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創業熱潮正在發酵中。根據相關機構的報告,去年互聯網行業中國創業企業新融資的比例中,新創企業占比高達46%,平均一天就會有7個新的互聯網創業團隊誕生。
中國新一代的創業企業們正在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這些近代人類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給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企業的運營、生產方式帶去巨大的變革。人與人的交互、人與信息的交互、商業與消費者的路徑都在數字互聯網的影響下被顛覆。
在中美兩地同時擁有創業投資經歷的光速安振董事總經理曹大容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中的“中國的數字顛覆者”分論壇上,從投資的角度就中國創業如何保持持續的動力,使其成為一種常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曹大容提到,創業投資基金(VC)一般都是10年的周期,很多事情如果拉長了時間軸去看的話就會更容易理解,包括趨勢、技術以及社會方向。
“硅谷優秀的創業者一方面自己會看得比較長遠,另一方面因為本身創業投資基金的周期夠長,投資人的支持也會更長遠,再加上市場足夠大、有足夠的想象空間,這樣就很好玩,事實上硅谷是很好玩的創業環境。”曹大容說。
在他看來,硅谷創業者歷來持續的創業動力也正在現今中國的創業者身上體現出來,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創業者的創業目的。
“在硅谷問創業者‘為什么創業’這個問題的背后往往反映的是創業者對社會的看法,為社會創造一種價值。”他說。
現在中國,有這種愿景的創業者也越來越多。“以前創業是為了把公司賣掉或是合并來賺錢,現在創業者對夢想的追求會更強烈,這是我作為投資人深刻感覺到的。”
此外,政府的支持以及風險投資資金量的充裕,再加上很多的連環創業者,他們更有經驗,團隊也能在短時間內組建起來,凡此種種涉及創業的生態圈在中國已變得更明顯且更發達。這些都會使得中國的這波創業潮會成為一個持續的、新的景象,并非曇花一現。
曹大容發現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一些新的行業之前往往是先有美國的模式,然后中國公司再Copy,但現在的趨勢很明顯在改變。他提到,比如大眾點評的創立就早于Yelp(美國最大的點評網站)。
“作為大眾點評的股東之一,最近我們也在與美國合伙人聊大眾點評究竟能做多大,他們說只要看Yelp有多大,Groupon(美國的團購網站)有多大,以此來評估大眾點評就應該差不多了。我的看法是不能這么來判斷,中國公司很可能比美國公司會大很多。在中國,消費者通過移動來互動的市場前景會比美國公司走得更大、更長遠。”
在曹大容看來,“互聯網+”背后體現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結合、升級以及對未來的想象力也遠未達到飽和。他提到了現在并不火熱的2B市場。
據他判斷,2B方向現在投資還沒有那么熱,但可能下一波會出來一些比較大的公司,通過移動互聯網、通過軟件去改變垂直行業,不光幫助企業內部管理還包括銷售以及客戶互動,創造一種新的SaaS或是平臺模式。“現在企業IT、云服務、安全等領域,中國的技術人員和技術人才已足夠多,也足夠強到可以去做一些國際級別的產品。”
雖然任何的行業都是周期性發展,市場肯定會慢下來,但通常往回看這經歷的10年,很多很大的公司都是在市場低谷時成立的,所以曹大容的判斷是,這幾年一定會有新的、強的創業者冒出來,做出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