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富基金現在管著四十多億美金和四十多億人民幣,所以也是跟著行業一直在成長的基金,我們還投了一些回報比較高的企業,包括完美、58,都有上百倍的回報,但時間也比較長,58從投資到現在也有八年多了,所以我也很同意羅總的說法,中國新三板雖然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退出渠道,但是做早期投資可能不是一個短跑就能夠有回報的事情。
其實國內的VC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互聯網泡沫破滅,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人在投資,包括中國的一些很偉大的互聯網企業也都是在互聯網的嚴冬期起來的,現在他們的回報率也都將近上千倍。其實市場都是潮起潮落,沒有人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去追捧一個泡沫,所以我也相信新三板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進入,包括上市退出,但是作為一個投資人來講,在大潮最澎湃洶涌的時候還是要保持適當的冷靜。很多資產準備如果趕上的話可以變成非常富有,如果把這些事都做了呢?可能業績遠超巴菲特,我是計算機系畢業的,曾經有一段時間賣一臺電腦能掙一萬塊錢,現在掙一百塊錢都是毛利。六零后七零后可能趕上了好機會,但在新三板市場也是供大家思考的一個問號。
我們作為一個出身外資的公司,怎么看新三板這件事?首先這肯定是一個大好事,雖然肯定會潮起潮落,但一定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也會一直這樣存在下去。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一個國家的民企一定是這個國家經濟動力的最底層的核心,尤其是年輕人創業。比如歐洲和日本現在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國家的年輕人比起中國其實是沒有我們這么強的活力,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和我們相比的地區就是硅谷,美國的東部和中部其實也沒有這么有活力。不能融資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是很可笑的,我們的香港市場也是非常開放、非常規范,印度的企業都跑到香港上市了,有多少人會買一個印度的民企?美國畢竟是全世界資本市場最發達,又是水最深、資金量最大的一個地方,美國的投行對于小企業來說是市值四十億美金以下,中國這么大的國家一定會是兩頭在內的,中國現在不缺錢也不缺市場,有些在香港做天線,就是簡單的化工制造業,和同程也沒有什么區別,因為沒有行業的人,不知道行業的利潤率有多高或者多難做,中國一定會是兩頭在內,因為錢也不缺人也不缺分析員也不缺。另外從估值來講,沒有人會拿自己的錢打水漂,可能有各種各樣短炒的方法,所以下一步一定會回歸理性,我堅信這一點,企業還是要賺錢的,所以一定會有成倍數的溢價。其實中國的股民是非常鼓勵企業開拓上市,給了企業家很大的空間去成長,只是我們可能沒有特別充分地利用,或者原來的政策歡迎以及規章制度沒有到那個地步,還有企業上市,未來政策改變得很快,我們能不能抓住一些機會?
早期投資其實是有一個特點的,也是一個不好的資產種類,非常不幸,什么意思呢?早期投資要做一個定義,新三板的早期投資是一個問號,但天使輪和A輪或者VC投資的企業都是早期的投資,如果把它作為一個資產種類,它的回報率有一個指數,這個指數其實是一個非常差的資產準備或者投資,如果把市場上面VC的企業都投一遍算一算回報率,非常大的機會是這個指數跑不贏A股和大盤股指數。早期投資或者買新三板的股票,或者作為新三板的基金,我們怎么面對這件事?如果資產種類是不好的資產種類,我們怎么能夠在不好的資產種類里面賺錢?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很多領導都是非?;钴S的天使投資人,早期投資有幾個特點,作為個人投資人或者早期基金進入價格很敏感,急于套現,有的也非常痛苦,這可能是跟基金一個不太一樣的地方。如果早期投資有什么方法論的話就是堅信某個行業一定會發生某件事,比如是不是一定會變成云服務,一定要堅信某種行業的趨勢,也要堅信夢想一定會實現,或者堅信團隊一定會成功,這個時候才能投早期,否則容易輸錢,等待時間又很長,對于投資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各位優秀的企業家都是又年輕又有錢,如果每次開一個夏利進去開一個賓利出來就會感覺很好,每次開一個賓利進去開一個夏利出來開兩次就會手軟。認識的人本來就多,而且企業家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大,而且也很有錢,認識的人也很多,如果做了天使投資,我們做兩三個就可以了,這是對早期投資的分析。
投資的本質就是這么簡單,一定要打敗指數。巴菲特給股東的建議就是買指數,但為什么投資很難打敗指數呢?就是因為有一個統計規律叫做大數據,投的數量越多就越會回歸指數,投到某一個數量以后回歸指數的概率就會超過百分之九十,想打敗指數其實是非常非常難的。作為投資人的唯一目標就是要打敗指數,而且基本上是不能實現的,因為這個群體本身就是指數,所以打敗不了自己。作為基金和投資人,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能夠去打敗這個指數。大家都是成功人士,現在上海人投資都是非常厲害的,2000年的時候我在上海買房子,當時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可以抵工資退稅,以八千塊錢的價格在靜安區買了一棟很好的房子,過了三年以后調到北京工作,回來以后房子也不住了,漲到一萬三一萬四就賣了吧,來了一個本地做生意的人,你的房子這不好那不好,我說你說得都對,進來五分鐘就看出來了,然后他說那就簽約吧,本地人太厲害了。什么叫做價值投資?勝率大于賠率就是價值投資,說得很樸實,其實是一句很經典的話。早期投資是要在多長時間內在多少項目做到勝率大于賠率,這是一個問題。另外投資這么多年我覺得很難堅持的是這樣一件事,投資要有一貫性的戰略,我問過一個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是美國常青藤名校捐贈基金的老大,管了幾十年,回報也非常好。如果你的投資風格是一個風格,但是忽然發現這兩年房地產市場肯定不錯,或者未來兩年新三板不錯,根據宏觀情況下去切換投資戰略好還是就一條路走到黑不切換戰略?早期投資就投那些靠譜的人,就是長期投資,然后希望公司發展的時間長一點,因為越早期發展的時間越長,然后追求比較高的回報,還是不斷切換我的投資戰略?他的回答還是保持投資戰略的一貫性。有點像打球,在座的肯定有很多人打高爾夫,要么就像泰格伍茲那樣打,名次不重要,要么就是像菲利浦斯那樣打,就是一個職業運動員,每次也不賺錢,千萬不能捆在一起打。
怎么理財呢?大家千萬不要搏,Don't be rich again,你現在已經很有錢了,別把大量的資產配置放在一個高風險的池子里面,功成名就以后過了十年再發一次,這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既能維持很高的規模又能夠保值增值快速升值,這個學問太大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