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0%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了中關村企業,金額占比超過全國60%。”似乎,中關村再次站到了科技行業的臺風口,于是,政府也挺身而出了。
上篇:政府決定在智能硬件領域挺身而出
3月27日上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促進中關村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支持措施》的通知,29條措施將從七方面支持智能硬件產業,宏愿是“到2017年,形成收入規模超過5000億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硬件產業集群。”
干貨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1、打造智能硬件產業集聚區
2、搭建智能硬件公共技術和產業服務平臺
3、支持智能硬件中小微企業創業和融資
4、支持智能硬件領軍企業做強做大
5、支持智能硬件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6、支持智能硬件領域交流合作
再來具體說說哪些企業能夠從這幾方面拿到錢錢~
為了支持智能硬件企業的發展,對具有重大商業模式或技術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智能硬件項目,園區將通過政府股權投資方式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除了股權投資支持外,對于智能硬件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孵化中關村企業的,園區也將對每支產業投資基金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的支持;
為了打造智能硬件產業集聚區,科技園區及海淀區政府對入駐中關村西區等區域的領軍企業和擁有重大技術創新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租金補貼。同時,對為智能硬件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辦公空間、展示空間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創新創業服務載體,政府也將給予一定的房租補貼;
對于各類智能硬件公共技術和產業服務平臺,按照相關平臺的建設費用,也將獲得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后補貼支持;
為了支持智能硬件小微團隊創新創業。中關村雛鷹人才創辦的智能硬件企業,將一次性獲得不超過30萬元的啟動資金支持。對入選“金種子工程”的智能硬件創業企業,將優先獲得空間拓展與選址服務、創業輔導和投融資服務。全球智能硬件領域的優秀人才或團隊到核心區創業的,將獲得100萬元的股權投資支持。
等等。
下篇:一招告訴你如何從政府兜里拿到錢
看不懂是不是?記者會后采訪了一位中關村管委會工作人員,據說他有6年的政策解讀和撰寫背景~
政府給了多少錢?
Q:看起來好多錢錢啊,5000萬入股啊,50%補貼啊,業界福音啊!
A:是這樣的,力度很大,不久后創業公司就會像雨后春筍般涌現,不過這些金額和比例都是上限(上限:指最早的時間或最大的數量限度,與“下限”相對),具體要等細則出來才知曉。
給誰花?
Q:哪些企業可以申請支持?
A:1、與上述六個方面有關的智能硬件產業企業;
2、公司辦事處設在中關村一區十六院內;
3、租用、自購研發區域;
4、要有既有事實證明你們是智能硬件企業。
Q:如何證明?
A:主要是從場地、人員、研發投入幾方面。
要證明你的場地確實在做相關研發,而非空殼;
要證明你的工作人員是研發人員(比如工資很高);
證明你們購買了高新科技技術、產品,為了攻克相關領域的技術難點。
最重要的,要有發票。
硬件企業要做些什么?
Q:政府打算花多少錢?怎么花?給誰花?
A:……,此次發布的“若干支持政策”,是對之前十幾項政策匯總、升級而成的,很多流程不能沿用之前的辦法,還將繼續制定細則。
Q:細則,大約什么時候會出?
A:應該會很快,系統內部調整很快。
Q:如何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A:關注中關村管委會網站。
Q:細則出臺之前,硬件企業們要做些什么?
A:政策共計29條,要注重選擇與自身方向相符的,補貼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前期投入的場地大、人員少;或者挖來了行業大牛作為團隊核心成員,或者研發費用高昂,等等,會有不同的側重點,這樣才能拿到更接近上限的支持額度。
Q:29條,一般申請幾條?能批多少?
A:經驗來看,不要超過3條,而且要是拿捏得很好的。因為創業公司多如牛毛,你要有既成事實(公司成立了、人雇了,錢花了)
不排除三項都能拿,要看項目。
Q:看項目,怎樣的項目更有可能獲得支持?
A:簡政放權之后,評價審計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靈活,原則內,給最有前景的,不會大鍋飯。
1、 團隊牛不牛、方向有沒有前景;
2、 商業模式有沒有差異性、競爭優勢
3、 軟實力如何,也就是你的知識產權。
總之,前期一定要做好規劃,尤其在知識產權方面。
記者現場了解到,有的創業公司對政策期待很大,尤其是初創團隊,只不過讀懂政策,找到契合自己的點,對他們來說有困難,于是雷鋒網做了上述采訪,該工作人員也告訴我們,中關村管委會會提供相應的政策學習、申報代理等服務項目。
也有一些團隊認為,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來獲得投資人的錢錢、用戶的認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