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胡秋實 發自上海
隨著新三板持續全國性擴容,新三板企業掛牌數在7月21日達到2794家,掛牌企業數量首次超過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量總和。在此波蜂擁掛牌新三板的大潮中,金融企業的扎堆掛牌尤為引人注目。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目前,金融企業掛牌數占新三板企業總數僅為1.4%。不過,掛牌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從2014年的13家增至目前的46家。“掛牌門檻較低,是不少金融企業掛牌新三板的重要原因。”獨立財經觀察員葉檀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
金融企業蜂擁轉向新三板,是對新三板的未來發展予以最為充分的肯定。“我們掛牌新三板,也正是源于對新三板的未來發展看好,也相信新三板的交易會越來越活躍。”恒晟農貸董秘辦黃佳佳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金融企業掛牌量猛增
46家掛牌新三板的金融企業,行業覆蓋券商、銀行、基金、保險、小貸等多個。其中,又以從事小額貸款的農貸、小貸企業為“主力部隊”,達到21家之多。并且,14家農貸和小貸企業是在今年才掛牌新三板。
小貸公司之所以迫切需要擁抱資本市場,客觀上與小貸公司的特點密不可分。國內相關法律將小貸公司定義為“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從融資角度來看,小貸公司要在“不得吸收存款”的前提下為其他企業提供貸款,因此解決資金來源成為關鍵。
黃佳佳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小貸企業今年出現大幅的增加,和新三板逐漸活躍存有一定關系。隨著全國中小企業股轉公司對小貸企業認知越來越深入,自然通過的效率也會加快。
在擔保行業,掛牌企業的數量也同樣增長明顯。
2014年,新三板僅有均信擔保一家擔保企業;今年,香塘擔保、廣信擔保、億盛擔保等5家企業也順利掛牌。
基金、券商和保險企業,盡管數量并不算多,但因大體量和高市值而備受矚目。
中科招商、同創偉業和硅谷天堂分別在今年3月20日、7月15日和7月30日,隨九鼎投資的步伐掛牌新三板;券商領域,也有東海證券、開源證券兩家中小型券商;保險行業,中衡股份、萬舜股份也于今年掛牌;銀行業方面,齊魯銀行、鹿城銀行的掛牌則一舉打破了新三板無銀行的狀況。
目前,信托企業尚無登陸新三板的先例。不過,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長安信托目前正在探討掛牌新三板一事,如果條件成熟,有望成為新三板市場首家掛牌的信托公司。這將再次壯大新三板的金融陣營。
金融企業在今年的蜂擁掛牌,給新三板帶來的巨大影響還在于市值的大幅擴大方面。
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金融企業的市值占據新三板總市值約22%;市值排名前十的掛牌企業當中,6家為金融企業。九鼎投資和中科招商的市值都曾一度超過千億元。
門檻低、融資環境被看好
因IPO的暫緩,新三板成為了眾多企業的新選擇。“而在另一方面,相比于創業板、中小板而言,登陸新三板門檻更低,這也是企業爭相登陸的重要原因之一。”葉檀分析說。
新三板的量化門檻指標的確更低,只要“依法設立且存續(存在并持續)滿兩年”即可;而創業板要求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中小板,則要求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發行后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5000萬元;最新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
不過,掛牌新三板的金融企業多數仍為中小企業,如恒晟農貸、中衡股份。它們2014年期末總資產分別為2.09億元和4700萬元,營業收入分別為3245萬元和5843萬元。對此類中小企業而言,選擇新三板顯然更為便捷。
融資環境與新三板前景向好,也是金融企業選擇新三板的重要原因之一。
黃佳佳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恒晟農貸登陸新三板,不僅考慮到新三板準入門檻較低外,也因為隨著新三板掛牌熱潮的不斷升溫,掛牌后企業的知名度也有所提升,融資上也開始有不少券商和機構主動咨詢合作事宜。
保險行業的中衡股份信息披露負責人周婷婷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新三板掛牌與融資在效率上比較快,能夠滿足公司業務發展的需求。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在登陸新三板后有“轉板”意圖,如鑫融基,該公司是2015年4月掛牌新三板的擔保類企業,在年中報中明確表示將會積極準備“轉板”A股,進行IPO申請。
事實上,不少金融企業已經具備創業板甚至是主板上市的資格,但仍舊選擇新三板,如東海證券。
東海證券此前一直在籌備IPO,但今年轉向新三板,并于7月27日正式掛牌。
東海證券董秘辦工作人員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新三板的迅猛發展和前景被東海證券所看好;其次,證監會鼓勵券商在境外IPO上市或掛牌新三板,并且掛牌新三板無需向證監會審核,只要向地方證監局備案即可;而且,新三板與滬深股市相同都是金融企業發展壯大可以借助的力量。
制度仍在建設
2015年至今,已登陸新三板的金融企業不少在今年完成定增。
九鼎投資今年推出的首個定增案顯示,募集資金達100億元;今年3月掛牌的思考投資,三次定增共募集資金3.09億元;恒晟農貸,發布定增案,募集資金2400萬元;天信投資三次定增,共募集資金2892萬元,目前最新的定增案預計還將募集資金1.8億元。
近來,新三板迎來市值與掛牌量的井噴式增長,但是交易卻未迎來長期和穩定的活躍。
盡管如此,新三板被譽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資本市場依舊對其寄予厚望。
新三板畢竟處在發展階段,各項監管制度也依然處于建設進程中。
8月19日,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對28家掛牌企業及主要負責人員采取了相應的自律監管措施。該28家企業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股票發行等方面存在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于年報、季度報等披露方面的違規。
由于掛牌企業成長階段、特性不同,全國股轉系統一直在研究分層管理,對不同層次企業的交易、發行進行差異化制度安排。據悉,新三板分層管理方案有望在近期公開,分層方案正在推進中。此外,競價交易、轉板、降低門檻、公募基金進場等未來均有可能實現,但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葉檀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未來新三板能否出現大行情取決于政策層面,此前一直有傳聞掛牌門檻會提高,并放低投資者門檻,不少新舉措可能會成為新三板的利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