包括YiCha (易查)、Togic (泰捷)、TongCard(通卡)、DocIn (豆丁)、黃太吉等。
他的投資主線是互聯網。他想告訴創業者,各種投資人都會對你推銷說我能幫你這個、幫你那個,要記住,這個世界上能幫助你的只有自己。決定是你自己做的,要對自己負責任。
以下為麥剛在創業家分享內容節選:
絕大部分創業都是失敗的
什么是創業?屋子里一共有100個人,給這些人7個蘋果:6個青蘋果,一個紅蘋果。你問創業者:兄弟們,誰覺得自己能拿到紅蘋果?會有20到30個人說自己能拿到。再問有幾個人認為自己能拿到青蘋果,相信一大半以上會說自己能拿到。但是情況很明顯,100個人只有7個蘋果。這就是創業。
任何一次偉大的創新、偉大的變革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要么縮短了產業鏈,要么把產業鏈的結構改變了,總之是把產業鏈上某些人的飯碗打掉了。創業也是如此。
在創業群體中,人數比較多的,也是失敗概率比較高的,被稱作勇敢的創業者。還有一批成功的創業者,他會拿出一些錢來反哺這個行業,投資給創業者,他們叫天使投資人。然后再有一批——現在越來越多——有創業經驗和背景的,在從事VC和PE行業。最好玩的就是,有時成功的創業者成了投資人的老板。所以,作為投資人,千萬別得罪創業者。
作為創業者,你是在做生意,還是想成為一家公眾公司?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絕大部分人創業是做生意,絕大部分的企業不會拿到VC的投資,VC也不會投資絕大多數公司。為什么?因為VC所投資的行當,都是有典型特征的,比如規模、成長性、贏利性、商業模式等等。
并不是說立志使公司成為公眾公司的人就比做生意的人更高尚,二者沒有高低之分,只是要明白游戲規則——你在跟誰玩?
投資這個行業跟娛樂圈最相像,每個投資人都跟你講得天花亂墜,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你,跟演員一樣。創業者也會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投資人可以做好多次演員,但絕大部分創業者只有一次機會。
如何引起投資人的興趣?
有一些創業者和企業家專門去做媒體關系,做宣傳,目的就是為了引起投資人的注意。這些故事都是包裝過的,是業內蠻普遍的現象。對于創業者來說,如果你們真正有本事,真正有高質量的企業,高調是正確的。
最簡單的方式還是通過有一定信譽、有一定關系的朋友進入投資人的圈子,中國畢竟是個人情社會。接觸之后,怎么能打動他?我認為,就是三個字,“做自己”。對于投資人而言,他已經見過無數人,基本上幾句話就能看透你的狀態。只有當創業者的真實狀態跟投資人的狀態產生共鳴的時候,他們才能走到一起。你的內心體現在很多方面,你的價值觀、你對這個行業的真知灼見、你對產品的熱情、你的管理等方方面面。
如何找到靠譜的投資人?
為什么有一小波投資人能夠獲得長期的回報?因為他們是真正用心去跟創業者互動、從創業者的角度幫他們思考、協助企業發展的人。這種投資人絕對是少數,所以方法只有一個——做自己,然后盡可能去挖掘、去發現在知識結構、人品、個性方面跟你匹配的投資人。
融資之后
對于一個創業者,融資是一個非建設性的工作,看起來天花亂墜,其實就那么一剎那——拿到錢的時候——有些激動感,之后你還是照常去干活。對大部分企業,尤其是早期企業來講,基本上找到比較靠譜的兩三個天使,融資的事就交給他們了。天使天天跟創業者、跟VC打交道,他們在這個行業里有很多人脈,有很多所謂技巧上的東西,精力可以分散出去干這件事情,你跟他的互動也可以保持比較好的頻率。
說到底,創業者和投資人還是要達成默契,這種默契是股權上面還是管理權上面的,就看你的選擇了。人生有起有伏,有些天使其實是你的創業伙伴,要協調好你們的利益和權力分配。
各種投資人都會對你推銷說我能幫你這個、幫你那個,要記住,這個世界上能幫助你的只有自己。當然,投資人主觀上很想幫你,但是你不要產生任何依賴思想,決定是你自己做的,要對自己負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