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藥投資不能只看臉 看清楚還要往里看

2015/09/08 17:04      大雄創作 liuzhengru

綜合看來,投資互聯網醫藥領域不能只看勢頭和數據,這張臉再美麗也是整容整出來的,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那些在醫藥市場細分中專精做垂直領域的產品,用戶數量不是太浮夸的產品,才具備投資價值。

近幾年來,互聯網醫療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整體市場獲得的融資數目是一個天文數字。截至2014年底,互聯網醫療領域獲得的融資金額達141790.09萬美元,僅騰訊一家已經砸入1億7千萬美元進入該領域。 

2015年,資本市場再次嗅到了互聯網醫藥的氣息,今年6月主打藥品配送服務的藥給力獲得一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同月,快方送藥也宣布獲得了五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大量VC/PE風投創投機構瞄準這一領域,資本的關注催熱了互聯網醫藥領域。 

資本的涌入必定會帶動整個行業高速發展,但是,筆者認為醫療、醫藥領域存在特殊性,“互聯網+”的戰略不能只是“+”的概念,而在于互聯網結合醫藥產業的創新模式。互聯網醫藥投資也不同于其他領域的投資,不能只看數據,更要看其商業創新模式、市場環境和國家政策的趨勢等等。   

有句廣告詞:不看廣告,看療效,借用在互聯網醫藥投資領域則是:不看數據,看模式。 

互聯網醫藥投資應看清商業模式 

互聯網醫藥產品的商業模式由許多細節點共同構成,多點連線才能交織成一張模式網絡。 

1.產品定位,筆者認為介于醫藥行業的特殊性,按藥品屬性來定位比較科學。藥品大致分為處方藥(RX)和非處方藥(OTC)兩類,通常情況下常見病和多發病需要的藥品大多為非處方藥,當然也有混合使用處方藥的情況,慢性病多是需要處方藥治療。 

針對兩類藥品,互聯網醫藥用戶的需求點是不同的,處方藥需求點在于價格、支付、慢病管理,非處方藥需求點在于療效、藥品指導、及時性。準確的產品定位更容易精準get到用戶,得到用戶的認可。 

再直白一些,就是互聯網醫藥產品要么就瞄準處方藥(RX)市場,要么就瞄準非處方藥(OTC)市場,不能混為一談眉毛胡子一把抓,產品越直接越精準越好。 

2.用戶人群,找準用戶人群才能有的放矢。用戶人群屬性太多,不容易找到準確的點來歸類,但是依生病這事兒,自然規律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所以按照年齡來劃分用戶人群較為科學。 

首先,40歲是人生的分界點,這個年齡之下的人群一般不會經常生病,對藥品的使用頻率自然較低,而四十歲以上的人群更容易生病,藥品使用頻次較高,隨著社會壓力增長、亞健康人群數量增多,慢性病已經悄悄低齡化,在青壯年人群中也是很常見的。 

其次,40歲以下的人群是移動互聯網的主力使用人群,占整體用戶數的80%以上,而40歲以上的人群大多數是不會使用移動互聯網產品的。另外,年輕人才是產品傳播的主要人群和受眾。 

這似乎是一個矛盾點,年長者是藥品使用主要人群,但不是移動互聯網產品使用人群,年輕人使用互聯網頻繁,但不是藥品使用的主力人群,那么互聯網醫藥產品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或是創造一個方法,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3.解決痛點,互聯網醫藥用戶的剛性需求被滿足,是產品最核心的價值。這個痛點在不同的藥品分類市場是不同的(上文有提及),針對不同人群給予不同的需求,才能有效把握這部分用戶的心理,給他們需要的才能讓產品有生命力。 

藥品需求的實質是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做互聯網醫藥產品不能拿其他行業的模式來做,藥品不是簡單的商品,必須以健康服務為核心,為用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另外,傳統醫藥行業千百年來的傳承已經被消費者認可和習慣,互聯網醫藥需嫁接互聯網優勢來優化傳統產業、做產業升級,使其在互聯網時代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要。做互聯網醫藥產品其實也是回歸商業本質,一個好產品搭載一個好服務,自然會受到用戶的推崇。 

很多互聯網醫藥產品解決了藥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這是一件好事,將用戶體驗優化,不用出門便可以買到藥品。但這卻不是全部,藥品配送僅是服務體驗的一個小環節,遠遠夠不上健康服務這個大課題。 

綜合看來,互聯網醫藥產品清晰的定位,準確的用戶人群和切實解決市場痛點的商業模式,才是投資最重要的考量標準。同質化產品投資只能拼錢,如果想要投資一個真正有價值、有前途的產品,還是要看該產品的創新商業模式。

醫藥“大環境”決定投資趨勢 

市場環境是決定產品存活的關鍵,也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醫療、醫藥行業細分非常多,互聯網醫藥做成大而全的平臺固然很好,但是也就失去了重點,全盤通吃可能會噎死自己。 

1.市場細分,互聯網醫藥從局部切入做垂直領域的產品是最好的選擇,市場細分才能帶來精準有效的用戶,當今的產品貴在精專,凡是專一做市場細分的產品都有好的結果,比如創業初期的小米手機。 

市場上有一些專做糖尿病領域的app產品,筆者認為這是很值得探索的,當產品真正能夠滿足糖尿病用戶的需要時,產品就活了,市場自然為它敞開。 

2.市場存量,醫藥行業雖然每年的市場總規模巨大,但也有相對飽和量,在某個群體里的藥品需求量相對穩定,不會發生井噴式的發展。 

互聯網醫藥產品也不是無休止的吸收用戶,不會產生像微信那樣的億級別的用戶數,可能連千萬級別都未必達到,這才應該是真實的數據,如果某個產品坐擁千萬級別用戶,那么筆者只能呵呵了。 

互聯網醫藥產品不會人手一份,用戶數量理論上是很低的,第一是藥品低頻需求導致,第二是需求用戶不會使用互聯網產品導致,這便產生了另一種概念——以家庭為單位。 

打個比方,一個80后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不論是家里老人生病,還是兒女生病,都是由這個80后使用app購買藥品,那么,一個家庭安裝一到兩個產品就足夠了,一個產品不需要太多的用戶數量就完全可以滿足一個城市的需求。 

3. 長期深耕,當前沒有一個公司敢站出來說自己已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互聯網醫藥發展模型,傳統醫藥行業存在特殊性和復雜性遠超過其他行業,這也是阿里健康折戟的原因。 

該領域需要長期的探索、深耕、創新,絕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架構完成的。當然也有一些送藥類互聯網產品,僅憑“送藥快”這一個毫無核心優勢和商業模式的產品就獲得資本投資,在筆者看來是用強加給用戶的“偽需求”蒙蔽了投資者的雙眼。 

筆者認為互聯網醫藥行業不存在分口理論,不會吹吹風就過了,而是會長期、持續的發展,只有那些擁有優秀商業模式的產品才能笑傲江湖。 

綜合看來,投資互聯網醫藥領域不能只看勢頭和數據,這張臉再美麗也是整容整出來的,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那些在醫藥市場細分中專精做垂直領域的產品,用戶數量不是太浮夸的產品,才具備投資價值。

順應國家政策的產品才是潛力投資產品 

國家政策在任何時期都是主導一個產業、一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政策也必須是投資者要考慮的因素之一,醫藥領域的政策更是如此,不說其他,就拿“處方藥網絡禁售”政策來講,就讓醫藥電商吃盡了苦頭。 

筆者認為,這是國家制定的非常正確且明智的決定。和非處方藥品相比,處方藥品屬性更為特殊,具有毒副性、專屬性等特點,這類藥品必須在專業的醫生或藥劑師的正確指導下使用。一旦網絡處方藥銷售放開,消費者買到假藥怎么處理?藥品使用安全誰來保障?藥品安全事故誰來承擔? 

如果說醫藥領域是互聯網最后一座金礦,那么處方藥市場就是金礦中的金礦,畢竟這是每年近一萬億的市場規模。雖然政策禁止網售處方藥,但是醫藥O2O模式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一問題,據筆者了解,“藥比較”將線上處方藥用戶導流至線下藥店,在傳統藥店內發生交易,完全符合國家的規定,同時,也解決了處方藥用戶的最大痛點——藥價貴。 

綜合看來,投資風向只是一時的,但只要能正確理解國家政策,找尋到既能夠順應國家政策,又能夠解決市場痛點的產品才是適合投資的好產品。 

當然,投資機構或投資人在投資某個產品時考慮的問題會更加全面。從專業投資機構的研究報告來看,醫藥領域投資者對“互聯網+醫藥”行業的模式是總體看好的?;ヂ摼W醫藥產品最具有打通上游藥企、疏通中間藥品流通渠道和聯接下游消費者的潛質,在具有先天優勢的互聯網醫藥領域中,只要看清產品商業模式的市場價值,就一定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在這個顏值當道的時代,數據好看而沒有價值的產品只是一個花瓶。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