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劉二海 文字整理 | 穎新
關于中國當下的機會,我先拿創新來講。比如中國和美國同樣都做社交網絡,而兩邊體系構建及構建方法卻非常不一樣。從構架上看,在美國是Email非常重要,在中國則是以手機為基礎。所以人人網當年追隨Facebook,以Email為基礎構建體系,在中國的主流人群中并不很受歡迎。而手機確實是中國幾乎每個人都在用,并且我們都習慣發短信,而在美國,人們發短信并不那么多。
現在看,談及中國目前的機會,有這么幾個重要的渠道。
第一個是手機。手機正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尤其是被納入到互聯網體系之后,手機之于未來更可以提高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不僅是在互聯網,甚至在其他領域,手機都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第二個是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宏觀時代的變化會改變每個個體的命運。在社會發展與變革中,會不斷涌現出顛覆的技術、偉大的創新公司。
第三個是品牌化。其實當前中國社會相當缺品牌,而越是在誠信比較低的社會里,品牌的價值相反越大。比如在美國,IBM開發了一個房地產項目,我不相信美國人會因為IBM做IT做得不錯就覺得它蓋的房子也不錯。但在中國,有品牌的公司就會不同,一個知名品牌在很多領域都會得到受眾的認可,品牌溢價很大,其品牌價值也更高。
我把目前看到的機會分成五類:
第一類,是你在硅谷完全看得到的、非常純粹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互聯網企業,我把它劃分為偏技術類。
第二類,我們可以說它是科技公司,但它后面依托著產業背景,比如像我們早年投資的易車網、智聯招聘,這些公司都是這一類。
第三類,我們稱之為傳統類型,但是其中依舊有很多科技元素,從屬性上來講更像是一個運營在互聯網上的傳統產業公司。
第四類,是服務類。很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神州租車,原來做線下租賃服務,現在大約70%~80%的訂單都來自網上。
第五類,是傳統公司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連鎖酒店這個大類別里面的布丁酒店就是代表。
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如何去分析一個行業呢?我不可能像企業家一樣,每天想用戶需求,這是企業家更擅長的事兒。投資人會分析哪些行當有機會,并找到有潛力的企業家。分析機會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比如:從行業角度看,現在比較大的行業有汽車、房產、娛樂、旅游、教育等。據說房子的相關項目發展速度非???,而汽車行業也吸引了很多投資,旅游也是快速通道中的一個板塊;還可以從技術的角度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還可以從模式的角度看,比如O2O、分享經濟;還可以從中國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比如品牌化、時尚化等。
我做投資總結出了一個機會分析的驅動力模型——DRIVE,核心的一點是基于環境分析,把握行業的驅動力,辨識機會。通過這些分析,看清產業的格局,是贏者通吃,還是技術在里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機會先來還是后來?做這些分析都非常重要。當然也要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對比,比如說做游戲,那要看日本的發展怎么樣,美國的發展什么樣;電子商務也是這樣,日本、美國的電子商務分別走到哪一步了?其實今天一些非常年輕的創業者都已有了全球視野,這確實是中國希望之所在。
最后再說下什么是好企業。在我看來,就是一橫一豎。你要在產業價值鏈中合適的位置上,同時,你還需要在行業競爭中找到位置。一橫,就是在產業鏈中,產業環境中找位置,我們用剛才說的DRIVE模型分析;一豎是在競爭找到位置,我用價值模型(VALUE)來分析。價值模型通過分析項目的核心價值、團隊、風險,并考慮備選、投資人自身增值能力,綜合評價項目。我們經常談論的,比如行業地位、壁壘、先行者、網絡效應、安裝基礎等,都屬于競爭優勢。
總結下來,當你在一橫中能找到機會,在一豎中能找到位置,那你的企業一定做得不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