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道 美媒稱,由于籠罩中國較知名的兩個股票交易中心的失望情緒揮之不去,以北京為基地的一個不那么出名的股票市場成為吸引希望將股票掛牌上市的企業的磁石。
中國股票(資料圖片)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9日報道,管理層自7月以來已停止了上海和深圳這兩個中國最大證券市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以控制可供交易的新股供應量。這是為對抗始于今年夏天的股市暴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但是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NEEQ)中——該市場在中國通常被稱為“新三板”,籌資活動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并且在8月創出了歷史新高。
北京存在一個股票市場,這對于許多投資者來說或許是意想不到的。中國股權交易的絕大部分是在上海和深圳發生的,國內最大的企業都在滬深兩市上市。但是,用某些標準來衡量,2006年為了轉讓非上市企業股份而設立的新三板正在迅速趕上來。在該系統掛牌的企業已經從2013年末的356家增加到3721家,多于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總數(約2800家),盡管其總市值與上海的主板市場相比仍然很小。
從今年6月至9月,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籌集到總計525億元人民幣,是今年前5個月籌集資金的兩倍多。
當然,北京的新三板市場并不像中國的另外兩個市場那樣容易進出。交易是以場外交易(OTC)方式進行的。這意味著交易直接在市場參與者之間發生,而不是通過交易所。與在更著名的市場上市的企業相比,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規模也相對較小。而且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新三板的名氣比不上滬深股市。在滬深股市上市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
海外投資者理論上可以通過一個現有的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股市的計劃交易新三板股票。但實際上幾乎沒人這么做。
新三板的規模似乎很適合某些行業。尤其是中國的投資經理們已經發現了一樁好買賣——把他們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的一部分放到新三板上出售。私募股權公司CSC集團通過今年8月的新股發行募集了35億元,并使公司市值達到280億元。
在新三板掛牌沒有繁文縟節,這對某些企業是一個有利因素。希望在中國主要股市上市的企業需要在前三年每年實現不低于1000萬元的凈利潤。新三板則沒有此類要求。此外,對股票單日漲跌也沒有幅度限制,相比之下中國另外兩個股市的股票價格單日漲跌不得超過10%。
常駐上海的外國資產管理人、門戶開放資本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拉弗爾說:“我對三板市場持積極看法,它代表的是未來。”
迄今為止,新三板似乎避免了在中國通常出現的過高估值。該市場上的交易被職業基金經理所主導,而滬深股市的交易通常是由容易對市場謠言作出過度反應的散戶所推動的。新三板股票的交易價格平均是其2014年收益的約30倍,大大低于專為初創企業設立的深圳創業板73倍的市盈率。但新三板也沒能避開中國的股市暴跌,其主要指數從4月的高點下跌了35%。
好買基金網創始人楊文斌說:“盡管政府沒有救三板市場,但這個市場上的優秀公司仍然表現得很出色。這個市場是由機構主導的,因此也更加理性。”
小編點評:
海外媒體對新三板的理解非常到位——中國第三個證券交易市場。由于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門檻較高,大部分人還對新三板處于不了解狀態。中國的新三板生態中有一個觀點,新三板是中國的納斯達克,相信未來幾年,一些有價值的公司在新三板中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時候,是否可以讓海外媒體說,納斯達克和中國的新三板很像!
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