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整體統計分布
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上發生的投融資案例一共116起,獲得融資的企業數為108家,融資金額約為19.39億美元。
數據顯示,在116起投融資案例中,102起披露了融資規模,但有14起沒有披露具體融資金額。獲得融資的108家企業中,5家企業獲得多輪融資;其中3家獲得兩輪融資,2家獲得三輪融資。
二、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融資幣種分布
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上美元融資25起,融資金額約為67600萬美元,占總金額的34.87%;人民幣融資77起,融資金額約為783272.2萬人民幣,折合約126263.48萬美元,占總金額的65.13%;未披露投資幣種及金額的有14起。
各路資本布局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模式基本都是燒錢圈地,然后再謀發展。目前來看,各路巨頭的進入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格局基本成型,行業競爭加劇。行業背后的流量漏斗下端越來越收攏,用戶沉淀難度加大,入口的成本逐月遞增。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企業獲客成本大大提升,企業運營壓力進一步變大,平臺對資金的渴求度不會減弱。
三、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融資時間分布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融資時間分布上,6月單月融資案例數最多,為30起,占2015年上半年融資案例的25.86%;同時6月也是2015年上半年單月融資金額最高的月份,融資額達103306.3萬美元,占全年融資金額的53.29%。
主要由于拉卡拉金服集團的增資協議正式簽署,太平人壽、中國再保險集團、大地保險、民航發展基金等向拉卡拉金服集團注資15億人民幣;天業股份公司下屬的產業并購基金天恒盈合以現金109829.80萬元收購證大投資、立方投資合計持有的深圳市證大速貸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77.456%股權;還包括渣打銀行在內的多家國外金融機構1.5億美元投資中國P2P平臺點融網。
今年3月份以來,股市行情大好使得資金紛紛進入股市,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受到不小的沖擊,但這并沒有影響到資本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熱情,甚至有更多的銀行、國資、上市公司、風投資本等資本入局。僅在3月16日到20日4天的時間就有9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傳出融資消息。
在股市大熱的情況,互聯網金融還能夠強硬的發展,這波股市震蕩后,互聯網金融行業將更加熱鬧,行業融資案例數量以及融資金額額度將看漲。
四、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投資方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有149家在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較為活躍,投資筆數最多的為聯想控股、紅杉資本、IDG、SIG海納亞洲、大金重工、高榕資本、洪泰基金、昆侖萬維、新沃資本、中路集團、報喜鳥。
其中,未披露投資方17起,占比14.66%;
聯想控股參與投資4起(其中聯想樂基金參與投資2起,君聯資本參與投資2起),占比3.45%;
紅杉資本參與投資3起,占比2.57%;
IDG、SIG海納亞洲、大金重工、高榕資本、洪泰基金、昆侖萬維、新沃資本、中路集團、報喜鳥分別參與2起,占比1.72%。
2015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這使得很多優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選擇合作方的時掌握主動權。在經歷了2014年的發展,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日趨成熟,許多企業在選擇融資方的時候,并不僅僅是出于資金的考慮。
許多被資本青睞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選擇投資方時,除了在發展理念上相吻合,更看重這些投資方在各自領域內擁有的優質資源。平臺選擇匹配度高的投資方可以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2015年勢必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和加劇洗牌的一年,而資本的進入將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加蓬勃發展。
五、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企業類型分布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獲得投資最多的企業類型分別為網貸類、金融服務類、互聯網理財類、支付類;
2015年上半年獲得投融資的網貸類企業共68家,占比58.62%;融資金額為126584.04萬美元,占比65.30%;
網貸類融資企業共68家,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企業數量的58.62%,融資金融為126616.28萬美元,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金額總數的65.31%;
金融服務類融資企業共17家,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企業數量的14.66%;融資金融為24513.57萬美元,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金額總數12.64%;
支付類融資企業共10家,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企業數量的8.62%;融資金融為30462.48萬美元,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金額總數15.71%;
互聯網理財類融資企業共12家,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企業數量的10.34%;融資金融為9952.12萬美元,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金額總數5.13%;
眾籌類融資企業共6家,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企業數量的5.17%;融資金融為1702.92萬美元,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金額總數0.88%;
消費金融類融資企業共3家,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企業數量的2.59%;融資金融為616.12萬美元,占互聯網金融領域融資金額總數0.32%;
縱觀2015年上半年的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P2P仍受追捧,但隨著行業競爭激化,P2P網貸行業細分趨勢不斷加強,風投開始將目光聚集在專業細分的垂直平臺,眾多垂直系P2P網貸平臺獲的投資。消費金融因受政策鼓勵,或成互聯網金融新藍海,尤其是校園消費金融已經成為熱點。
上半年的牛市讓互聯網股票配資平臺受追捧,量化股票分析預測等創新項目開始出現。眾籌領域商品眾籌日趨暗淡,股權眾籌后勁不足?;ヂ摼W保險、社交金融、大數據征信、金融安全等領域則開始嶄露頭角,市場潛力巨大。
六、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融資額度分布
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116起融資案例中,融資案例最多為E等級(1000——4999萬美元),共37起;融資金額最高的為G等級(10000——49999萬美元),78802.96萬美元。
相比2014年,2015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單起融資金額明顯高得多。尤其是6月20日拉卡拉金服集團獲得的首輪15億元融資,直接拉高了6月份融資總額。從融資額度分布就可看出,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額度已經是常態,各方資本看好互聯網金融顯而易見。
七、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融資輪次分布
據中申網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上A輪融資案例數量最多,共32起;30起為天使輪融資,16起為B輪融資,4起為C輪融資,1起為D輪融資;13起為收購融資,7起為戰略投資融資,13起為沒有披露融資輪次信息。
按輪次金額分,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上融資金額最高的為收購類案例,13家互聯網金融企業涉及金額為39779.84萬美元,占比20.52%。其中涉及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案例有2起:證大速貸、團貸網,涉及金融分別為10.98億元人民幣(折合17699.76萬美元)、6.6億元人民幣(折合10639.2萬美元)。
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金融已然成為最受風投、上市公司青睞的行業之一,不少傳統行業也希望借助投資、收購的方式布局互聯網金融。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負面消息不斷,而一些老牌平臺仍能穩步獲客,贏得資本的青睞;另一方面,在市場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雖有新平臺不斷進入,但已經難以擁有自身特征和優勢,行業分化趨于明顯。
葉霆宇表示,從今年開始不少互聯網金融企業已經獲得B輪甚至C、D輪的融資,相比去年上半年獲得A輪融資的平臺多于今年,但是不少去年獲得融資的平臺早已少見報端或銷聲匿跡;同時經過了一年的發展,投資方在選擇上也更加謹慎。
八、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項目地域分布
2015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上融資金額和融資案例數量最多的均為北京,其次為廣東、上海、浙江。四者在融資金額上分別占比38.34%、27.23%、17.32%和9.26%;在融資案例上分別占比為34.48%、23.28%、21.55%、9.48%。
互聯網金融作為當前最具創新活力和增長潛力的新興業態,受經濟發達程度、市場接受度等因素影響,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聚集地還是北、上、廣、浙這四個經濟相對集中的地區。四個地區皆有打造地區互聯網金融園區,以租金、人才、獎勵等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企業,這也是這四個地區互聯網金融平臺聚集的一大原因。就地區數量而言,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區域相比去年明顯增長,這也直接反映出整個行業正在快速發展。
九、2015年上半年出臺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政策
從各路資本爭相進入,到成為今年兩會熱議話題、國家領導人在會議上強調,都可以看出2015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爆發年。今年上半年,李克強總理頻頻走訪金融機構,力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省、市等各級政府也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納入重點,紛紛出臺相關的支持政策。
各地出臺的政策雖然支持力度不同,但基本保持寬松和包容的態度,在監管上也遵循“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
從地區的政策可以看出,各地區扶持力度均較大,在優惠政策上爭取更多、實力更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落戶到本地區,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了相應的補貼和獎勵,為入駐本地區的企業提供便利支持,有些地方政策對投資互聯網金融項目或企業的投資企業給予獎勵??偟膩碚f,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區層面,都在大力支持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十、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發展趨勢
趨勢一:P2P陷資金危機,資本系平臺將成主流
由于眾多平臺成立于2013年、2014年,大量新增貸款將在2015年到達最終兌付階段。因此進入2015年以來,P2P行業進入了一個特殊的階段。2015年上半年出現的問題平臺總和已經超過去去年一年的問題平臺數量,行業風險已經凸顯。下半年行業仍將處于風險高發期,逾期、倒閉、跑路等問題繼續成為常態,不少大平臺也出現了兌付危機。
隨著競爭加劇,行業洗牌已見趨勢,草根選手逐漸失去了進入行業的機會,大平臺也需要借助資本或者母公司贏得更多資金力量。在各路資本跑步進場的同時,各平臺也競相“逐鹿”細分市場。從“三農”到校園金融,越來越多的傳統細分市場開始被P2P平臺滲透,已尋求更多差異化發展道路。
趨勢二:眾籌行業細分化,股權眾籌后勁不足
2015年以來,由于淘寶眾籌、京東眾籌、螞蟻達客等巨無霸平臺相繼發力,爭搶優質項目和大量投資人,越來越多的草根平臺選擇走異質化道路,個性化平臺不斷涌現。
目前國內眾籌產業形成了以獎勵和股權眾籌為主,混合眾籌和公益眾籌為輔的局面。去年火熱的科技眾籌今年卻不少做了“冷板凳”,炒作、圈錢質疑不斷,作為科技類眾籌平臺典型代表的點名時間更是遭遇了大裁員以及經緯創投撤資的尷尬局面。
股權眾籌作為新型的金融模式,為創業者提供廣闊展示平臺的同時,也為天使投資人、VC、PE們提供更多投資機會。2015年初,國家政策頻傳利好消息,眾籌行業尤其是股權眾籌得到監管層肯定,走上陽光化道路。不過相對于外界的期望,2015年上半年股權眾籌平臺表現差強人意,略顯后勁不足。
趨勢三:第三方支付成行業新寵,便捷與危機并存
第三方支付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功能,除了服務電商、網絡經濟,還服務于金融信息和信用管理,同時強調對零售支付工具、商業信用、金融服務的彌補。隨著第三方支付服務深入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整個行業越來越受到重視。
2015年以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競爭除了集中在網絡購物、航空客票、電信繳費、網絡游戲等傳統互聯網領域,還被互聯網金融企業看好,尤其是網貸行業。早期由于P2P行業跑路、圈錢、倒閉等負面消息不斷。2013年,央行在九部委聯席會議上,要求P2P行業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機制,用以淡化行業非法集資的色彩。央行的建議給第三方支付公司帶去了商機。
P2P平臺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第三方托管”、“清結算分離”來規避風險。隨著第三方支付公司托管平臺跑路、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設P2P平臺等問題的爆發,第三方支付資金托管存在合規性成了一大問題。而此時,P2P平臺與銀行在資金托管業務方面的合作正越來越密切,第三方支付支付托管資金市場已經逐漸被蠶食。同時第三方支付被盜刷的新聞也屢屢出現,市場對支付機構合作變得更加謹慎。
盡管第三方支付在PC端發展受阻,但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和網絡理財、網絡消費用戶向移動端的轉移,移動支付和近場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發展的新趨勢。
趨勢四:互聯網保險風頭正盛,但大多偏離產品實質
“互聯網+”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險業深受影響。繼2013年保監會將首張互聯網保險公司牌照發給眾安保險后,2015年6月底接連下發3張互聯網保險牌照,批準籌建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泰康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實際上“互聯網+保險”的模式早已打開市場。
國內大型保險公司基本都擁有自己的保險電商平臺,而由保險經紀公司、代理公司等建立第三方中介平臺也層出不窮,還有一些互聯網企業依托自身網站建立了保險頻道,如淘寶保險、京東保險頻道等?;ヂ摼W保險風頭正盛,將會有更多保險公司在這個領域進行大量投資。
目前互聯網保險的以為車險、短期意外險、萬能險產品為主,這些產品一般周期性比較短且保費低廉,偏離了保險實質。由于互聯網保險涉及的個人信息全面,因此網絡信息系統的依賴度很高,保險機構對網絡安全風險要提高警惕。
趨勢五:創新型互聯網理財不斷試錯、積極轉型
在經歷2014年“寶”類貨幣基金理財產品的爆發期之后,2015年上半年以余額寶為首的“寶”類產品收益持續下跌,七日年化收益率甚至已經跌破3.5%,失去了“全民理財利器”的光環。
可以說“寶”類產品的出現讓更多手頭上并沒有太充裕的資金的用戶也擁有了理財的通道,但由于尚未形成像傳統金融業成熟的資金鏈條以及把控能力,加上今年以來的股市分流,直接影響了這類理財產品的用戶數量和收益率。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除了基金理財以外創新性“互聯網+”理財產品,保險、房地產、消費旅游、以及票據等成為熱點。這些創新“互聯網+”理財產品都有保持了“門檻低,范圍廣”特點。目前來看,互聯網理財仍然處于不斷試錯的發展階段。
趨勢六: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企業強強聯合
2015年以來各路資本、各類企業都在加速布局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想抓住機遇吃一口蛋糕。在這種背景之下,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企業的跨界合作成為了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常態。包括銀行、券商、零售業、房地產、電商、互聯網公司等都積極入局互聯網金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100家上市公司宣布自設、控股或參股互聯網金融公司。上市公司“觸網”,大多數出現股價節節攀升。如果說此前互聯網金融還只是少數公司被迫轉型的需要,那么2015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已成“新風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