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做市商激勵制度待完善。盡管在當前的股權分散度情況下,流動性不足依然影響價格發現機制的運行,但做市價格的市場公允性已遠遠高于協議價格,而且很少出現協議價格的跳躍性,干擾正常的價格體系,市場開始構建估值體系。
兩周新增 94 家,機械設備行業居多。截至 2015 年 9 月 13 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已達3442 家,其中做市轉讓 795 家,協議轉讓 2647 家,本周新增 94 家。全市場總股本1807.95 億股,其中做市轉讓 572.60 億股,協議轉讓 1235.35 億股;總流通股本達到669.78 億股,其中做市轉讓 271.77 億股,協議轉讓 398.01 億股。行業分布方面,上兩周新掛牌 94 家公司共覆蓋 20 個申萬一級行業,40 個申萬二級行業,其中機械設備(11 家)、傳媒(9 家)、計算機(8 家)和醫藥生物(8 家)行業家數居多。
周交易額 19.65 億,環比萎縮 14.8%。上周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為 4.84 億股和 19.65億元,環比分別放大 25.2%和萎縮 14.8%。做市公司交易量和交易額為 1.97 億股和10.48 億元,環比分別放大 37.8%和萎縮 23.2%,有 2 家周交易額超過 1 億的公司,為聯訊證券的 3.54 億元和明利倉儲的 1.88 億元。協議公司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為 2.87 億股和 9.17 億元,環比分別放大 17.9%和萎縮 2.7%。
整體保持窄幅震蕩,三板指數走勢似 a 股先行指標。上兩周三板成指走出下降趨勢,而三板做市指數和申萬三板做市指數表現更趨平穩,波動較小。三板成指和申萬三板做市指數成交量均出現明顯的放大。三板各指數整體走勢有種領先 a 股走勢的感覺,從 7 月8 日的低反彈以來,已經在一個大平臺盤整兩個月。截至 9 月 11 日,三板成指收于 1341,一周下跌了 73 點。三板做市收于 1357,一周下跌了 38 點。申萬三板做市收于 1820 點,一周下跌 26 點。
總市值 9031 億,做市 PE 中值 32 倍。上周 832 家有交易股票,剔除負值和極值后,靜態 PE 均值為 65 倍,中值為 30 倍;PB 均值為 4 倍,中值為 3 倍。從 PE 分布看,76 家公司高于 150 倍,占比 9.1%。28.8%(240 家)在 30-70 倍之間,39.7%(330家)在 10-30 倍之間,4.9%(41 家)的公司 PE 低于 10 倍。整體估值水平環比下降。
上兩周新增計劃融資 49.1 億元。上兩周共有 90 家公司發布股票發行方案,共計劃發行股數 10.0 億股,共擬募集資金 49.1 億元,其中 募集資金超過 1 億元的公司有 11 家,募資規模最大的是公共事業行業的藍天燃氣,其總共擬募集資金 9.6 億元。整體來看,募資需求主要來自于公用事業行業。以結果報告書為節點統計,上兩周共有117 家公司完成 123 次股票發行,合計發行股份 10.2 億股,募集資金 61.8 億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