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首次超過4%;
201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24488.2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4.30%,比上年的4.28%增加了0.02個百分點;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經濟由高速增長降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要“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
2015年6月7日,全國共有942萬名考生邁入高考考場,在2014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人數增長;
2014-2015年,使用騰訊課堂的初、高中及大專/本科用戶占93.5%,12-24歲的消費群體占60%。其中就業和證書相關課程成為學生和職場人員的“硬需求”,占比45.1%,面向親子關系的親子課堂中,家長課程占比79%,成為消費主力軍。
教育在中國不僅是國家的戰略話題,關系到家庭的代際興盛,更是很多個人用來尋求命運改變的一次良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引導,帶有封閉傾斜特點的優質教育資源開始自發輻射,B2C、C2C、B2B2C等互聯網模式讓傳統教育行業迎來了一波在線掘金熱。
根據騰訊企鵝智庫《千億美元市場“掘金指南”》數據顯示,2012-2014年,國內獲得投資的在線教育企業的數量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其中2012和2013年的增長率分別為23%和35%;2014年,國內共有167家在線教育創業公司獲得投資,是2013年的2.6倍;世界范圍內,中國在線教育的增長速度也僅次于印度,排名世界第二。
在這波掘金熱中,兒童早教、K12教育、職業教育、語言學習、興趣愛好市場分別以2萬億、2550億、825億、193.8億、245億、500億人民幣的規模預測成為掘金者們競相角逐的五座金礦。
但在中國,不論是由點到面的教育政策執行,還是環環相扣的教育系統運行,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所以值得一問,除了五座金礦,散落在掘金路上的“王陵”地帶是否也有寶可尋?作者通過梳理2015年來在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對外開放、“自下而上”教育創新三個改革方向上獲得千萬級別投資的項目,試圖為廣大在線教育掘金者和投資人提供可觸摸的國策市場。
2015年1月,全通教育以超1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全國繼教網,進入教師隊伍培訓領域。據了解,繼教網旗下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為教育部首批推薦的“國培計劃”網絡培訓平臺,運營已超過十年之久。其2013年的營業收入規模達到2.5億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長25%。過去三年內,繼教網每年培訓的教師人數均超過200萬人次。
此外,成立于2004年的中國教師研修網,經過10年修煉也獲得了教育部 “中小學教師培訓網站”、“教育干部遠程網絡培訓基地”、“國培計劃教師遠程培訓機構”等多項牌照。2014年,研修網更是宣布與50家大學合作跟進研修,開拓對公領域,力求在中央財政為“國培計劃”每年設立14億元左右的資金背景下搶得先機。
2015年5月初,成立八年之久的唐風漢語在其官網上宣布首獲一筆機構投資,準備開啟“互聯網+時代的漢語教學服務”,推廣漢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工作。據悉,唐風憑借其自主研發的漢語國際教育云平臺、智慧教學系統、HSK考教體系,已經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美國、巴西等美洲國家創造了極高的知名度,在國內,唐風漢語也與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公立大學、漢語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數據顯示,全球漢語語言學習者在過去十年從3千萬增長至1億的人數規模,漢語相關的培訓市場每年超過1000億人民幣。作為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戰略之一,國家每年給予漢語市場的行政性投入也保持在200億人民幣左右的規模。
2015年7月,拿到1000萬美元A輪投資的作業盒子,憑借對公的作業場景獲得國內在線教育巨頭好未來以及京東、聯想之星等一致認可。雖然國家從2000年開始就推進教育信息化,但是這些項目通常由政府主導,帶有明顯“自上而下”的特點,導致產品在老師間的用戶體驗不佳,使用效率不理想。作業盒子則避開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大而重的難題,采取主推老師渠道的方式,基于題庫建設和機器學習將老師從辦公室中解放出來,“自下而上”直擊老師痛點。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題庫類在線教育項目雖然火熱,不過類似學霸君、作業幫、阿凡題的目光主要集中在K12公立學校課外,而在對公這個大盤子下,作業盒子成為主打小學市場的一起作業網外,又一位瞄準初高中市場的公立學校布局者。
從紙質作業到在線題庫,從口述課本到智慧教學……學生、老師的角色重塑標志著互聯網正在激活傳統教育的一次巨變。雖然對公的在線教育市場封閉,甚至缺乏一定的自由感,但在千軍萬馬的教育掘金者中,有部分人已悄然憑借多年的修煉或野心跑入“國策”導向的金色賽道。俗話說“過橋的時候不要齊步走”,在浩浩蕩蕩的掘金路上,創業者或許是時候另辟蹊徑,闖闖那些王陵地帶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