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一位母親正在展示上海一所醫院在微信平臺上的在線掛號服務。(新華)
在中國市場,移動醫療領域投資正受到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其商業模式、人才隊伍和技術創新仍然需要提升。
“由于移動醫療結合了互聯網和醫療,投資者對中國的移動醫療行業都表現出很大興趣,我們認為現在是投資這個行業的絕佳時機。”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醫療投資團隊負責人歐陽翔宇說。
清科集團初步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14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的市場價值將達到27億元,較去年將同比增長20%,2017年更有望達到120億元。根據該數據,從2010年起到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醫療市場發生了61筆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交易,投資總額達1億美元。
歐陽翔宇
歐陽翔宇說,在發達國家,移動醫療公司做的是企業對企業(B2B)的電子商務,幫助醫院和診所提升醫療效率,或開發與保險公司有關的應用,并向這些機構收取費用。“中國大部分移動醫療公司采用的是B2C的模式,還處于培養用戶和探索商業模式的階段。”他介紹道。
歐陽翔宇認為中國的移動醫療公司應想辦法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以此增加他們對相關應用的使用需求。技術創新也是他們贏得市場的一大關鍵。
中國領先的移動醫療公司春雨醫生CEO張銳告訴記者,他認為移動醫療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但是大部分公司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正在探索商業模式。
“真正的移動醫療公司應該達到這3個要求——基于數據,面向泛健康人群,有新的商業模式。”張銳說。張銳指出中國現在有100余家企業從事或掛名移動醫療的企業。
清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徐志鵬認為,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基于市場需求,中國擁有全球最大增長最迅猛的移動用戶群,其消費模式多樣化,為移動醫療發展提供了眾多可選擇的細分市場。 徐志鵬說,中國正在進行醫療政策改革,政府作為移動醫療的付費方,在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質量和效率上進行大規模投入,也有利于中國移動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
專注于中美醫療領域投資的維梧資本(VivoCapital)管理合伙人趙晉說,中國移動醫療行業現狀很好,但投資有些過熱。 “人才,數據采集和細則的實施還沒有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趙晉告訴《中國日報》記者。他認為,移動醫療行業所需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因為他們既需要懂醫療、也要懂互聯網和消費者。 “在我看來,我們會再等上兩三年來投資中國的移動醫療行業。” 趙晉介紹說,維梧資本在中國醫療行業已經完成了近20筆投資,但尚沒有一筆投資是有關移動醫療。
“我們會投資有商業前景和社會價值的移動醫療公司,”趙晉說,“向人體采集數據很簡單,但如何運用數據創造商機和社會價值依然是一個挑戰,其中也充滿機遇。” 歐陽翔宇說他們會選擇投資那些擁有好的商業模式,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公司。
君聯資本目前在國內外已有27筆投資交易,總額達2.5億美元,投資對象包括一家移動醫療公司江蘇蓋睿。(倪慧柳倩對本文亦有幫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