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能否助教育飛起來?

2015/04/08 14:32     

“互聯網+”將成為推動城市農村教育資源均衡化一體化的重要橋梁。教育作為最容易與互聯網結合并深化發展的產業,將持續受到政策關照并站在風口,尤其是掌握在線教育核心資源及入口的機構有望搶占先發優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明確提出“互聯網+”計劃。“互聯網+”計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意味著“互聯網+”開始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而教育則被普遍認為是未來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領域。

不久前,在線教育機構一起作業網獲得D輪1億美元融資。這是目前中國K12(基礎教育階段)在線教育領域單筆數額最大的一次融資。融資后,一起作業網的估值近6億美元,在資金儲備上穩居行業老大地位。

“不差錢”的不是個案,整個在線教育行業都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公開數據顯示,僅2014年全年,中國在線教育的投資金額即高達9.1億美元。第三方咨詢機構艾瑞咨詢認為,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未來幾年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智慧教育為何能吸引巨額風投

好消息來了。中央深改領導小組4月1日舉行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會議指出,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落實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實質性舉措。

如何利用這個機會造福鄉村教師,縮小區域教育資源的差距。“可大致概括為一個簡單等式:互聯網+教育=智慧教育。正因為如此,許多在線教育機構接下來計劃借勢打造中國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一起作業網董事長王強這樣認為。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5.57億,占中國網民的85.8%?;ヂ摼W用戶從PC端向移動端遷徙已成定局。在線教育從PC到移動再到智慧互聯也已是可預見的未來。

“智慧教育在準確描述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的特點之外,還將觸角伸向了‘人物互動、三維感知’等人機互動性體驗領域,有可能產生更加智能、更有人情味、更舒適的用戶體驗,才能把智慧之樹和幸福之樹植根在孩子心中。”王強表示。盡管鄉村老師很辛苦也很努力,但從整體上來講,農村老師的水平還有待提升。許多農村教師職前沒有接受系統的專業教育,職后培訓不足,“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離不開近期高層力推的職業教育及在線教育等軟硬件配套。

師資水平跟不上智慧教育只是空話

目前,在線教育向三四線城市滲透,向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子滲透,讓他們能獲得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調查顯示,由于三四線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名師少,用戶更愿意花錢在網上學習,智慧教育平臺的核心始終是人。

對已經熟悉在線教育的城市師生來說,智慧教育也許只是錦上添花,而對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貧困地區的學子來說,智慧教育更像是雪中送炭。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受有限的人力和地域局限,“城市里的老師,ppt用得棒棒的,教學理論一套一套的,但我就不行啦。這項政策真好,可以讓我接受更多培訓。”湖南永州的農村教師小梅說。

在《互聯網大國里誰把窮孩子拽出數字鴻溝》的報道曾指出,因為硬件落后、教師信息水平不足等原因,貧困地區的學生很難接觸到優質的信息資源。同時,即使能接觸到電腦和網絡,他們更多是用來看視頻、玩游戲、上社交網站,而不是充分地利用學習資源。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支持教育事業力度的增大,電腦、網絡等硬件設施已經逐步普及。2014年11月底,西藏教學點設備安裝調試的完成,標志著全國6.36萬個教學點全面完成“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任務,實現設備配備、資源配送和教學應用三方到位。

那么隨之而來的更大的問題就是教師水平能否跟得上智慧教育發展的需要呢?

教育信息化依然要以人為本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余勝泉曾表示,要真正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就要從根本上扭轉中西部地區與其他地區在教育資源、觀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上的差別,信息技術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課外作業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知識保持和運用的重要途徑,適當的作業可以增加學習效果。目前中小學作業安排中存在作業數量大、內容缺乏針對性、過程缺少情感支持和交互等問題,因此教師和學生普遍感覺比較累。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孫波教授長期研究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他帶領的團隊申請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智能感知技術在中小學作業減負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探索》,一直探索在云計算和大數據背景下,利用智能感知技術實現中小學作業“減負增效”的關鍵技術方案。在做作業過程中智能感知學生個體表現出來的知識結構、水平及情感狀態,及時調整學生作業內容和數量,實現個性化作業推送,從而改善中小學生的作業質量與學習效果,縮小地區、學校之間教育教學質量的差距。

那么,是將在線教育平臺簡化,讓它成為師生間的紐帶?還是致力于教師的網絡培訓,讓越來越多的教師學會并習慣使用在線資源?在線教育企業各有各的想法,并正付諸實踐。

2014年6月上線的“跟誰學”選擇的是前者。該平臺致力于搭建學生和教師之間更暢通的學習橋梁。學生不僅可在線實時與教師溝通,免費提問,也可以預約課程,采取教師上門、學生上門、視頻授課等多種方式學習。

“我們更想打造的是教師、家長、學生三方互動的作業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組卷、布置作業,學生做完自動給出分數,短信通知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等。這其中,教師是驅動者,學生是使用者,家長是監督者。”一起作業網CEO劉暢說。

這種注冊用戶已突破1000萬的平臺,將著力于解決幾個傳統教育中的痛點,尤其是教師批改作業的煩瑣。目前在互聯網上集合了眾多名師名校的優秀作業資源,在學生完成每次作業后,可以智能地幫助老師進行批改和分析,幫每個學生指出掌握知識點的缺陷,并自動提供下一步學習的建議和相關練習,這大大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對學生來說又是一份獨一無二的定制學習菜單。

河南省沁陽市第二小學正在體驗“互聯網+”給教與學帶來的新變化。“學生登錄網站,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教師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家長則通過網站二維碼的掃描,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態。”該校趙校長介紹說。

在“互聯網+”時代,任何行業通過互聯網都引入了新變量,在線教育只有真正找到服務的對象,幫助老師們在專業成長上得到提升,教育質量才能真正“飛”起來,最終在激烈的市場“洗牌”中長久生存下去。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