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句話,杭州未來肯定會成為中國最好的創業生態系統。
2015年8月27-28日,由創業邦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5創新中國總決賽暨秋季峰會”在杭州洲際酒店隆重舉行,130個炫商業、酷模式、潮產品項目從3225個報名團隊中脫穎而出上臺展示,與500位頂級投資大咖、1萬名現場觀眾進行創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本屆峰會共分8大專場+2大論壇,將有8個項目晉級28日下午的終極對決環節,爭奪DEMO GOD榮譽稱號。創業邦孵化服務BangCamp 的學員也將集體亮相Bang Camp專場,迎來自己的畢業典禮。
在28日上午的杭州城市論壇專場中, 創業邦總編輯李勞、同創偉業合伙人童子平、杭州銀行科技支行行長陳嵐、金融投資集團產業投資負責人劉翌、浙商創投資深合伙人、執行總裁劉冬秋進行了題為《面向未來,眾創之城還需跨越哪些門檻》的圓桌討論。
以下是圓桌討論的速記全文:
主持人李勞:杭州隨著阿里巴巴在中國網絡經濟中的崛起,杭州圍繞創業方面正在做越來越多的事情,這是把杭州定為眾創之城的背景,要想成為重創之城,繼北京、深圳之后又一座基于創造在中國的經濟中占有重要版圖的區域經濟還有很漫長的路走,今天請各位嘉賓一起探討,在這個過程當中,杭州應該有那些事情需要去做。
請各位嘉賓介紹一下大家覺得在過去的幾年中,杭州在眾創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在自己各自的領域所觀察到的杭州的眾創與其他的地方相比,有那些自己的獨有的特征。
童子平:我們同創偉業也一直活躍在國內創投的一線,這幾年我們感觸很明顯,杭州作為中國創業之都崛起的勢頭非常明顯,我們同創偉業,包括我還有另外一個合伙人黃總,我們都是浙江人,所以我作為一個浙江人像游子歸家一樣,每次到杭州非常激動,自豪感也是油然而生。同時,同創偉業和杭州市相關政府有非常多的基金方面的合作,同創偉業在2013年也在杭州設置了一個點,相關的杭州的分公司也在2013年成立了,這幾點也在陸陸續續在杭州不同階段的項目有三四個,開花結果的項目有兩個,已經報到證監會了。很高興看到杭州這幾年在創業環境當中的快速趕超。
因為我們杭州還有阿里巴巴這一個BAT的巨頭,我們從對社會的經濟價值創造來講,其實我覺得阿里的價值要高于百度和騰訊的,所以把阿里作為世界前幾大互聯網公司,把中國電商格局進行一個顛覆,所以眾多的創業機會、眾多人才也在杭州進行一個匯聚,所以杭州有了阿里相當于黃埔軍校一樣的企業,阿里也上市了,眾多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也出現了,這些人有大量的產業和背景資源,也是非常好的天使投資人。杭州還有浙大的名校,源源不斷的提供人才,江浙一帶也是國內經濟富足的城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杭州確實機會非常好,也能夠吸引人才,畢竟大家在杭州感覺很舒服,呆得住。
杭州如果在某些方面能夠做得更好一些,可能還有更好的發展趨勢,比如說,我們看北京、深圳,北京因為是天子之都,一些資源優勢不可比擬,深圳作為民營經濟非?;钴S的地方,創投機構也是眾多的,我作為一個浙江人,我一直關注杭州的發展,我覺得現在杭州政府也做很多引導基金、種子基金??傮w來講,大型的有規模的機構在杭州沒有形成更大的抱團的趨勢,這方面和北京和深圳相比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同時,浙商文化當中風險意識稍微弱一些,畢竟浙商傳統文化是信用為基礎的借貸文化,浙商都比較講信用,你借我錢我一定想方設法還清,但是創業來講,要強調寬容,對這種失敗要有一種寬容。創業者對于盡心盡力做是,對新形勢下的創業環境要給予更多的幫助,這也是文化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李勞:簡要概括一下,政府支持力度大,有阿里,民營經濟基礎好。
陳嵐:我來自杭州銀行,所以也是一家杭州的本土銀行,在杭州我覺得越來越感受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說起眾創之城我更愿意看做成是一個生態系統,首先政府需要做的是匯集各種要素,對于創業來講,比較重要的要素,像資金、人才、信息這些都非常重要,政府在這幾年杭州還是做的挺好的,也聚集了很多的資源,剛剛童總也講了,這兩年深圳、北京、上海的投資機構都聚集到杭州,在杭州落戶、設立基金,我所在的科技支行已經托管了超過90個私募股權基金,在資源匯集當中,政府做了很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杭州除了阿里系,還有以浙大為代表的高校系,還有海歸系,在濱江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直從海外引進創業人才,當然還有浙商系。
說起創業的生態系統,除了資源的聚集好像還不太夠,因為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這樣一種資源是要不斷的碰撞,不斷的反應,而且應該是一個化學反應,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變化。我覺得在這些資源的互相之間的流動,這個也很重要。剛才講到,信息,我希望以后創業的小伙伴到杭州來會知道他所創業的領域在杭州已有哪些相類似的或者和它有交集的公司和人才,很便捷的發現杭州的生存土壤環境如何,哪里招到人才,這也是未來政府需要做的。怎樣在資源聚合以后讓他們碰撞,產生反應,更好的促進一種流動,從目前來看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劉翌:我主要做了政府的引導基金這個工作,金融投資集團主要也是運用金融的手段來促進整個產業的升級和眾創。剛才兩位領導從杭州市政府宏觀的,把杭州眾創的環境介紹一下。從資本角度來講,創業邦在安排的時候也是別有用心,我們四個人童總和劉總在支持這一塊,陳行長是科技金融的創新,杭州市銀行里做的最有特色的。
我們現在杭州市也在積極和阿里引進富士康在進一步做基金方面的合作,除了資本以外,在整個生態圈的打造,我們也是能夠積極的發揮作用。政府在除了資金方面的運作,在整個生態圈的打造方面,也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李勞:剛才兩位講的是基于我們現在的創造有很多是自發性的,接下來要做到整個城市自覺的創新是基于一個好的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需要各方力量,包括其他的機構一起來參與到這個生態的建立中來,這是杭州在未來的工作中繼續要成長的,因為只有建立起生態體系以后才能真正建立起護城河。
劉冬秋:浙商創投現在是一家很大的投資基金,管了200億的資產,有20多個基金,最近準備新三板的掛牌上市。
我不是浙江人,雖然來杭州已經很多年了,我是山東人,來杭州以后我覺得杭州給我留下了非常特別的印象,今天的主題是創業,浙江或者杭州,我覺得真的是一個創業的天堂,在國內沒有第二,不是之一,肯定是做的最好的。
剛才說了幾點,需要信息、資源、高校、人力,這些都是第二位的,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家精神,這是杭州或者浙江整個企業家群體,這是植根于文化之中的東西,這個東西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至少沒有這么一個大的群體里有這樣一個代表性。
第二,杭州這邊的政府其實不像中國的政府,也是在全國做的最好的,剛才王局長提到說,需要你的時候你出現,不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這是很難做到,中國官文化在中國這么盛行,能夠服務的官員有幾個?但是杭州不一樣,非常少。我們機構成立2007年,發展到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杭州政府方方面面,是非常開明的作風、風格,這個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
我有一點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們是國內第一家投資機構里所謂做返向混改的試點,我們進入了國資委旗下的國產運營集團公司,還有一家國資公司作為我們管理公司的新的戰略投資者,某種試點反映出來政府的芳香。創投這個事兒不適合政府來做,但是把這個資金交給好的投資機構來管理,這個絕對是一個好的方面,好的方式。因為創業是一個很辛苦的事兒,最后成功的企業非常少。這個過程中誰來篩選?投資機構,做得好自然有投資機構幫助你,做的不好你就消失了。所以投資機構在產業鏈過程當中扮演了篩子的角色。
這個過程中如果政府把資金交給好的運營機構來做對創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所以這個方面我們非常有幸做了國內第一個,拿了幾個億資金進來,作為自有資金發揮投資的主動性。
我們浙商要上新三板,所以把過去這么多項目做了一個梳理,我們發現是國內新三板掛牌或者準備掛牌,披露的公司里基金投資收益率最高的一家,在我們節省內也好或者杭州也好,絕對值得做更大力度的嘗試和推介,這個我覺得可以做的更多,我們可以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應該代表一個方向。
主持人:接下來快速總結,從各位工作角度來看,未來杭州眾創方面有哪些趨勢?
童子平:剛才幾位嘉賓聊了各自的觀點,我從深圳過來,深圳這兩天也在搞全國的創新大賽,我自己也看了一下深圳的項目和咱們今天浙江的一些項目,我有感觸。因為深圳的產業鏈最早的軟件這塊有騰訊網,硬件有中興、華為,所以軟硬件結合種類多一些。杭州情況來看,畢竟從阿里的電商,偏軟件類的發展起來的,偏互聯網信息發展起來的,所以后面的項目都是偏軟一些,這個本質上沒有什么優劣之分,只是杭州可以聚焦我們的優勢,包括電商類的一些應用、物流,包括以后互聯網金融的萬億級市場抓住,突出杭州在軟件開發、信息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做專、做強。
陳嵐:杭州這樣一個創業生態系統當中,下一步的發展是怎樣的,之前講到了,既然是生態系統,第一步在集聚資源要素,第二步,在要素之間互相流動,產生出我們更優秀的公司,第三步,應該是可持續的。未來趨勢資本市場肯定是多元化的,不可能要求在座的每一家創業公司都走上上市,但是我們應該有更好的退出途徑和方式,促進優秀的項目、團隊可以再次聚合到新的項目當中去,這個從創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創業是一件苦逼的事情,但是今天像政府、投資基金、銀行,我們共同努力下,希望有志之士到杭州來創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眾創之城才能夠實至名歸。
劉翌:一句話,杭州未來肯定會成為中國最好的創業生態系統。
劉冬秋:浙商創投正在建立自己的創投大廈,在阿里巴巴新的大樓對面,這個大樓定位既是服務創投機構,也是服務于自己投資或者創業項目,希望大廈成立以后也能夠成為在杭州創業家的家園,歡迎大家。
主持人:好,感謝大家,時間原因,今天分享到這里結束,但是我覺得眾創之城的話題在今后的時間里會進一步延續。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