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海棠灣上,一家亞特蘭蒂斯酒店正在進行基礎施工,這是七星級酒店及海洋公園——亞特蘭蒂斯在全球的第三家酒店,也是復星集團擬耗資百億元打造的旅游商業板塊項目。
去年10月,復星集團宣布了這項投資,合作方是酒店管理集團柯茲納,酒店將由復星投資開發建設,柯茲納負責管理,預計2016年年底建成,2017年9月正式對外營業。
亞特蘭蒂斯項目是復星集團發力酒店及商業、旅游等相關消費領域的表現之一,在此之前,復星集團完成的多項投資都與消費有關,包括投資全球休閑度假村集團法國地中海俱樂部、希臘著名時尚品牌Folli Follie、美國知名女性時裝奢侈品牌St.John、意大利奢侈男裝品牌Caruso,甚至是東南亞最大的休閑連鎖餐飲集團食之秘,以及西班牙火腿及酒類制造商Osborne。
而5年前,復星的投資版圖中,還是以醫藥、地產、鋼鐵、礦業為主。而今,復星的投資重點,顯然已經發生了轉向,這與復星“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投資策略,以及看好中產階層的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投資機遇不無關系。
“投消費”
2010年,通過收購地中海俱樂部7.1%的股權,復星成為這家股權極為分散的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從而開啟了“全球化”戰略的第一個落地項目,而這個項目,就是聚焦旅游消費領域。
3年后,復星的全球化投資已經在多個國家落地,但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并且都在奢侈品、醫療、旅游等消費領域。
今年上半年,復星加大了體驗式消費的投資力度,開始涉足影視娛樂業,分別投資了美國好萊塢Studio 8公司、增持博納影業成為第二大股東,并與上影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此外,還先后投資了食之秘、Osborne集團,以及德國一流時尚生活品牌TOM TAILOR。
可以看出,消費領域已經成為復星集團的投資重點,為此,公司在去年還專門成立了旅游及商業集團,由在麥德龍、海王星辰等國內外多家零售企業任高管的錢建農掌舵。
目前,在旅游及商業集團內,包括復星集團旗下的傳統產業豫園商城(600655,股吧)(600655.SH)以及公司在海外投資參股的地中海俱樂部和Folli Follie。去年,旅游及商業集團還出資5.12億元投資了中國國旅(601888,股吧),以1.97%的持股比例成為中國國旅第三大股東,并宣布投建亞特蘭蒂斯。
“這些投資中,不管是休閑消費還是體驗式消費,都與中產階層的生活方式有關。”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未來幾年,中國將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產階層人數,所以與之生活方式有關的行業也潛力巨大,“復星集團將順應這些變化,繼續看好消費升級相關的行業,國內外的投資也主要聚焦食品、旅游、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等領域。”
“到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及消費規模有望成為全球第一、第二位,與中產階層生活方式關聯的行業,未來具有爆發式的增長前景。”復興集團副董事長兼CEO梁信軍也表示,這包括體驗式消費行業與個人金融關聯的相關行業,前者如旅游、餐飲、養老、健康、護理、美容等相關中高端行業,后者則是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等行業。
而在這些相關行業中,梁信軍認為,投資歐美的一些成熟企業更劃算。金融危機后,國外與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相關的企業增長乏力,一些龍頭企業估值都很低,但在中國,與中產階層生活方式相關的剛性需求才剛剛興起,如果能夠投資這些海外公司,推動其在中國拓展,將是不錯的投資邏輯。
“管消費”
“我們尋找海外項目的一個標準,就是找到能夠受益于中國市場發展的投資機會,并利用我們的專業優勢實現被投資海外企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梁信軍說,在最初投資時,復星都不會追求控股地位,往往扮演一個具備重要影響力的第二大股東,在管理方面還是借助原管理層和大股東的專業能力,或者聘請專業人士,復星則是利用在中國市場上的各種優勢為入股企業所用。
比如,在復星投資地中海俱樂部后,公司的管理層就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不過,之前地中海俱樂部在中國只有一個銷售團隊,向新加坡公司匯報,但在復星投資后升級為中國區,直接匯報給法國總部,與新加坡公司平行。
目前,復星持有地中海俱樂部的股份仍只有近10%,不過在地中海俱樂部卻擁有兩個董事會成員席位,除了郭廣昌,作為地中海俱樂部的另一個董事之一,復星集團旅游商業集團總裁錢建農還是地中海俱樂部全球戰略委員會的委員。
“復星的角色主要就是利用我們的資源和對中國市場及消費者的了解,幫助它們在中國成長,營造一個既保持法國傳統又能適合中國市場的模式,畢竟中國的市場取向、消費習慣等與西方市場有很多不同。”錢建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比如中國人的假期短,在一個地方傾向待兩三天,而歐洲人一般要待上七八天,這就決定了度假村在中國的選址不能夠太偏遠,而要靠近大城市。
再比如在Caruso項目上,復星就讓其主席兼首席執行官Umberto Angeloni繼續負責公司經營。在意大利,Umberto Angeloni是時裝界的一大傳奇,曾經一手打造出全球公認的男裝第一品牌。
而在入股St.John之后,復星也設法讓另一位傳奇人物彼茲(Bernd Beetz)出山擔任董事長,其在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之一擔任CEO的11年時間內,將公司的營收從10億歐元做到了50億歐元。同時,復星還專門找了一家國內服裝領域的合作伙伴,來幫助St.John在中國快速擴張。
錢從哪里來?
最初,復星在消費領域的投資,單筆金額多在1億美元之內,不過,去年以來投資額開始不斷上升,比如今年投資的食之秘,金額就在2億美元以上。
如此頻繁的投資,并且金額越來越大,錢從哪里來?
對此,復星在2010年底就確定了主要走基金投資路線,其中,中國的項目主要由人民幣基金投,國外的項目則主要由美元基金投。
雖然復星也可能會參與海外的一些優質Pre-IPO項目,但投資之后不一定會很快退出,而是更看重復星投資能夠為企業提供附加值,實現長期增長。復星的美元基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長期投資者,投資周期定為5到10年。以2011年成立的中國機會基金為例,復星集團高級董事總經理仲雷認為,目前投資的那些項目,至少要在未來3到5年之后才會開始逐漸退出。
比如去年9月份,復星投資意大利頂級男裝品牌Caruso 35%的股權,就是通過旗下的美元基金復星-保德信“中國機會基金”進行的,這也是該基金6億美元投資中的最后一單。
“中國機會基金”于2011年4月成立,由復星集團與美國壽險巨頭保德信聯手設立,其中,保德信出資5億美元成為有限合伙人(LP)。在去年復星入股美國高端女裝品牌St.John、收購以色列阿爾瑪激光有限公司(Alma Lasers)等交易中,“中國機會基金”均扮演了核心操盤手的角色。
除了中國機會基金,復星集團參與的“中國動力基金”規模上升到10億美元,它的名字正是來自于郭廣昌和梁信軍屢屢提及的 “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今年7月,復星剛剛投資的西班牙著名火腿及酒類制造商Osborne集團,就是通過“中國動力基金”。
此外,隨著旗下保險資產的逐步擴大,復星還在優先考慮可以用得到保險金的投資機會。
從2012年開始,復星就提出要向以金融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轉型,這一轉型思路很明確,是希望成為中國的巴菲特,踐行后者“產業+保險+投資”的業務模式,以保險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平臺,利用保險業務提供的大量現金流輸送源源不斷的投資資本。
在保險業務的布局上,復星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財險、壽險、再保險“三駕馬車”的布局,先后參股了永安財險、合資成立復星保德信人壽,并在中國香港投資成立鼎睿再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復星又完成了有關葡萄牙最大保險控股公司CSS若干保險資產的競標,標的合計10億歐元。
而根據最近公布的半年報,目前,復星逾三分之一的總資產來自保險業務,公司的保險可投資資金已近1200億元。
“保險+投資”的戰略,就是用保險資金為投資提供長期低成本的資金,同時優化集團的債務結構,復星副總裁兼CFO丁國其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們的凈債務和凈資本的比例都有所下降,未來我們的債務比例還會更進一步優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