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悖論:擠進孵化器后 創業卻在“減速”

2014/09/12 12:12     

 

作者簡介:Ashwin Ramasamy是ContractIQ這個公司的創建者。這個網站是給那些企業和企業家們提供一個免費的服務平臺,讓他們可以尋找到外包移動策展計劃的合作伙伴。

Hari是一個聰明并且精明的企業家,擁有一個剛起步的公司。有一天,他發郵件給我問我有沒有必要加入一個創業孵化器。我立刻回信給他說沒必要。之后我們就這件事聊了三十多分鐘,而如今我卻回想不起來我曾經這樣熱情地跟他討論過這件事??赡墚敃r我覺得拯救這樣一個年輕的創業者就是上天賦予我的使命。

創業孵化器的出現是為了幫助那些事業上剛起步的創業者們來了解Starting Up 101(Starting Up 101是給那些對創業有興趣的學生和社區成員舉行的研討會),從而管理好他們的公司,而他們的導師都是原先參加過這些創業研討會的人。創業孵化器的作用主要是告訴創業者們如何提前并且正確的開展工作,按照這樣的做法,這些剛剛起步的公司不僅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也會在之后的發展中變得更加繁榮,甚至能到達一個臨界點。

關于這個臨界點,在Y Combinator的開幕式致辭上有人曾經提及過這個概念,大概是這么說的:

2005年,Y Combinator開發出一種新的啟動資金的創業模式。這些企業首先要搬到硅谷三個月,在這個時間內,我們會和他們密切合作,幫助他們盡快的給公司發展方向定型,并且把他們推銷給投資者們。這些新興企業們需要準備好自己公司的陳述,從而給那些通過精心選拔才被邀請的投資者們做展示,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資金注入。因此在每年的Demo Day這一天(Demo Day是Y Combinator旗下創業公司半年一次的演示日),整個活動都會到達高潮。

創業者

因此,作為一個頂級的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認為這是一種新型投資方式。這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為什么我說創業孵化器的出現并沒有給這些新興企業們帶來幫助?”

孵化器并不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無所不能”

倘若創業孵化器的目標是給這些剛起步的公司提供資金幫助而不是這個計劃本來的目的——幫助這些公司發展起來,那這無疑是值得嘲諷的。新興企業的目標是在一個可贏利或者可以建立使用基礎的衡量平臺上,快速地將理想中的概念發展成為切實能夠解決問題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資金的確會在“企業成長”和“快速發展”兩個方面有所幫助,但是這些新興企業大多都無法成長。

絕大多數的創業孵化器就如同是一個需要與很多公司合作的集中項目總合,其合作周期為N個月。在這個時間內,每個月創業孵化器都要與這些項目人員密切合作,而這個合作時長往往在六個月內。

Demo Day是一個非常方便的途徑,或者說對于所有的創業孵化器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商業工具。然而,這些參與其中的新興企業按照規定都必須要在創業孵化器規定的限制內,給某些選定的公司做演示甚至在規定的日期內完成,這樣的做法通常會打消這些新興企業的積極性,甚至有可能將這些企業引入歧途,讓他們對自己的公司信息弄虛作假。

我之前提到的值得諷刺的事情就是這些新興企業居然把加入創業孵化器當做獲得資金支持的捷徑。這些企業明顯忽略了一個事實,只有一小部分的企業才能得到資助(這個比例準確來說是27%)。在這四分之一得到資助的企業里,由于你隸屬的創業孵化器公司不同,你公司獲得資金支持的機會就變得更渺茫了(2012年72%的Y Combinator公司的新興企業獲得了資金支持)。我所知道的一些創業孵化器們甚至沒有Demo Day,他們的一組“企業學員”在一年的學習后畢業,沒有一家公司獲得資金支持。

有時孵化器反而會禁錮創業者

新興企業每每發生了歷史性突破時,總會對未來會獲得的突破有更大的緊迫感。即使是用公制這樣的標準算法來計算每周這些企業的成長,也沒有辦法來預測一個在首周沒有取得很大成功的新興企業會不會在一年之后得到他們的夢想“圣杯”——他們企業能夠成功發展。

一定要記住,新興企業的發展必須一擊必中,這樣才能夠成功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但會給企業的運行帶來短暫的阻礙,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它們甚至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些創業孵化器在無意中就給新興企業灌輸了一些常識性的觀念,而這些錯誤的觀念往往是根深蒂固難以消除的。

當涉及到產品能否適應市場的問題時,一些憑借經驗而得出的結論反而更有幫助。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實事求是的去做這件事總比調查研究做些表面層面的事情好。我不太清楚寫程序這件事是如何來讓產品適應市場,但是相比起來,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調查就顯得沒那么有成效了。不妨來好好討論下那些蹩腳的MVP和那些認真制定的研究計劃究竟誰好誰壞吧。

創業指導

一次性的支離破碎總比一直在勉強支撐而最后卻也同樣難逃失敗結局要好得多。

因此,匆忙準備的展示或是明明準備不足但卻要面臨接踵而至的和投資者們的洽談,還有非常明顯自己的公司將會得不到資助的信號,這些問題都在這個創業孵化器的幫助下顯得格外突出。有很多新興企業在這種壓力下直接崩盤。那些這些無法承受這么大壓力的新興企業應該怎么辦呢?在我看來,他們應該利用好這筆創業孵化器為他們帶來的無形資產。

 

導師都很忙,大部人都是有心無力

我自己本身就是在一個全球聞名的創業孵化器公司畢業,并且成為了該公司的一名導師。去年,我收到了創業孵化器公司給我的兩封郵件。郵件內容都是告訴我一些我指導過得新興企業的近況。事實上,我根本記不得他們的名字或者他們公司從事的業務。我給他們上了三個月的課,而在結課后,沒有一家企業聯系過我,告訴我他們的公司進展情況。作為他們的公司起步導師,我卻沒有和他們再聯系過,這樣的感覺實在太糟糕了。哈哈,其實事實是——在我從創業孵化器畢業后,我曾經兩次試圖聯系過我的導師,不過都只是談了大約五分鐘,此后,我就再也不曾聯系過他們了。

孵化

不管這些新興企業的導師是有多么的出名,也不管他們是有多么的樂于助人,事實上,在這些企業結課之后,這些導師們也找不到一個強有力的理由來說服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和這些指導過的企業保持聯系。在一個擁有全球關系網的創業孵化器公司工作,這就意味著你就榮登了它那份冗長的郵件發送對象的名單,而你不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這份郵件的接收對象。由此可見,這份新興企業發展近況告知的郵件并不是一個私密的,可以讓導師和新興企業交流的平臺,同樣這份郵件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愉快的感覺。

“展示日”的成功并不能讓你拿到融資

如果你對你自己在Demo Day這一天能獲得資金支持感到很有信心,那你就是大錯特錯了。作為500 Startups的合伙人Christine Tsai對待這個問題給出了這樣的看法:

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在Demo Day這天能得到投資,那你真的是想錯了。當然,我不排除你的企業能夠有機會獲得投資,但這畢竟是極少數的。舉行Demo Day的意義在于讓你能夠和這些投資者們接觸,得到這個認識他們的機會。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投資,那你還不如給每一個風投公司的合伙人打電話,或者直接去參加他們公司組織的活動。你還可以通過網絡去和那些對你的公司發展有興趣的投資者見面。

創業

無論你從哪里拿到的錢,它的顏色和價值都是一樣的。有一個杰出的企業家,他曾經告訴我:“你可以給投資者一筆保險費,由此你保障了投資者的溢價,直到你遇到下一個投資者之前他的資產都不會溢價。在沒有演示日任務,遷址,被創業孵化器公司做上記號(以防你在Demo Day后沒有獲得任何資金支持)的壓力下,你獲得了這筆錢。倘若你需要面對以上所有的壓力才能獲得的一筆錢,那么這筆錢和之前那筆錢比較起來,其意義就不言而喻了吧。聰明的人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此外,你也不用在此期間拿出額外的錢來制作你在Demo Day上所要展示的樣品。

要把握住孵化器提供的不多的“無形資產”

那么為什么大家會認為創業孵化器能夠幫助新興企業呢?

比方說有這樣一個地方,我可以碰見我所有的顧客還有那些潛在的客戶,為什么我不去呢?只要他們去參加這個活動,新興企業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用較小的努力就可以選中自己的客戶。這就是為什么風投公司都熱衷于參加創業孵化器。

和教育很像,創業孵化器也是需要競爭的商業機構,在這里,你會很容易的發現那些能夠創造很大價值的公司。然而,你卻很難量化這些缺少價值的普通公司給它的客戶公司帶來的影響。如果一個創業孵化器公司可以給新興企業提出能夠商榷的意見,提供可更替資金和一筆未知的資金支持,并且它還會把這些企業的目標當做首要任務來完成。在仔細考慮這些前提下,無疑這樣的孵化器更受到創業者的歡迎。

創業.

人人都想贏。因此,加入這些創業孵化器的公司數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看做是對這些創業孵化器公司服務質量的評價標準。因為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證明,所以第一批脫穎而出的孵化器公司便是新興企業的首選。不過這些公司應當記住,如果你想讓你的客戶面臨該選擇哪一個創業孵化器公司的難題,顯然你把你的客戶卷入了這場商業上的游戲中,而這又是毫無意義的。因果報應就像是高級妓女,你必須先付錢才能享受服務。讓申請加入創業孵化器的門檻變得相當高,這樣就會讓你的客戶覺得這場游戲是值得去參加的。

正如我所說的,創業孵化器沒有必要為你公司的方方面面都有幫助,他們只需要在那些衡量你們公司是否成功的因素上,比你做的出色。比如說大量的客戶網絡工作,像你一樣的一個好的指導老師,那些將會在投標中選中你的內部投資關系網等等。這就是為什么很難輕易從這里抽身而出。

所以,如果你想要選擇創業孵化器來發展你自己的公司,那么你就選了一條充滿著未知風險的方式。其余的方法不但價格便宜還可以讓你的公司發展得更好。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