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軒
注:本文所有信息根據市場公開資料獲得,如有紕漏,敬請指出,以資修改,不勝感激。
1、在線旅游投資從紅海進入血海
根據筆者統計,截止2014年12月30日,國內在線旅游行業共計發生投資事件130起。
筆者統計了自2006年以來在線旅游行業的263起融資事件,統計發現,從2011年開始,也就是移動互聯網浪潮興盛開始,在線旅游的投資案例呈突飛猛進增長。2011-2014年,融資事件分別為16、23、68、130起。
從融資金額來看,在線旅游領域也節節攀升,從2006年、2007年僅去哪兒一家融資數百萬美金,到2014年融資額近300億。
(注:上述融資事件包括從種子到IPO和并購所有階段的股權融資;上述融資金額僅包括網絡公開披露的數據,不包含未披露的,因此僅為估算)
2、投資領域分布
按照投資事件發生次數排名,可以看出租車是今年十分熱火的領域,在自有車出租領域,有神州、一嗨上市;在商務用車領域,有易到一往直前;在打車領域,有滴滴、快的火速融資火速燒錢;在P2P租車領域,有PP租車、寶駕、友友你追我趕;在拼車領域有哈哈拼車、愛拼車等快速冒出;在代駕領域,有e代駕低調吸金。
出境游依然是資本十分關注的領域。不過資本關注的重點顯然已經轉移至境外目的地產品的平臺,比如海玩、路路行等;另外,此處未包含以尾單切入的來來會、愛旅行等。
長租今年突然之間成為資本重點關注領域。在分散式線下租房服務商中,有青客公寓、優客逸家、蘑菇公寓你追我趕;在集中式領域,雷布斯高調投資了YOU+,也有機構潛伏進入了深圳協縱、魔方公寓;而線上平臺領域,愛屋吉屋則在全國范圍內延續了大黃蜂式的燒錢模式。
旅游度假領域以綜合性平臺為主,這些公司基本都是上市或者并購了;
周邊游的布局開始出現,周末去哪兒、周末去哪玩、108天、度周末等都獲得了融資;
在攻略/社區/SNS領域,社區們如面包旅行、在路上在艱難轉型中也獲得了資本的繼續加注;而社交類網站,如撿人之類也獲得了小額資本的嘗試。
3、熱潮中的冷思考
市場很熱,站在市場中,筆者卻很冷。此時的繁榮,讓筆者不由自主的想起《桃花扇》中那句詞,“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一時的風光不應變成夜郎自大,偶爾的新聞不應成為持續的過度營銷,只有回歸生意的本質,踏實經營,滿足用戶的需求,提高產業的效率,才不至于“眼見他樓塌了”。
作為曾經的產業投資人,作為這個行業的深度觀察者,想問問自己,也問問同行,希望能與各位探討。
1)藝龍6億美金,途牛上市時3億美金,誰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上市在線旅游公司?上市時估值可達到多少?再下一個呢?倒推回來,現在估值多少又合適?再看看現在動輒數億估值的A輪融資,是否合理?
2)機和酒的市場格局已經穩定,出境游的格局是否穩定?新進入者機會在哪里?
3)B2B旅游公司真的這么值錢嗎?
4)出境旅游的機會在哪里?
a. 尾單模式轉變成切機位、切酒店的包銷模式,是否會受到資金壓力、重運營的壓力、去庫存的壓力,以及如何面對增長的天花板?
b. 目的地旅游服務商估值值這么高嗎?各家的數據真的樂觀嗎?訂單流程處理如何及時化?是否會如酒店OTA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又僅有幾家能幸存?
c. 定制旅游到底能做大?服務領域的爆品模式真的能復制小米的經驗嗎?
5)垂直細分領域該如何投資?類似精品酒店、定制旅行、自駕等的天花板有多高?市場能做到多大?未來如何退出?又該給多少估值?
原載于環球旅訊,原文標題《2014年在線旅游投融資匯總:從紅海到血?!?/stro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