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國內PE機構給我們下了死命令,務必趕在春節前登陸新三板。”一家券商負責新三板業務的人士坦言。但他對此心里沒底——目前多家PE機構都在爭相申請登陸新三板,這家機構能否擠到最前列,仍是未知數。
這背后,是PE扎堆登陸新三板的浪潮迅速席卷而來。
據統計,九鼎投資、中科招商、浙商創投、硅谷天堂、同創偉業等國內知名股權投資機構先后登陸新三板。
“這就像是趕潮流,如果一家PE機構說自己沒打算登陸新三板,別人就可能認為它觀念落伍。”一家PE基金負責人感慨說。但他發現,PE扎堆登陸新三板,似乎有著各自的算盤,有些僅僅是為了打通基金出資人(LP)的資金退出通道;有些則打算借助新三板的融資功能,推動業務多元化轉型——從單一的PE機構蛻變為集合私募基金、保險、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的金融控股集團;更有甚者,則是將新三板視為一個跳板,直指主板IPO。
“正是不同的算盤,讓PE機構圍繞新三板多了不少資本運作新玩法。”他表示。
但是,眼看著新三板PE機構動輒數十億的增資擴股融資,他不無擔心地表示,資本對PE掛牌新三板的炒作是不是已經引發泡沫效應?畢竟,一家機構要持續獲得高估值與高額募資,依靠的絕不是一個“企業發展故事與政策套利”,而是自身業績增長速度與優質項目儲備。
PE扎堆新三板的算盤
最初,這位PE基金負責人一度認為,PE扎堆登陸新三板的初衷,主要是為了解決LP資金退出難的問題。
2014年2月,九鼎投資在掛牌新三板同時,創新性地將基金投資人(LP)變為公司股東,即將131個旗下基金LP所持有基金份額權益悉數轉換為持有掛牌公司的股份權益。
如此一來,九鼎投資基金出資人搖身變成掛牌公司股東,其收益來源與退出渠道均隨之改變。具體而言,基金LP不再依靠單一PE基金的投資回報,而是九鼎投資整體基金產品的平均投資回報,無形間分散了單一基金投資風險;與此同時,基金LP無需等到基金產品到期才能贖回資金,可以隨時通過減持股權的方式退出獲利。
“后來,不少PE機構打算登陸新三板,也是想復制九鼎投資做法,緩解自身LP退出壓力。”這位PE基金負責人表示,但他很快發現,PE扎堆登陸新三板的算盤,不僅僅在此。
事實上,新三板同樣是PE機構一個全新的融資渠道——相比以往PE機構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四處路演吸引投資者資金,如今他們只需通過新三板定向增發,就能輕松獲得大量資金。
記者發現,最早登陸新三板的兩家PE機構--九鼎投資與中科招商早已通過定增方式獲得逾百億元資金。他們在獲得大筆定增融資后,一方面通過直投方式參與企業股權投資,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額提升掛牌公司業績;另一方面也有充足資金支持他們布局私募基金、保險、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推動業務多元化發展,令自身發展故事更具想象空間,進一步推高企業估值。
“應該說,這是一個雙贏的投資。”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金如向記者表示。此前,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兩筆新三板掛牌PE的定增投資,一是花費3億元以定向增發形式投資中科招商;二是聯合上??炻雇顿Y集團投資10億元,參與九鼎投資的定增。
在張金如看來,很多參與定向增發的投資機構自身也擁有不少項目,通過參與PE機構定向增發,就能將利益與PE機構綁定在一起,更有利于雙方開展項目對接合作,實現投資項目更快發展與更高投資回報。其實,對參與定增的投資機構而言,當這些項目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快速增長,甚至IPO或并購退出時,就能獲得兩份收益,一是項目本身的股權增值回報,二是PE業績從中得到提升引發股價上漲,創造更高的價差收益。
“目前,我們已經投資了不少金融、高端制造、環保、大健康、智能化技術、影視文化等新興產業項目,還斥資50億元投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旗下的機器人研發項目,不排除在合適時機拿出來與這些PE機構做項目對接合作。”張金如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機構之所以熱捧新三板掛牌PE機構定增,還有他們另外的投資算盤,就是豪賭新三板分層機制推出等政策紅利,從而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
政策紅利引發的套利潮
所謂新三板分層機制,即相關部門正籌劃在新三板引入分層交易制度,即根據掛牌企業的不同業績成長性、利潤指標、信息披露規范性、行業發展前景與經營團隊等因素,將企業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類企業將獲準引入集合競價交易,B類企業則允許做市商交易,C類企業將只能進行協議轉讓交易。
市場普遍認為,一旦新三板掛牌PE機構被納入集合競價交易范疇,投資者又能通過更活躍的交易流動性,獲取可觀的溢價收益,這也是不少投資機構紛紛熱衷參與PE機構新三板定增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其實,PE機構要被納入集合競價交易層級,并非難事。”一家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擬設定的集合競價交易層級準入門檻主要有三個:一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平均凈利潤不小于2000萬元、平均凈資產回報率不低于10%,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于200人;二是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營業收入不低于4000萬元,股本不少于2000萬元;三是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最近一年股東權益不低于5000萬元、做市商不少于6家。
在他看來,多數PE機構掛牌新三板時,都將基金投資人(LP)轉變為掛牌公司股東,導致機構市值動輒數億,即使不考慮其業績增長速度,這些PE機構也容易滿足第三條準入門檻。
張金如坦言,新三板分層制度政策紅利所衍生的股權增值效應,的確是吸引投資機構參與PE機構定向增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們更看重的,還是PE機構的優質項目儲備狀況與投后管理能力。畢竟,PE機構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管理費收入與項目投資退出帶來的超額利潤分紅,尤其是后者,往往決定了PE機構未來業績增長空間的上限。
不過,市場永遠不缺乏激進的套利投資者。記者了解到,不少投資機構之所以參與PE機構定向增發,還看中他們能以新三板為跳板,最終沖刺主板IPO,由此帶來更高的套利回報。
11月12日,中江地產(600053.SH)公告稱,公司已根據上交所的《審核意見函》,對公司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進行了相應的補充、修訂和完善,公司股票于11月12日復牌。這意味著中江地產已經完成以現金支付方式,購買九鼎投資、拉薩昆吾合計持有的昆吾九鼎100%股權,也令九鼎投資成為首家曲線登陸A股的PE投資機構,令激進套利者看到高回報的空間。
不過,PE機構轉板套利模式能否持續,還是未知數。
“在新三板市場,PE機構可以通過投資項目綜合高IRR(內部收益率)與分層轉板前景,獲得高估值與巨額定增融資;但在主板市場,投資者更看中PE機構所創造的ROE,即為股東創造收益價值的能力。”前述PE基金負責人直言。IRR與ROE的區別,主要是前者是基于PE已投項目的投資成本、 預期收益率、預期退出期進行測算,與項目退出的實際回報往往存在一定落差;而ROE則實實在在地考驗PE機構在投資項目退出后的實際回報率高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