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不等于“創業”? 3分鐘了解中國創客發展史

2015/04/22 10:34      金子

創客是什么?

在這個全民喊創業、創新的時代,這個概念似乎已經被淹沒。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來自百度百科的“官方解釋”:“創客”(Maker)是指不以贏利為目標,把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而在維基百科上,“創客”被定義為一群酷愛科技、熱衷實踐的人群,他們以分享技術、交流思想為樂,以創客為主體的社區(Hackerspace)則成了創客文化的載體。

當這樣一群人聚在一起,逐漸掀起了一場“創客運動”。 官方說法,創客運動最重要的標志是掌握了自生產工具,他們是一群新人類: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

而創客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為導向的主題上,例如電子、機械、機器人、3D打印等,也包括相關工具的熟練使用,如CNC、激光切割機等,還包括傳統的金屬加工、木工及藝術創作,例如鑄造、手工藝品等。

當這樣一群人聚在一起,逐漸掀起了一場“創客運動”,從歐洲到美國,再到中國。 官方說法,創客運動最重要的標志是掌握了自生產工具,他們是一群新人類: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

4月21日,中國創客3.0發布會在北京創客空間舉辦。創客空間創始人王盛林首次提出“中國創客3.0”的概念,并詳細闡述了中國創客的發展史:從2006年中國第一個開源硬件(Arduino)供應商 Flamingo EDA誕生到2014年底,創客開始與產業、大眾相鏈接。

中國創客1.0:以愛好為核心,樂于分享,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小眾群體

2006年,第一版開源硬件Arduino在北京被打上Flamingo EDA商標,標志著中國開源硬件運動的啟蒙。

2008年,全球5大開源硬件供應商中的Seeedstudio和DFRobot分別在深圳和上海創立;這讓藝術家能夠更簡單地自學成為電子和軟件工程師;

2010年底,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開源硬件社區陸續建立創客空間,而這些最早的開源硬件供應商也成為了創客空間的核心發起者;

2011年,北京創客空間發起人之一張浩在郵件中將“Maker”翻譯成創客,這是創客一詞首次被提出。

2011年10月,首屆中國開源硬件大會,各地創客提議舉辦創客嘉年華,第一屆活動在2012年4月得以成功舉辦。

三大城市的創客生態建立和中國創客大型活動舉辦,標志著中國“創客啟蒙運動”的展開。而這時候的創客群體還只是一群以愛好為核心,樂于分享,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小眾群體。

中國創客2.0:創客創造,從社區到硬件創造

2012年10月,《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在中國出版。同時,由硅谷興起的硬件創業風潮,特別是智能硬件創業風席卷全球,基于硬件設備+互聯網+大數據的創新應用此起彼伏。

而在中國,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底到2014年底,超過1000家智能硬件創業公司誕生,其中超過200家獲得融資。僅在北京創客空間,就誕生了中國創客社區第一個過1000萬、1億、10億估值的硬件創業項目。

受此影響,各地興起創辦創客空間,到2014年底,各地創客空間總數超過50家,并根據各地不同的產業特色以不同形態呈現,其中包括不少由大學生發起的創客空間。

(王盛林說,他喜歡將創客比喻成足球愛好者)

中國創客3.0:創客連接,從產業到大眾

2015年3月,“創客”上升到國家層面。經過李克強總理等國家各級領導對各地創客生態圈的調研,“創客”一詞進入國務院工作報告,“創客“也從一個小眾群體進入所有大眾視線,從創客們的”創客“變成了全國的”創客“。

而在王盛林看來,中國的創客運動經過近10年的發展,接下來,將進入上承互聯網和各傳統產業,下接整個大眾的創客鏈接時代。

他以北京創客空間為例說明“互聯網”+“創客”模式將對中國產業經濟帶來創新力量。北京創客空間協助建立或運營了TCL、海爾、長虹、華為等創客空間,并將陸續鏈接家電、消費電子、時尚、廣告、影視、體育、教育、健康、交通、零售、建筑、農業等12產業。

同時,創客空間還在本次活動上宣布,將在各地構建標準化模式的創客空間,包含對于工具使用的培訓和創客思維的教育;開展大型娛樂化活動,構成一個更加娛樂化和專業化的創客文化體系。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