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受限 網絡電臺陷盜版危機

2015/02/09 09:48     

上周,New Radio創始人楊樾的一篇名為《從竊賊的身上優雅走過》的文章再次引發人們對于網絡電臺版權問題的關注。在這篇文章里,楊樾稱“多聽FM完整的偷了NewRadio所有的節目……這不是New Radio第一次被偷節目了”。楊樾對騰訊科技表示,這種現象并不是頭一次發生,各大網絡電臺里經常會有些節目內容搬運自其它平臺。

多聽FM創始人趙思銘對騰訊科技表示,多聽FM的內容確實涉及到侵權,在被舉報后也對節目進行了下架處理,“我們此前對審核的力度確實不夠。”就在今年年初,多聽FM就因為版權問題下架了郭德綱相聲集。

過去一年,一方面網絡電臺受資本追捧,另一方面,尚未發展成熟的盈利模式,以及頻繁出現的版權問題成為網絡電臺發展的制約因素。

有業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網絡平臺中優質內容的稀缺,對用戶生成內容(以下簡稱“UGC”)審核的力度不夠,以及尚不成熟的商業模式,都是讓網絡電臺成為內容“搬運工”的“罪魁禍首”。

UGC內容審核力度弱 優質內容匱乏

網絡電臺的內容來源一方面是搬運,一方面是來自用戶的UGC。

UGC類型的電臺代表包括喜馬拉雅電臺、荔枝FM等。以荔枝FM為例,用戶可以直接點擊“話筒”進入錄音界面錄制自己的電臺節目,完成后,還可添加背景音樂。

為了在內容“搬運”的過程中避免牽扯到版權問題,個別網絡電臺不惜使出渾身解數。楊樾對騰訊科技稱,他曾經有一檔節目就被某網絡電臺將稿子內容“扒”下來,然后一字不差的換個人重新錄一遍,再傳上平臺,“等于我的節目是被別人高仿了,舉報后那個平臺就把這檔內容下架了。”

有業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除了部分網絡電臺自己復制內容外,更多的版權問題還是來源于UGC。

該人士稱,有些網絡平臺審核力度非常不夠,導致其中會存在大量版權問題,尤其是涉及到其中的背景音樂。

對此,騰訊科技咨詢了法律專業人士。該人士表示,在網絡電臺中盡管是用戶自己上傳的音樂內容,單如果音樂涉及侵權,該網絡電臺也有承擔責任的。“如果確實是用戶上傳,版權方可以通知他們把節目下線,下線后就平臺不用承擔侵權責任;如果用戶截取部分音樂內容重新編排后上傳,也屬于侵權行為。”

王凱曾經是央視《財富故事會》、《讀報時間》、《對手》等節目的主持人,在2013年離開央視后創辦了自己的自媒體產品《凱叔講故事》。他在微博上表示,《凱叔講故事》每天有據可查的播放量在40萬左右,但大量盜版播放的數據無法掌握。“其實網絡電臺和我們打聲招呼,大家簽一個版權合作協議,你馬上就從盜版變正版。”

不過,通過版權購買的方式增加內容的成本很高。多聽FM曾經購買過相聲演員單田芳的非獨家版權,但費用高的嚇人。“現在我們一個月的版權費用甚至超過以往一年的運營費,在整個費用支出里能占到三分之。”趙思銘說。

無論是版權侵權的問題是源于對UGC內容審核力度不夠,還是網絡電臺自身“搬運”內容,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優質的內容太過稀缺。做過多年DJ,現在又創辦原創網絡電臺的楊樾告訴騰訊科技,好的內容和主持人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商業模式尚在摸索中

和視頻一樣,網絡電臺的盈利是建立在用戶增長與活躍的基礎上,而獲得用戶無疑需要資金支持。

去年11月,多聽FM宣布完成由Ivy Captial領投的1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3年1月,蜻蜓FM獲創新工場200萬美元A輪投資;10月喜馬拉雅獲得由SIG(海納亞洲)領投,KPCB(凱鵬華盈)和Sierra Ventures(席拉創投公司)跟投的千萬美元A輪投資。近年來已有多家網絡電臺團隊收獲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級別的投資。

資本的頻繁介入讓網絡電臺在去年年底迎來小規模的增長,也促使多聽FM、喜馬拉雅、荔枝FM等網絡電臺用戶數突破千萬級別,并有可能在今年迎來新的發展爆發期。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家網絡電臺還處于“燒錢”階段,喜馬拉雅電臺創始人余建軍就曾公開表明態度:“這個行業肯定很燒錢,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也還在摸索中。

無論是通過廣告、增值服務、版權分銷、游戲、從社區到電商,還是做車載智能硬件挖掘用戶背后的廣告價值,多種模式還在探索中,尚未出現成熟的商業模式。

廣告方面,喜馬拉雅、豆瓣FM都已經有所行動。喜馬拉雅在一檔單期播放量60萬左右的欄目《段子來了》中植入了某水果電商的小廣告,而這檔欄目已獲得上百萬元的年度冠名。豆瓣FM則是有音頻插播式的廣告。但這類簡單而粗暴的廣告植入方式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引發用戶反感。

荔枝FM從開放社區、強化主播和聽眾的互動,到過渡到電商。在荔枝FM創始人賴奕龍看來,當主播憑借自己的才華吸引聚集了一批粉絲以后,對接銷售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汽車這一應用場景也成為網絡電臺的兵家必爭之地,包括多聽FM、豆瓣FM和蜻蜓FM都瞄準了這一切入點。以多聽FM推出的車載智能硬件為例,趙思銘告訴騰訊科技,雖然其所銷售的智能硬件還處于虧損狀態,但他把期望寄托在其背后所創造的廣告價值。“通過車載硬件,就可以將音頻中的廣告精準投放給那些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

在盈利模式建立起來后,網絡電臺希望通過給主播分成的方式促進優質內容的產出。“在商業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建立起來以后,主播會更有動力去分析用戶喜歡的內容,收入也會和收聽數掛鉤,從而提升自己的內容。”趙思銘說。

不過,好的商業模式一定能帶來優質內容嗎?從主播層面來看,商業模式帶來優質內容似乎只是網絡電臺們的“一廂情愿”。楊樾對騰訊科技表示,好的節目內容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和盈利模式其實沒什么關聯。

一檔能夠得以傳播的節目,通常取決于多方面,包括主播的個人素質、知識結構能否支撐起一檔節目,節目內容能否禁得住市場考驗、被用戶接受和喜愛,節目內容是否具有持續性。

他舉例說,New Radio其中一檔節目《出國上大學》的主持人鄺楠曾經做過外企高管、出任多所大學MBA教授,曾經訪遍北美的80多所大學,同時自己也是個經驗豐富的主持人。“這檔節目我們準備了8個月的時間,期間不斷地推倒重來。”據了解,該節目在上線當天就達到10萬次下載量。“這種效果不是單純靠錢就能砸出來的,好的內容是還是基于人,而不是商業模式。”楊樾如是說。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