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劉文波今日在2015年深圳IT領袖峰會的《創新質量體系及信息行業研究報告發布會》上發表演講,總結了工業4.0概述以及對中國工業于制造商的啟示。他表示,未來工業4.0將極大改變工業的競爭形式,會對很多現在的互聯網公司產生沖擊。
今天在現場,劉文波對工業4.0的未來做了展望,“到了工業互聯網相對比較廣泛應用的年代,作為用戶,你自己在家里,你可以通過3D跟對面的企業,具有高度專業化的人員,甚至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把想要的產品給設計。”
劉文波認為,工業4.0的發展是有過程的,這個過程涵蓋幾個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的設計、監控、制造以及服務方面發生極大的組織變革。
“針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工業4.0的實現將經歷5個發展階段。大家目前充其量就是做自動化改造工作”,劉文波說,現在珠三角地區的工廠招工難,大家在考慮用機器人換人,未來可能往數字化工廠走。
在劉文波看來,工業4.0對中國未來社會的沖擊可能比對一些特定的行業沖擊還大。未來工業4.0將極大改變工業的競爭形式,會對很多現在的互聯網公司產生沖擊。
談及工業4.0對中國的影響,劉文波建議,政府需要做頂層設計,做政策的指引。 “中國如果在工業4.0過程中抓住機會,可以幫助中國制造提升水平大概多少萬億美元的額外附加值。”
對于工業4.0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劉文波表示,機遇是未來有大規模的定制化需求,這個需求是需要企業來滿足的,而且去中介。在挑戰方面,企業可能會面臨硬件公司的PK,另外大規模的應用取決于能不能更好地整合用戶的基礎。
以下為劉文波演講實錄:
劉文波:我這幾天可以用幾個四來概括,我這四天時間去了四個地方,這四個地方談的都是工業4.0,星期四的時候在天津跟的創二代分享工業4.0,大家都覺得互聯網+在很多領域應用了,但是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不多。昨天在廣州,廣東省有關領導邀請100多個企業,我也是作工業4.0的演講。明天在鄭州也將作這方面的演講。
在講之前,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我們歐洲最創新的一些企業做了調查,也包括高科技公司,有多少家是接觸過工業4.0的,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接觸過工業4.0,但是現在工業4.0也遇到一些困難,我一會兒會講遇到哪些困難。我為什么說工業4.0高度是比較高的呢?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上任之后13次訪問歐洲。為什么說工業4.0很重要?大家看頭三次工業革命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產生重大的影響。大家不要忘了,國家的軍事實力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你的工業實力,這點大家要有所認識。
大家知道的工業4.0的概念,可能就是互聯網加到工業領域去。如果發展到相對中級的階段,可能會對很多行業,甚至互聯網公司產生致命性的影響,它有一些破壞力的技術會帶來新的業務模式。我跟大家簡單地講一下,大家可以看未來,如果到了工業互聯網相對比較廣泛應用的年代,作為用戶,你自己在家里,你可以通過3D跟對面的企業,具有高度專業化的人員,甚至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你們倆就把想要的產品給設計了。我一會兒會講有的時候一個新型的工廠,我們所謂的物流將受到極大的挑戰,因為現在基本上是廠家按照你對用戶的理解設計的產品,然后你就生產了,物流公司就配送了。未來很多個性化的、定制化的產品會對現在的生產系統帶來沖擊,也會對現在的物流系統帶來極大的沖擊。相應的,跟工業4.0匹配的,物流的4.0,還有能源的4.0,因為未來能源的供應也會對現有的大規模能源供應帶來挑戰。相應的對現在搞大數據的公司也是極大的沖擊,因為未來里處理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這個數據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機器之間進行互聯互通。所以數據安全也帶來極大的挑戰。
未來工業4.0的支柱可能是ICT,也可能是其他的??赡墁F在談ICT,談到工業這一塊,可能跟大家熟悉的TOC還不一樣。工業4.0的很多系統,其實大的玩家,目前還是歐洲公司,美國公司也有,但是不多。大家可以看為什么谷歌想進入這個領域,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在里面。未來作為用戶,你在終端可能是iPad、iPhone或者新的移動設備,你就可以通過虛擬的3D設計,你跟想讓他提供生產的廠家或者機器人,你們兩個就在網上把你想要的產品給設計了。到這個層面的時候,消費者可以比現在任性得多,我們現在還不夠任性,通過現在的互聯網你還是買別人替你設計的產品和服務,未來這可能是更沖擊的任性,你還可以在虛擬環境下自己進行認證,再往下走還可以加很多人體工程在里面。到這個階段,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它會自己判斷生產你這個東西,原來的生產,你作為用戶,企業按照他對用戶的理解進行生產,然后再送到你那。未來他可以自己選擇,不在一個特定的工廠,甚至不在一個國家,通過不同機器之間的對話,把原來在一個地區一個工廠里面完成的動作,變成可以在全球范圍內不同工廠的機器人之間溝通完成,然后產品很快就到你的手上。這對10后是更過癮的事,現在都是別人弄出什么東西來,然后你去買,未來你就整自己想整的事。這個可以顛覆很多現在的業務模式,這就為什么有些議員說工業4.0玩大了,可能有些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工業4.0終極階段就是極大的去中間化,如果未來到這個層面,你作為用戶直接跟機器人就把想干的事干了,還要中介干什么。
它的發展是有過程的,這個過程涵蓋幾個方面,每個方面有些不錯的嘗試,還有不斷改進的嘗試。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的設計、監控、制造以及服務方面發生極大的組織變革。
德國引領的工業4.0正在與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在理念與標準上展開競爭。德國更多的強調在工業數字化領域,美國人更多想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這個基礎上更好地把工業互聯網化。其實這兩個概念大概分析一下,主要的不同點在于德國更多的是以工業4.0智能制造為下一代活動的中心。工業4.0可以為歐洲一些工業,包括類似的美國工業互聯網也會給美國的工業帶來可觀的附加值,比如在汽車、機械制造等領域。
我們比較一下我們現在談的中國制造2025,李克強總理提的互聯網+,在很多領域都加了,但是似乎在4.0的領域加的不夠。我們跟德國的差別在哪呢?德國已經是世界最高端的制造國家了,現在面臨的情況,包括人口減少,來自新興國家的競爭,包括互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他為了保持全球高端制造領先地位,滿足定制化的基礎上,通過自動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提高效率。我們想干什么事呢?客觀地講,通過互聯網玩中國制造的產品,客觀上講還是屬于世界二流產品,質量不是那么頂尖,所以價格也比較低廉。默克爾說德國在工業4.0有一些不錯的應用、系統和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中國,在接下來2045年成為世界一流制造國家可以起到作用。
針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工業4.0的實現將經歷5個發展階段。大家目前充其量就是做自動化改造工作,珠三角地區招工也很難,大家也在考慮用機器人換人的舉措,未來可能往數字化工廠走,然后是智能制造、以及端到端。
我們看一下工業4.0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機遇是未來有大規模的定制化需求,這個需求是需要企業來滿足的,而且去中介。未來基本上你想生產什么產品,你自己有很大的自主權。未來競爭這塊,臺下可能有很多高科技的公司,我不想說一定是互聯網公司,暫且說高科技公司,未來可能會面臨硬件公司的PK。還有未來大規模的應用取決于能不能更好地整合用戶的基礎。
我們判斷很多行業是不是適合應用工業4.0實踐的時候,有一些維度可以考慮,包括工作流程等等。因為時間關系,我可能會快一些。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考慮到虛擬化、附加值高低,汽車、電子、印刷、機械等早期可能受到工業4.0的沖擊。它也會帶來一些機遇,未來會有更多個性化、本地化的生產,生產流程極度靈活。而且地點、供應商之間會實現高度互聯。相應的,對國家,對產業,對企業很大的挑戰是未來產能需要進行調整,我們的組織會受到沖擊,會有新的業務模式進來,會有新的競爭對手,還有對社會會產生極大的變革。
工業4.0對中國未來社會的沖擊可能比對一些特定的行業沖擊還大。我們評價一些國家是不是適合干工業4.0,從國家的工業優秀度,包括生產流程成熟度、自動化程度、勞動力熟練度以及創新強度來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準備好迎接工業4.0了。歐洲最領先的是德國,瑞典還可以,未來工業4.0將極大改變工業的競爭形式,如果大家最近對工業4.0有一些研究或者看有關報道的話,我剛才也提到會對很多現在的互聯網公司產生沖擊,不管大家愿不愿意定。如果那種情況發生的話,大家可能會思考是不是有一些新的應對。
第一種是軟件革命,現在市場上的軟件、IT巨頭嘗試進入工業領域。另外一種情景,在未來工業4.0浪潮PK的過程中,到底哪類人有可能勝出呢?第二是工業類的企業,他可以加一些軟的東西在里面?,F在歐洲人也意識到,其實歐洲在硬的方面是不錯的,因為他有世界大體量的制造企業,但是在軟的方面比較弱。我去年11月在愛爾蘭參加一個研討會的時候有來自美國、歐洲智庫的人,他們也覺得如果歐洲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歐洲人想干的話也不一定就干不成。歐洲在二戰之后工業基礎跟美國差不多,但是沒有世界領先的公司,美國的專家給出了答案。歐盟這個經濟體不像美國,歐盟經濟體是有很多語言的,共用語言的市場比美國小。美國雖然政治上有一些制衡,但是歐洲國家更多,大家更沒有決策權,所以導致在這方面目前歐洲ICT領域落后了。歐洲麻煩會在這個領域投資,盡快追趕上。一些高科技公司已經進入到工業生產領域,比如谷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效仿谷歌,在工業領域布局。包括思科、蘋果和亞馬遜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收購工業用戶,或者成為合作關系中的主導放。在未來工業4.0的浪潮中,我想要起主導作用,我得在上面加一層,我要在平臺和標準化界面上,我的整合方案成為關鍵因素,你以后作為用戶就直接上谷歌的網一起來設計東西,谷歌的機器人在底下找西門子這些等把這事給干了。美國IT公司意識到工業4.0這個浪潮的影響,他們最想干的事就是這個事。但是他如果通過并購,對他們有挑戰,因為他是IT公司,整合起來會困難一些。但是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IT公司通過適當的并購,在標準界面和平臺領域進行布局。
剛才我說了歐洲缺少ICT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前十佳高科技公司大部分是美國的,亞洲的中國有一些,韓國有一些,歐洲目前來看體量比較小。第二種是工業與生產技術專家在未來的PK中獲得領先。工業制造商通過提高自身的軟件能力,在很強勁的基礎上加上軟實力,軟硬兼施取得領先的地位。這有一個前提假設,工業與生產知識成為關鍵的因素。這是非常重要的,我這幾天也一直給企業家講一個例子,我們在中國北方幫中國最大的玻璃制造企業之一做了一個戰略轉型項目,從傳統項目向新能源,防PM2.5的玻璃轉,相應的就需要有新的制造系統、新的設備。我們的客戶在全球范圍內找了一圈,只有在德國有一家能提供滿足客戶這種需求的,而且這種玻璃真有可能定制的。你家在深圳,你有500平米,有幾層的別墅,想設計成什么樣,這絕對是定制的。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問題就來了,未來在這個PK里面,工業與生產知識就成為關鍵的要素。我們的客戶在北京17億投資一個工廠,其中很大一部分給了德國人家,別人難以替代的。這個時候,每個IT公司生產的平臺、界面就成為了標準的平臺,任何牛的工業用戶給你付一點費用就可以用了。這樣歐洲的企業就會獲得最大的理順。如果第一種情況出現,歐洲企業就會空手而歸。如果大家上升到這個高度來看,就會看到更多的硬件人家往軟件走,軟件人家往硬件走。第一種可能更像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模式,第二種更多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模式。如果跟美國合作,如果讓美國人控制了平臺和標準的話,上面一層的數據安全就對我們國家的制造有些影響,這就是前面講的制造的基礎決定了你的軍事基礎。歐洲的硬件人家也不斷往軟的走,西門子2012年在德國出臺工業4.0政策之后,他一直不斷地有一些新的舉措,核心要素包括數據化、自動化和電氣化等舉措。
歐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在生態系統創造層面,也有一些相關的政策出臺。談到工業4.0,也是起步階段,已經有些應用,大家可以看一下。
工業4.0的應用也是像互聯網早期的應用一樣,也是從初步應用到形成強大生態體演進的過程?,F在是局部做一些試點,尤其在歐洲的德國、法國,而且有些企業做全工廠的整體試點,比如寶馬,大概十年以后會有標準解決方案的應用。真正過渡到工業4.0,保守估計快的話2025年,這也是國家為什么制定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各省領導對這個也是高度重視。
我剛才講的,工業4.0對各個行業的影響不同,汽車是一個影響,在這個領域有些已經做了試點,寶馬、大眾等等。比如這是世界領先的摩托車生產企業,現在加上網絡化的因素,加上自動化在里面,他現在生產一臺摩托車的時間只有6小時。如果讓谷歌在工業領域成了氣候將是非??膳碌氖?。谷歌的眼鏡,一個新產品的研發,在很多制造企業,從研發到最后交付的過程,通常研發的階段,制造企業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但是谷歌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有強大的互聯網能力,谷歌眼鏡的研發只要一天。他一旦進入工業領域,這對很多制造企業來說會是非??膳碌母偁帉κ?。
我剛才講未來制造都是分散化的,這對長三角、珠三角,為什么我這幾天在環渤海地區、珠三角地區做項目,中國很多傳統的生產線都是按照工廠布局生產的。未來,如果是充分的智能化、自動化,比如汽車OEM,不同的產品可以打亂原來按照生產線生產的模式、流程和組織,可以通過網絡智能化來安排生產。這樣的話,他可以增加設備的利用率,降低設備投資,減少工廠的占地面積。寶馬通過智能機器人的操作,未來可以看到更多的智能操作。比如海爾,張瑞敏也是比較認可羅蘭貝格另外一個理念,這里面的一些里面,海爾在鄭州的新工廠已經可以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定制化做一些家電產品,而且可以做到晚上車間關了燈,工人下班,機器人就把這個活給干了。但是再往下走,機器人能學習了,機器人之間自己就對話了。但是這個對人類來說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可能上升到更高一個范疇,我們最終能不能管理有學習能力的機器人,這是美國的電影《未來世界》涉及到的問題。未來打破公司的邊界,在不動區域之間,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通,日本雖然沒有德國、美國那么領先,但是他們也做工業4.0的嘗試,他們在特定的領域實現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工業4.0對中國的影響,政府需要做頂層設計,做政策的指引。歐盟跟美國意識到在ICT的差距,這次他們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我們國家有2025了,兩化融合,各地也在推一些政策。下周我們將在上海構建一個工業4.0的生態聯盟。
企業在迎接工業4.0帶來的機遇之前,首先應該回答好幾個關鍵的問題,而且這里面有很多技術是要關注的。我周四晚上在天津跟一個企業家的聊的時候,他們覺得未來在網絡世界跟真實世界里面有很多機會是可以研究的。我們也建議一些企業可以關注中短期。工業4.0,大家不要以為是一個固定的IT系統加上一些機器人,絕對不是這個概念。他需要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客戶的定制化需求的系統整合,里面有一些應用現在已經可以給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中國如果在工業4.0過程中抓住機會,可以幫助中國制造提升水平大概多少萬億美元的額外附加值,這兩天我看到有關這樣的報道。
對于企業家來說需要有一些愿景,需要做更多的創意?,F在互聯網對除了80后以上的人有沖擊,可能以后對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沖擊,為什么?很多人將失去傳統的工業機會,這對中國來說是比較有挑戰的。這是一條必須走的不歸路,需要很多人有開放的心態,更好地迎接技術上的變革。這些是我們的報告,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們也有自己的官方微信!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