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箴言
“過去五年時間,創業可能會去北京,那里是人才聚集地、信息聚集地,未來成都會是中國真正的硅谷。”
——陳歐
“很多創業者存在誤區,認為投資者只能提供資金,而忽視了其在資源方面牽線搭橋的作用,比如在企業管理、財務經營上,要多和創業導師交流。”
——黃光耀
“總體來說,創業者要三省吾身,你的經驗、閱歷和資源準備得怎么樣,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沒。如果沒想清楚,就不適合創業。”
——葉東東
“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品CEO陳歐、成都高投創投公司“創投老江湖”黃光耀、天使灣創投“80后”合伙人葉東東……昨日,多位業界大咖紛紛現身會場,熠熠“星光”毫不遜色于“菁蓉匯”首場活動。什么項目能讓創投者中意?創業者哪些彎路不要走?創業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成都晚報記者專訪了多位經驗豐富的過來人,讓他們為成都創客“把脈”。
更多科技人才向成都遷徙 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聚美優品CEO 陳歐
四川德陽人,先后就讀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MBA學位。 2010年創立聚美優品,29歲榮登福布斯創業者榜。2014年,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
在年輕創業者隊伍中,有著頗高人氣的聚美優品CEO陳歐,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了昨日的活動現場。這個以“為自己代言”為座右銘的創業者,在分享創業故事時,將其修改為“為成都代言”,并表示已在成都買房。在他看來,未來將有更多的科技人才向成都遷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過去五年時間,創業可能會去北京,那里是人才聚集地、信息聚集地,未來成都會是中國真正的硅谷。”他坦言在北京很難獲取好的生活水平,因為人口太多等諸多因素,至今沒有買房也沒有買車,相比之下,成都則要好得多。幾年前,成都和北京還有著工資上的差距, 如今卻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在成都可以拿到兩三萬元的工資,“他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更高一些,這是現在成都最大的優勢”。
上一次公開露面談及創業,還是2011年在成都召開的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那個時候聚美優品才創辦僅一年。創業至今,他的公司已在美國上市,在成都研發中心的團隊成員,已遠遠超過北京。宜居,成本低,政府支持配套,這些在他看來,對創業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聚集成都,而他的不少同事也選擇回成都定居。
“突然間,我發現成都這座城市,一個真正的創業者能夠留下來,生活會變得更好,并且創造出自己的價值。”他現場呼吁更多的創業者選擇成都。
創業項目“叫座”更重要 別忽視投資人的資源
成都高投創投公司董事長 黃光耀
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法學雙學位,注冊會計師,中國創業投資專業會員會委員,現任高新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兼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都高投盈創動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從事企業投融資研究和實踐,特別在中小企業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以及改制上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成功的案例。
“大家的創業項目大都處在早期階段,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相對都不成熟,所以核心團隊的素質很關鍵,這對項目未來的市場表現有很大影響。”2004年,帶著對成都高新區的期待,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的黃光耀創辦了成都高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11年的創投經驗,讓其成為“菁蓉匯”首批創業導師之一,昨天他梅開二度來到活動現場,繼續為創業者介紹經驗。
接受成都晚報記者采訪中,“技術”、“市場”成為黃光耀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一個被創投者看重的好項目,必定叫好又叫座,光有名導和一線明星的電影不等于有好票房,‘好’是過硬的技術,‘座’則是市場的認可,再深一層,‘叫座’更重要。”他舉了個例子,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概念,大概10年前就有人提出,比如下班前用手機操作遙控,家里的空調、電飯煲等就可提前運行,回家后一切都準備好了,但那個時候的條件限制,市場不認可,無法產生經濟效益,那也就只能擱淺,“所以,當你的項目不僅有技術,還有很好的性價比,能通過市場檢驗,創投者就會愿意投資。”
利用生物電阻技術進行乳腺癌早期篩查、以高性能LED驅動芯片解決頻閃、用高通量基因測序進行臨床基因診斷,在所有路演項目里,這3個一眼看去就很“技術宅”的項目吸引著黃光耀的興趣。
“這幾個和我們共投資的五六十個項目一樣,都專注電子信息產業(包含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產業兩大領域,這是我們投資的偏好,也是高新區所鼓勵需要的。”他說,大家都在說成都是宜居城市,其實這就是創業的重要基礎,安居才能興業,隨著“菁蓉匯”一輪又一輪活動,現在的成都迎來了創業的春天,創業者要把握機遇,別怕失敗,暫時沒拿到投資別一味抱怨,應該及時自省,及時調整戰略,反思產品、服務的市場前景,“很多創業者存在誤區,認為投資者只能提供資金,忽視了其在資源方面牽線搭橋的作用,比如在企業管理、財務經營上,要多和創業導師交流,當然創業者之間的交流也很重要,有時同道中人的一句鼓勵能給予自己‘闖關’的力量。”
創業是一種修行 需要靜下來深度思考
天使灣創投合伙人 葉東東
1985年生,浙江人。河海大學管理學碩士。曾參與創辦北京寰宇科技有限公司,擔任互聯網產品負責人及運營總監。2010年9月參與創建天使灣創投?,F任天使灣創投合伙人。
“創業是為了錢?”“互聯網免費其實沒亮點”“這個APP界面,沒讓人產生特別的使用沖動”“你的團隊是異地辦公,相當于‘異地戀’啊”……昨日的路演現場,與創客差不多同齡的天使灣創投合伙人葉東東,幾乎是拋出問題最多的“評委”。他將投資者與創業者的關系,形容為“婚姻”,“像結婚一樣充分了解,有矛盾就解決,有困難一起扛”。這位曾經的80后創業者,始終將創業稱之為一種“修行”,是需要靜下來深度思考的。
從2010年9月參與創建天使灣創投,至今他和團隊已投資了近100個項目,其中過半都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產品包括健康類、教育類、跨境電商及情侶社交等,也關注過成都的項目。“為了好幾個項目,專門飛來成都,有個家居類項目,猶豫了一段時間,后來就被‘搶’走了,很遺憾,要是當時投資了,現在也能做成一個標桿。”在成都至今沒有項目,讓葉東東有些不甘心。
在他看來,成都創業成本低、人才教育基地多,更重要的是有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昨日最后路演的項目——找我網,葉東東此前也有接觸,雖然有投資的意向,但與他比鄰而坐的另一位投資者,早已下手,與該項目簽約。“猶豫一秒,肉就飛走了。”在西部投資的決心,并沒有因此中斷,葉東東告訴記者,西部崛起,肯定首選成都,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成都是中西部的標桿和旗幟,“這么重要的地位,我們肯定要在這里布局”。
提及投資最看重什么,葉東東的答案頗有哲學意味,“天人合一,即人與事的匹配”。“在我的眼里,決定是否投資,六七成是看這個人。”在這位投資人的眼里,創業跟搞藝術一樣,既需要天賦,同時也需要一種修行的心態。葉東東認為年輕創業者不能太急,要靜下來深度思考選擇的時機和方向。
“總體來說,創業者要三省吾身,你的經驗、閱歷和資源準備得怎么樣,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沒。如果沒想清楚,就不適合創業。”他認為即使“拿到投資后也有很多會死掉”。之所以強調“小伙伴”,葉東東告訴記者,英雄主義的時代早就過去,團隊才最重要,“有懂市場的、懂產品的、懂人力資源的……這樣公司才能做得更大”。他認為,隨著海歸光環效應越來越弱,國內外信息的無縫對接,本土創業者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且很多創新產品比國外還要好很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