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民生新三板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在新三板二級市場成交低迷的情況下,傳聞中年內推出的分層制可能會造成不同層級中企業分化加劇,馬太效應等。
事實上,在一系列政策的傾斜下,新三板發展已經駛入了“超車道”,從當前新三板每天平均新增掛牌公司15家左右的發展態勢來看,今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突破4000家是“板上釘釘”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九月份傳出的方案,新三板將分為三層:“創新層”、“培育層”、“基礎層”,其中“創新層”的準入標準已經和創業板的兩套上市標準不相上下,甚至還要更嚴格,引發市場熱議。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報告指出,僅僅267家公司符合傳聞中“創新層”的準入標準,占掛牌公司總數的7.51%。
但是他們認為,傳聞中新三板“創新層”的準入標準并非過于嚴格,而是顯示出一定的適用性和優越性,主要包括四個因素:一是體現靈活性;二是與國際接軌;三是便于后續改革措施推出;四是便于與其他資本市場進行競爭。
另外,報告指出,從行業角度看,篩選出來的“創新層”準入股票中,信息技術行業均占比最高。
從估值角度看,篩選出的股票整體價值處于低估狀態,一方面由于缺乏二級市場流動性,股票價格較為低迷,另一方面掛牌公司大部分為新興行業,盈利水平較高。
民生認為,從現行情況來看,先分層兩層后,待時機成熟,在優選層中再分一層競價交易的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他們預計,新三板接下來的分層有可能以信息披露為導向,從掛牌公司股東人數、做市商數量、資產規模三個因素出發,在現有的市場上劃出基礎層和優選層,其中基礎層維持當前掛牌要求標準,而優選層則在信息披露、股東人數、做市商數量、資產規模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