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匹分享經濟的黑馬
鑒于“吃”的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當移動互聯網最新潮的創業概念——共享經濟——風起云涌之時,創業者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有可為的領域。
那么,共享經濟會如何拓寬這個古老行業的服務形態,又是如何連接了人與人的感情呢?
一家叫“丫米廚房”的創業公司年初拿到了IDG千萬級天使輪投資,并于今年6月份正式上線。
這支創業團隊的過去曾成功打造過億用戶的產品,而他們做丫米廚房的初衷竟是解決自己的工作餐問題。“我們的愿望就是最大化利用普通人的閑置時間及廚藝,將其分享給不會做飯、或沒時間做飯的白領食客們,用分享經濟的精神創造一個吃貨界的airbnb”丫米廚房的創始人如是說到。
1、欲做家常菜版airbnb,解決白領的工作餐痛點
針對白領們的日常工作餐,飲食衛生難保障、口味單調、價格不實惠是一直被詬病的三大問題。
丫米廚房直接從服務源頭解決問題,讓白領無論在哪里都能吃到家里的飯。
依托于Airbnb發起的共享經濟理念,這家創業公司尋找的家廚統統為在家做飯的有閑人士,他們不缺少時間,又對食物品質有要求,在丫米廚房開店之于他們既是獲得一份額外收入,同時也獲得一份展示手藝的滿足感。
2、實地考察,親自試吃,保證給你家的味道
我們知道,個性化服務往往意味著小眾,一方面服務提供者數量少,另一方面個性化服務很難規避成本上升的問題。而丫米廚房著眼于這兩點,用“家里的味道”這一Slogan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首先,他們尋找的家廚須在自己家燒飯,這里就包括了退休在家的大叔大媽,照顧孩子的全職太太,或周末雙休的上班族等等,符合條件的家廚在在一二線城市并非少數;
其次,在家燒飯,就意味著消費者不必為房租、環境買單,而是為食材本身付費。
由此,個性化服務也能在高頻次消費領域打一手高性價比的好牌。
目前,丫米廚房已經整合了數百位家廚,每一位都會派工作人員上門實地考察和試吃,目的是為了檢驗廚房環境是否干凈,家廚手藝是否過關,通過檢驗的家廚經過統一培訓后即可上線開店——這一措施是保證食品制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保證了平臺對每一家家廚的信息足夠了解。
此外,丫米廚房會向家廚們統一提供品牌食用油,米;未來還會擴展到更多食材以保障源頭。同時每個家廚還需要辦理健康證給予消費者雙重保障。
“丫米私廚每一道菜背后,其實都有不少故事,可能是老爸為了女兒改良的紅燒肉,我們希望能盡可能將家的感覺傳遞給消費者,而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盒飯”。
正是這個態度,讓消費者在丫米廚房平臺上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菜名,而是高度透明、全面的家廚信息,為消費者感受到有別于別的餐飲平臺上的溫暖。
3、美食界Airbnb的自我修養
為最大化實現“家里的味道”,丫米廚房的部分家廚提供上門自取,及堂食服務,食客如果與家廚住同一小區,可以親自上門取餐,或者干脆在私廚家里吃一頓。
有賴于中國在餐飲行業的廣闊市場,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他們未來還會增加個性化,高端定制類的私廚數量。
這一步為丫米廚房更進一步向Airbnb學習提供機會——不僅給食客提供特色餐飲服務,并且為吃飯賦予更多的社交色彩。
當然,在食品安全是餐飲業頭等大事的行業環境下,涉足餐飲業的初創團隊要如何取得市場信任?這支帶著IDG華麗光環的初創公司仍然需要在市場上證明自己的初心,能否被廣大消費者認可,至少筆者在了解丫米廚房后已經迫不及待想嘗一嘗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