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根據VC和收購制作

2015/02/05 12:15     

全球互聯網醫療在過去4年中吸引了大約8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部分創新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并成功IPO,其中包括像Veeva Systems和Castlight Health這樣的交易額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大型融資,讓這個領域成為風投和收購方最關注的熱門領域之一。

CB Insights總結了從事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重要投資者、收購方和創業企業,制作了一張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筆者將其進行了編譯,并制作了中國版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

全球版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集合了123家行業突出代表,包括私營企業、投資機構、收購方、孵化器和互聯網醫療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員。周期表上榜成員主要憑其公司運營情況、財務狀況、投資實力、是否并購/IPO等來判別。

中外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對比

全球版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全表從左到右梳理了七種不同的組織機構。

按照國外9個類別,筆者制作了中國版互聯網醫療元素周期表

互聯網醫療周期表最左邊為專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幾家垂直企業。 最右邊為風投(包括多級和微投)、企業投資、天使投資、加速器/孵化器,評判規則為2009年后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總投資情況,其中包括專注健康領域的許多風投和加速器。 底部是著名的已經IPO或被收購的互聯網醫療企業。

根據初創公司在醫療行業的服務方向不同,CB Insights 把互聯網醫療公司分為以下5個類別:

醫患交易平臺(Healthcare cost transparency)——為醫患雙方提供廣泛而實惠的市場交易平臺。讓價格透明化,促進醫保計劃的實施。 在此板塊,海外的并非只有醫藥電商,還有類似PokitDok的醫療服務價格透明化交易平臺。

拿PokitDok來說,Pokitdok是一個醫療類交易平臺,為用戶提供各項健康服務的透明價格,查詢產品的廠家直銷價。該App還能收集對服務提供方的打分,根據得分先后,按個人臨床需求確定最理想的交易對象。該公司已獲得天使、A輪共計430萬美元融資。

國內在此系列下僅有壹藥網、健一網兩家醫藥電商平臺上榜,像珍誠醫藥類已被康恩貝收購,可以在其他版塊看到。至于針對價格透明化方向的商業模式目前還未發現。

面向醫療服務者的管理工具(Office/Patient management )——利用軟件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幫助醫生/醫院管理病人。包括電子病歷、費用協議、預約掛號、院外病人監測等。

國內在這個領域馳騁的公司比較多,針對醫生的醫療工具有杏樹林、掛號網等,而掛號類的一些醫療工具也逐步開設了在線問診,向在線問診領域延伸,如就醫160網;還有是針對醫院服務的,旨在幫助醫院解決一些流程問題,有康程醫管、安華億能等。

醫療大數據分析(Big data healthcare analytics)——根據數據預測,為醫療行業提供精準的行業預測和分析服務。 國外較眾人所知的是23andMe,該公司針對遺傳疾病、患病風險等引起的疾病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目前能提供200多項檢測結果。

國內類似的有華大基因、iDNA網,iDNA網于2008年在美國硅谷成立,而后回國發展,致力于提供個人DNA信息服務、個性化安全用藥指導和DNA互聯網信息服務。 華大基因打造的互聯網云平臺Genebook基因譜,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基因健康科普資訊、實時全景健康管理應用及個性化健康解決方案。

在國內版表中可看到,國內基本只在基因診療領域有一些涉足,而其他面的醫療數據整合挖掘能力較弱。而海外公司中在其他醫療數據的挖掘則要深入得多,尤其在EHR領域獲取數據價值。例如QPID Health等。

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應用傳感器和數據分析追蹤個人健康,向用戶傳達包括卡路里熱量、計步、睡眠追蹤等數字化信息。

國外較火的就屬Jowbone、Fitbit等,國內在此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有:咕咚、Bong、FitRoot、TONY跑步表,通過硬件內置傳感器記錄用戶完整的一天,然后結合App推送信息。

還有一類是專注單病管理的(糖尿病、肝病、腫瘤),像微糖、抗癌衛士等,這個領域在近五年的融資中也成最火熱經典項目。

在線問診(Real-time healthcare)——提供平臺和技術方便獲得授權的衛生從業者為患者服務。 在國外周期表中,可以看到春雨掌上醫生上榜。在國內來說也算移動端的一個優秀代表。

除了春雨外,在近五年內獲得風投關注的還有好大夫在線、尋醫問藥網等。對于這批打破傳統問診模式的醫療服務平臺,筆者也將持續關注。

投資者也劃分了5種類別: VC(Venture Capital Firms)——包括對互聯網醫療公司做股權投資的投資者。投資范疇包括微投和多階段投資,涉及金額從2500萬美元到10億美元不等。 國內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活躍度高的主要有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軟銀中國、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聯創策源、險峰華興、英諾天使基金。

企業投資(Corporate Investors)——具有正規合法的單位團體進行的一種對外和對內投資,比如Qualcomm Ventures 和Intel Capital。 國內對互聯網醫療關注度高的非BAT莫屬了,從他們近年的布局來看,可以說是打算“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具體的可以查看《BAT互聯網醫療大戰,百度玩法有何不同?》。

天使投資(Angel Investors)——包含個人向初創公司提供早期資本、建議,以換取股權或可轉換債券。

加速器/孵化器(Accelerators/Incubators )——通常是為新的創業公司提供導師、指導以及技術、商業與融資方面的實用培訓,幫助他們了解構想、產品推出等方面的東西。孵化器通常會向初創公司提供小額資金,換取其一小部分股份。

周期表里包含許多組合型的孵化器或者專注于醫療創新的孵化器(如,Blueprint Health)。 國內涉及互聯網醫療的加速器/孵化器幾乎都在2014年成立,貝殼社、中美巢兒加速以及執信(天津)科技。還有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Vesalius Ventures和天津濱海高新開發區2015年也將攜手做專門針對移動和遠程醫療的孵化器。

風險投資退出(Notable exits)——包含在過去5年內被收購或已經上市的互聯網醫療公司。 國內上市或被收購的公司有,阿里健康(中信21世紀)、39健康網、康愛多、珍誠醫藥等。

中信21世紀由阿里巴巴戰略投資更名為阿里健康,39健康網由貴陽朗瑪信息收購,康愛多被太安堂收購,珍誠醫藥獲得康恩貝集團的戰略投資??傎Y趕超近五年風險投資總額。

從中外兩張互聯網醫療周期表對比來看,海外共計有123家,國內有69家。除了在風險投資、醫患交易平臺板塊相差較大外,其余類別差別較小,用一句話解釋“登上人生巔峰,僅一步之遙”。

排榜規則為:2010-2014獲得融資的大小型融資項目,排名不分先后。 有些公司還非常初創,目前僅種子階段,未列入此表。

而有部分創業公司成立較早,起初還是傳統模式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供應商或醫療硬件設備制造商,而近幾年開始進行互聯網重塑,這類企業因有傳統利基業務做現金牛,因而在近幾年可能未進行大筆數額的融資,因而也未進入此表。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