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記者獲悉,先聲再康在線藥房總經理張移兵已在7月初辭職,將在好藥師網上藥店出任CEO。另據媒體統計,自2014年7月至今僅僅一年的時間,已有11位醫藥電商企業的CEO遞交辭呈,辭去了公司的所有職位。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這11位醫藥電商CEO的離職人員名單中,不乏電商行業的資深人士,但仍無法避免被離職的命運。而另外4名離職高管至今仍是無業狀態,如好藥師網上藥店CEO姚豐、金象網CEO牛征曌、海王星辰網上藥店CEO鐘日華及七樂康總經理賴裕銳辭職后,都稱閑賦在家,準備自主創業,至于是否“回歸”醫藥電商行業仍是未知數。
一時之間,醫藥電商未火先衰的聲音開始蔓延。不過,今年7月11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reMED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上,壹藥網CEO陳華用其公司今年1~6月份同比去年增長400%的銷售數據,強力反擊行業“未火先衰”之說。
離職潮
本報記者梳理醫藥電商離職CEO的名單發現,盡管他們一再強調是由于個人原因離開,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業績目標未能達標遭遇團隊調整或許才是根本原因。
除了張移兵之外,2015年5月離職快貨網的廖光會,目前赴任百洋網CMO,作為快貨網的前董事長,廖光會在“2014思享互聯網醫藥營銷論壇”上曾預測2015年的網售藥品規模有望突破400億元,并預測處方藥將向醫藥電商開放。不過廖光會最終沒有等來處方藥開放,而是去了百洋健康網。
而今年5月離職的前七樂康CEO賴裕銳,則是賦閑在家準備自主創業。賴裕銳2012年3月份加入七樂康,在此之前七樂康電商運營團隊只有四五個人,還有幾個是剛畢業的學生,2011年只做了幾百萬元的銷售,一年內9個月的單月營業額只有十幾萬元。2013年前4個月,七樂康電商銷售完成了一個億。也正是在其入職后,七樂康的電商業務異軍突起,成為醫藥電商界的一匹黑馬,在任期間成功引入天使投資,并主導完成3億元A輪風險投資。作為七樂康天使投資與A輪風險投資的引入者與主導者,在七樂康一路高歌猛進之時選擇退出,不免令人難解其意。
今年5月份離職的還有海王星辰網上藥店總經理鐘日華。鐘日華是海王星辰電商的創始元老,于2010年加入海王星辰負責組建及領導電商業務。根據中國醫藥電商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海王星辰電商2014年銷售額達到2.4億元,是唯一進入10強的大型連鎖藥店。
相比之下,醫藥電商圈里另一位離職的大牌則是阿里健康前COO張守川。2013年8月,張守川應中信21世紀CTO王亞卿的邀請,出任中信21世紀COO。中信21世紀被阿里收購后,王亞卿升任阿里健康CEO。據了解,張守川曾在麥德龍中國和京東任職,具有十多年零售管理經驗,2009年還曾出任京東副總裁。如今張守川告別了昔日的光輝,成為湯臣倍健移動醫療的合伙人。
此外,離職原創始企業的還有上海藥房網負責人陳青、原金象網CEO牛征曌、原健一網CEO何濤、康德樂網上藥店CEO夏語、原百洋健康網CEO孫建等。這些一度在醫藥電商領域小有名聲的管理者,離開了自己長達幾年的創始企業。
事實上,上述電商高管們的離職,多數是被迫的。
2014年12月,有媒體曝出華潤醫藥集團對旗下健一網的經營業績和發展方向不滿,在宣布原CEO何濤離職的同時也清洗了所在團隊,將管理和運營權轉與他人。盡管2013年健一網銷售規模達3.8億元,在全國醫藥電商網站銷售額排行榜中位列榜首,但這對于年收入超千億元的華潤醫藥集團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原金象網CEO牛征曌的離職則更為悲壯。去年年底復星醫藥集團宣布完成向掛號網出售金象網的股權,完成集團整體剝離所有的藥品零售業務,金象網的CEO一職則由掛號網副總裁蘆子貴所取代。
盈利難
一面是醫藥電商高管離職,另一面則是各家醫藥電商銷售額的大幅提升,而這源于醫藥電商市場目前剛剛起步。不過,多數醫藥電商均對其銷售額的盈利數據只字不提。
目前,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的規模大概為2030億元,而整個醫藥行業的銷售額僅有68億元,占比不到0.04%。而有著鮮明對比的是,2010年美國的藥品網絡零售規模達到了1700億美元,在整體藥品零售規模中占比近30%。
本報記者在多個醫藥電商論壇上看到上述數據,不過對于所有醫藥電商的凈利潤額,目前尚未有數據統計。在業內不少專家看來,我國的醫藥電商行業并未擺脫“燒錢”的階段,而整體凈利潤僅有15%,遠低于娛樂、服飾、裝修等其他電商行業。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醫藥電商企業居高不下的管理成本侵蝕了實際利潤。據了解,一個優秀的醫藥電商網站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網站建設、運營推廣,而且物流倉儲、藥師咨詢、藥品進銷存系統等硬件標準也要一應俱全。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醫藥電商發展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醫藥B2C業務平均毛利率為19.3%,費用率為20.6%,平均凈利率為-1.3%,大部分網上藥店均處于微虧狀態,少數盈利的藥店,凈利率也不超過2%。以康愛多為例,其2013年收入為1.61億元,凈利潤304萬元,凈利率為1.88%。
按照監管要求,網上藥店獲得互聯網交易證書之后,可銷售的產品范圍是藥品(OTC)和醫療器械。實際的銷售收入構成是藥品只占37.71%,器械等其他產品占比超過60%。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記者,由于醫藥電商禁售處方藥,因此在與傳統藥店進行競爭時,醫藥電商并無太多優勢。事實上OTC藥品由于進入市場多年,價格和用量都比較穩定,其利潤率已相當穩定。目前醫藥電商的整體投入成本并不比連鎖藥店低多少,藥店則可以利用聘請有醫師證及處方權的醫師坐堂。憑借此種模式,傳統連鎖藥店可以獲得不菲的處方藥收入,這一點醫藥電商尚難以企及。
2014年5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先行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一度成為醫藥電商的救星?!墩髑笠庖姼濉诽岢隽司€上藥品經營者需建立執業藥師在線藥事制度后,即可從事線上處方藥經營。券商研究報告顯示,線上處方藥經營放開意味著醫藥電商的市場空間將從2000億元的OTC市場擴展至近萬億元的OTC+處方藥市場,進而擴展至3萬億元規模的大健康市場。對各大電商和醫藥企業而言,一旦政策落實,擺在面前的無疑將是價值萬億元的市場。
不過今年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網售處方藥方案短期內不會出來,因為網售處方藥的放開將涉及安全、支付等多方因素,真正執行和監管起來面臨多方挑戰。
業界人士認為,這一表態也給了渴望開放網購處方藥政策春風的醫藥電商一記悶棍,而搶跑網售處方藥的電商則會被重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