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湖南衛視前臺長歐陽常林以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的身份第一次亮相。他表示,互聯網時代,內容仍然為王,傳統媒體需要借力互聯網打造內容生態閉環。
他將湖南衛視的成長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1996年至2002年的現象期,這段時間里現象級的《快樂大本營》和《還珠格格》把電視湘軍推向了大眾。
二是2002年至2005年的定型期,這段時間電視湘軍遭到了質疑,但同時也確定下來“鎖定娛樂,鎖定年輕,鎖定全國”的方針。歐陽常林說:“電視臺的目標觀眾很重要。湖南衛視的目標以年輕觀眾和女性觀眾為主。” 他同時表示,有收視率不一定意外著有廣告收入。目標觀眾決定了廣告主的投放方向。他舉了金鷹卡通的例子。金鷹卡通的收視率也很不錯,但沒有含金量,觀眾是沒有購買力的孩子,不會受到廣告主青睞。
三是2005年至2010年的高峰期,高峰期的代表作品是《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這兩檔選秀節目讓湖南衛視做到了”全民參與、草根娛樂”。
四是從2010年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鼎盛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真人秀熱潮掀起、《爸爸去哪兒》和《我是歌手》等現象級節目增多。歐陽常林直言湖南衛視的崛起要歸功于包括自己在內的領導層、頻道運營高管和專業制片人、主持人和團隊。他也相信在現任臺長呂煥斌的帶領下湖南衛視會繼續保持優勢。
據統計,2014年湖南衛視廣告收入在省級衛視中以75億元排名第一。歐陽常林透露,這75億元中,《快樂大本營》、《我是歌手》、《天天向上》和《爸爸去哪兒》的廣告收入都大于10個億,而《爸爸去哪兒》總冠名就有5億元。他還透露,2015年湖南衛視已簽下125億元的廣告。
當然,成績背后,歐陽常林也流露出在互聯網時代對于傳統媒體的擔憂。
第三,電影和電視劇產能過剩,庫存積壓。2014年電視劇共429部,只有249部播出,占一半左右。
第四,難以走出傳統的版權即廣告變現模式,出現了視頻網站燒錢、內容產品虧錢,投資被“綁架”等現象。歐陽常林笑稱現在是“賭電影,燒視頻,市場競爭誰虧盈?只有明星忙不停。”
第五,缺少原創品牌、創新活力不足。知識產權保護不規范,行業內跟風,同質化現象多。他說,05年以前,選秀節目就2擋,之后竟然出現了19擋同質節目。
但歐陽常林也非常樂觀,他表示這些都是暫時現象,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當前,傳統媒體的廣告變現能力還是強于新媒體的。傳統媒體的內容版權模式、收視套現廣告模式都相對成熟,而新媒體的流量變現廣告模式還在探索當中。
從內容上看,互聯網時代讓內容更多元更有新意,內容的高質量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應該利用的。而傳統媒體需要具有互聯網意識,與新媒體融合,強化內容產品的獨立性和能動性,利用互聯網手段幫助內容傳播。“湖南衛視推出芒果TV,采取的是版權獨播不分銷的策略,目的就是要打造媒體融合的閉環。”
歐陽常林,195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武漢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湖南經濟電視臺臺長,黨委書記;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湖南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黨委書記。
除了歐陽常林,前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也在卸任后也來到中國傳媒大學,擔任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院和MBA學院學術導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