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上百萬、上千萬資產,在股市震蕩時,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投資產品?除了股票之外,不少人開始把眼光投向高風險、高收益的私募股權也就是PE。業內預言,未來中國會進入“全民PE時代”,整個VC、PE的融資基金管理規模,僅去年就新增了七八百億元,步入行業的深度發展期,投資者、投資機構是要繼續狂熱還是保持冷靜?
當下流行的私募股權投資,是指把錢投資到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享受企業發展帶來的收益。
從去年到今年,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步入繁榮期,VC、PE的投資企業數量都超過千家,而股市里中小板上市公司歷經十年才有700多家。在“宜信財富2015全球資產配置系列論壇之私募股權投資高峰論壇”上,中華股權投資協會創始人、理事長孫強呼吁,富裕階層的資產配置中應該有私募股權,它的投資回報比股市更高。
孫強:大部分機構投資人投資固定資產,他的資產沒有私募股權,他們退休以后算回報的時候發現太低了,私募股權的回報大概高于正常的股市回報10%-15%左右,一方面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滿足了機構的投資要求。
可是,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擁有幾百萬、幾千萬的投資者,更不敢輕易把錢投出去。投資者、業界的一致觀點是,交給專業機構代客理財。知名風投機構IDG資深合伙人過以宏提醒,私募股權的流動性較低,不能像A股炒作那樣,今天投、明天取,那是一種非理性行為。
過以宏:長期要有定力,比較形象的就是往儲蓄管理存錢,把錢鎖定不是壞事情,把錢拿來拿去不見得是最好的財富管理。企業家希望投資人有長期的心態,我們投資人也希望給我們錢的高凈值人士或者機構有比較長期的心態。
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投資人一筆數目不小的錢,投個五年八年,這期間市場環境變幻莫測,即使是專業機構,怎么保障穩定的收益?對此,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的觀點,多了幾分狂熱中的冷靜:財富管理公司在考核合格投資者時,不僅看資產數量是否達標,更要看投資理念是否契合。
唐寧:合格投資人過往我們定義都是是否有足夠的投資資產,那只是硬性指標,真正的合格投資人要在知識上、經驗上達到一定的認識。如果要求短期的、高回報的、低風險的組合,這怎么能算合格投資人呢?
面對PE投資熱,這種冷靜必不可少,風險防控才是這個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
唐寧:例如我們的財富管理客戶對于私募股權資產類別的配置需求達到千億級,到今年年底我們能滿足的只有百億級,差了好幾級,但是我不會因為這邊有千億的需求就放松對投資基金的甄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