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初果為記者展示光伏太陽能板
記者 姜念月 攝影 李一鳴
2008年,楊初果畢業于美國密蘇里州的密蘇里大學,此后,她在當地一家慈善基金會工作,可以與當地各行各業的高層接觸,事業順風順水。然而,她毅然選擇回到重慶創業,并選擇了大家都不看好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做起了“私人訂制”的發電電網。
像楊初果這樣選擇自主創業的人還有很多。今年1~7月,我市新增創業者19.4萬人,同比增長28.9%,重慶正在步入大眾創業的“黃金時代”。
大學畢業在美國做公益
想回渝創業
2008年,重慶女孩楊初果從美國密蘇里大學畢業,學習公共管理專業并取得碩士學位的她進入了當地一家慈善基金會,從事項目市場管理工作,一個月大約有3000美金的收入。
由于該基金會搭建了美國較大的慈善基金平臺,楊初果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各行各業愿意做公益的公司及其高層管理人員,久而久之她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
初次接觸到環保也是在這個時期。楊初果和環保人士接觸后被深深震撼,對于新能源運用以及普及后帶來的環境保護效益感到吃驚,于是萌生了回家鄉做新能源方面創業的打算。
2009年,楊初果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機會,回到了重慶。
想搞太陽能發電項目卻不被看好
回到家鄉重慶,楊初果發現重慶在鼓勵支持創業方面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整個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創業氛圍也越來越濃厚,她更加堅定了自己創業的決心。
“有一次我翻重慶的照片,高樓大廈看上去跟美國差不多,為什么就不像是晴空萬里下的密蘇里州呢?”經過一番調研和資料檢索后,楊初果將這個原因歸結為對環境的保護。
在楊初果看來,“創業”首先需要的是“創新”,然后才是“事業”。而作為創業者,她認為自己多少應該選擇一個可以承擔部分社會責任的項目,那就是保護環境。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并不是這個項目有多么先進,而是我看到了它在美國的普及程度,以及帶來的環境效應。”然而,當楊初果將做這個項目的想法告訴親朋好友時,卻并不被看好。
改裝別墅后,不再需要繳電費
經過近4年的考查,楊初果發現,相較于西藏、新疆等太陽能營運廣泛的地區,重慶雖然陰天相對較多,但日照情況足夠推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
“區別只是,或許西藏等地的結余要多一些,而重慶的要少一些,但依舊有結余。”在楊初果的辦公室,記者看到,該項目是通過在屋頂改裝太陽能聚熱板,聚集太陽能給整棟房屋發電,并且還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和陽光直射。
目前,楊初果已經簽下了重慶五個項目的別墅改裝計劃。改裝后,這些別墅不僅因為自己可以發電而不再需要支付電費,還能為國家電網貢獻用不完的電量,甚至得到國家相關獎勵。
然而,即使是目前被看好的新能源創業項目,楊初果依舊表示在推行方面并不是那么容易。“新能源行業在重慶并不是特別發達,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抱團取暖。”楊初果表示,重慶正在步入大眾創業的“黃金時代”,有許多“海歸”愿意 白手起家,她希望并呼吁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進入到新能源行業創業,共同開發這個巨大的市場。
從培訓到場地到資金
為創業者提供“一條龍”服務
重慶正在步入大眾創業的“黃金時代”。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全面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市已經出臺了《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全方位為有創業意愿的人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年1~7月,我市新增創業人員19.4萬,同比增長了28.9%,其中高校畢業生創業1.1萬人,同比增長6倍。
對于創業者來講,首先需要的是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2012年至今已經有18.42萬人接受了相關的創業培訓。培訓之后想創業了,就會尋找項目,而我市“創業項目庫”已經收錄了500余個優秀創業項目可供創業者參考選擇。項目選定后就是場地,為了能方便創業者,我市先后建設了46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其中包括渝中區和江北區2家國家級孵化基地,以及目前正在打造的全國首個O2O創意文化孵化園。
“截至目前,我市創業孵化基地已成功孵化企業5100戶,帶動3.5萬人就業。”今年年底,還將有一批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此外,對創業孵化基地內的孵化企業成功運營1年以上且每戶直接帶動一定人數就業的,政府將給予基地一定補貼。
在解決破解融資難題方面,我市也于今年3月底成立了重慶市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2012年以來,我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2億元,扶持創業31萬人。其中今年1~7月新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達到8.41億元,扶持近萬人創業。
今年以來,我市開展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暨第四屆“泛海揚帆杯”重慶創業大賽。我市285個創業項目報名參賽,16個項目進入西南地區前40強,3個項目進入西南地區前7強,成功晉級全國半決賽,我市晉級數量居西南地區第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