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南鵬看來,紅杉中國的投資團隊是一群樸實勤勉的創業者,不高冷也不賣弄。
即使是紅杉中國的合伙人,工作臺也不過是一張張普通的辦公桌;即使是最具有歷史意義的IPO文件,紅杉中國也只會將其疊在書架的邊角處。紅杉中國就是一群“創業者”的集合,隨時準備著支持創業者。
年輕人的創業時代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如果將其套用在創業者身上,那么無疑就是“創業要趁早”。
“以前我們說80后創業好像還是一個很新鮮的事情,其實,今天80后的CEO比比皆是。在互聯網行業里面,甚至90后的創業者也有很多非常出彩的地方。”沈南鵬認為,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顛覆性的行業,年輕人正因為沒有太多的社會和工作經驗,因此反而更容易在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上做出更多大膽之舉。
“今天互聯網的主流用戶是85后、90后,這樣的CEO更加了解年輕人的運用和現實體會,他們更知道用什么樣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服務他的客戶。”在沈南鵬看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因此不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出現了一批非常年輕的CEO。這些年輕的CEO可能20歲多一點,30歲出頭時,就已經把公司做到十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的規模。
沈南鵬曾坦言,中國的投資應當懂得混圈子,找人脈?;蛟S正是因為他對互聯網圈子的熟知,因此才能頻頻在互聯網領域中有所斬獲。沈南鵬對紅杉中國近十年來所投資的互聯網創業企業如數家珍,他在這個領域中的投資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盡管每個國家的本土差異很大,互聯網發展也有著不同的興趣點,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沈南鵬指出,商業的一個基本規律,就是希望不斷地擴張。因此,不論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還是美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地擴張。而在這其中,海外的公司對于中國的企業非常重視。
“相比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到另外一個市場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更多的曲折。”沈南鵬說:“原因在于互聯網時代非常講究用戶的體驗和本地文化。因此,在產品的本土化上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這也是互聯網公司與傳統500強公司所面臨的不同挑戰。同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監管政策,每個公司都必須尊重本地的法律和法規,調整自己的市場和產品策略。”
冷靜的觀察者
作為紅杉中國的合伙人之一,沈南鵬同樣是沖在一線的投資人,每個月至少要聽數十個項目介紹,只為尋找具有成為下一波偉大企業潛力的創業公司。行動迅速、數十年的投資經驗、日益完善的投后管理體系,以及被投企業的資源脈絡共享,這些正是沈南鵬和紅杉中國的事業基石。
每天往來于身邊而過的匆匆行者,都是充滿激情的創業者。而沈南鵬則是這條流動河流中的一塊磐石,冷靜的觀察和分析,尋找變化之中所隱藏的規律。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木桶理論’,但創新企業和傳統企業在有些方面的邏輯和規律是不一樣的,創業者更應該具有‘反木桶思維’。”沈南鵬進一步解釋說,“尤其初創型的企業,只需要在某一個領域中做到極致,就可以因為這一個點而迅速壯大,成為這個領域中的明星企業。面對一個早期企業,如果我們要求它每一個方面都很強大,最后往往會扼殺了這個企業起步和成長的可能性。早期企業需要的是專注,而早期創業者就應該把你的優點盡可能發揮出來。”
不過,創業者盡可能的發揮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并不意味著創業者可以很快獲得成功。沈南鵬認為,“企業家如果只追求短期利益,沒有辦法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尤其在創新行業當中,創業者需要有耐心,需要經過很長時間進行打磨,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
(中國經營報 作者:何莎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