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風險投資泡沫在國內被熱議。中國的VC是否存在泡沫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任何一種模式、一種策略或者是一種方法,走到岔口被廣泛熱議的時候,此時,最應該做的不是去討論模式、策略或者方法是否能夠繼續使用,而是去了解它們的過去、厘清它們的現狀以及合理預測它們的未來。
中國風險投資公司過去、現狀以及未來“中國的風投公司作為投資的主力軍,此時,或許我們需要去回顧一下其發展的歷史、梳理一下它目前的發展現狀,以及暢想一下它的未來。
中國風險投資公司的過去
上世紀80年代末,因為看到科技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國家開始在沿海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又為了解決開發區內企業融資的問題,國務院允許地方政府在開發區內設立創投基金,用于投資高科技企業。
“由地方政府促成的創投機構,為我國風險投資開了頭”,投融界一位創投專家表示,。
當時的創投基金資金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以及科委的資金,要想獲得政府創投資金,一般都是地方科委認可的項目和企業,門檻較高。
當時有的創投重視資金投入,輕視項目跟蹤、指導和管理,所以投資成功率不高。90年代末期,互聯網大潮來臨,很多國有企業敏銳嗅到了這一趨勢,開始接盤地方創投基金。但是依然沒有解決,政府創投成功率和效率雙低的問題。
由于獲取政府創投資金門檻高、成功率低,所以本世紀初,不少科技和互聯網企業開始從海外尋求資金,例如通過國外的VC獲得風投,然后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例如中華網、空中網、盛大、慧聰、巨人網絡、分眾傳媒等等。這批科技企業在成功之后,反過來在國內成立天使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這些機構能量迅速凝聚。
這也造成來了目前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的雙頭格局。
中國風險投資公司的現狀
目前中國的風險投資行業可以說是雙頭格局,一頭是政府創投機構,這類機構主要還是位于高新區、開發區以及技術園區,主要依附于駐扎在園區的企業,在園區內尋找優質項目,最終目的是促進園區或者本地科技企業發展。
以杭州來說,杭州2008年就設立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截止2014年8月份,已經累計跟投、參股項目27個,并且杭州的各個科技開發區,也都設立有創業投資基金,如杭州經濟開發區,2013年就設立了億元規模的創業基金。
由于有政府財政、國有企業、銀行的扶持,政府創投機構的資金規模相當可觀,在投資項目甄選、項目跟蹤、項目指導等方面,政府創投機構投資決策,也越來越專業和規范。
國內風險投資機構的另一頭,就是由科技和互聯網新貴們發起的風險投資機構。例如李開復設立的創新工場,兩年時間投資了二十余個移動項目;例如小米科技CEO雷軍,在互聯網投資領域也是頻頻出手。再例如,阿里董事局執行主席馬云發起了云峰基金,戰略投資土豆優酷,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筆。
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未來
至于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未來發展趨勢,投融界認為有四大趨勢值得期待。
一是,風險投資公司資金來源的多元化趨勢。
伴隨著對民營經濟的開放,政府創投資金將會更多吸引民營企業的加入,民營企業加入之后,可以讓政府創投基金在運作上更為靈活。此外,部分傳統工業也積累了足夠的資金,希望參與風險投資公司。例如云峰基金的發起人,不僅包括馬云、巨人史玉柱這類互聯網巨頭,也有來自七匹狼、伊利等傳統企業的大佬。
二是,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決策專業化趨勢。
中國風險投資發展時間短,所以隨意性和偶然性的特征較為明顯,專業水平欠缺。表現之一就是,很多投資公司都是通過人脈關系尋找投資項目,投資決策看關系,而不是看項目。隨著風險投資公司規模的壯大,以及專業投資人士的加入,未來五年,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專業化水平將會提高。
三是,風險投資公司聚集化趨勢。
數據顯示,美國硅谷集中了美國40%左右的風險投資公司。正是因為有大量風投的聚集,硅谷成為全球互聯網和科技創新的前沿。幾乎,每一天都有投資案例的出現。我國風險投資聚集的趨勢也正在顯露,例如中關村,風險投資公司接近百余家,香港半數的風投機構在中關村設立有辦事機構。
四是,風險投資公司極力靠近互聯網。
為了低成本、高效尋找到大量的潛在投資項目,風險投資公司對互聯網更為依賴,特別是對投融資平臺的依賴程度更高。以投融界為例,作為專業的投融資信息服務平臺,已經有超過千余家風險投資公司入駐。
通過對中國風險投資公司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一點:中國風險投資公司的發展路徑是持續的,中途沒有過于夸張的跳躍或者衰落。路徑的延續性,或許能夠抵御未來可能出現的投資泡沫,如果未來出現泡沫的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