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波是中國銀河證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師,他在宏觀策略方面的研究積累多年,很多觀點都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并為后市所驗證,最近,孫建波頻頻出席在蘇州第一工園等地舉辦的“創投中國新三板峰會”,平均每個月一場會議的節奏,接觸了大量新三板公司。
在目前A股市場缺乏系統性上漲機會的背景下,孫建波認為,創投和并購市場將成為企業低位進入的節點。
本周三,蘇州第一工園聯手銀河證券、天閱投資,舉辦了第八屆“創投中國新三板峰會”,孫建波在現場做了演講,并和愛刷科技、蘇州伊思倍等擬掛牌新三板企業高管進行了對話。
供給側改革走向何處?
“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無疑是‘十三五’的核心。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無疑將貫穿整個‘十三五’。”孫建波認為,中國經濟目前處于增速換擋期,等待緩慢出清。GDP單季增速7%以下、工業增加值月度增速6%為新常態,保6.5%形勢不樂觀。領先指標 PMI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整體下移,2002-2012年十年間維持在28%,2012-2013年維持在20%,2014年逐步下滑至15%,2015年降至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降至10%-12%,進出口額增速2010年以來持續下滑。
需求不旺,生產者價格指數不斷下降,工業企業盈利狀況惡化,收入持續下滑,受益于成本端的下降,利潤出現一定衰退型改善。企業盈利狀況不容樂觀,收入增速持續下滑,同時原材料價格下降及降息帶來成本端下降,凈利潤增速有一定回升,但整體增長乏力。目前的業績水平與當前部分較高的估值水平并不匹配。在經濟增長模式上,今后勢必不再依靠房地產和基建,而是要依靠創新。目前正在實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提升產業的高度,而提升產業高度的最基礎領域,就是消費品品牌本土化。
在孫建波看來,高端品牌被洋品牌一網打盡,大眾生活品也是洋品牌獨大。提升GNP,提升國民福祉,提升國內企業利潤,則必須培育本土品牌。孫建波認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消費品行業的核心經營資產和核心競爭力表現為三項:品牌、 渠道和產品。這個行業競爭的本質是溢價能力的競爭而不是低成本的競爭。主要的業績驅動因素是銷售費用而不是資本支出。
與科技品顛覆式的創新相比,數以億計的消費者需求不會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消費品企業的優勢、品牌的傳承與凝聚力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巨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及渠道建設是保持公司長期成長性的保障。消費品公司的成長性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其品牌的高成長,即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隨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不斷擴張,公司股價上升源自利潤規模的提高。第二段是品牌的穩定期,即當公司在市場的占有率趨于穩定后,品牌公司未來股價并不會隨之下降,而是憑借品牌知名度實現高毛利的延續,股價在高位盤桓。
創投市場確定性最大
孫建波的構想,是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三板全程服務平臺,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建立一個服務于新三板企業的專家組。具體來講,包括形成資本戰略建議、企業診斷/初步咨詢、并購咨詢、引進戰略投資等;對于符合掛牌標準的企業,組織主板券商進場。對于不符合掛牌標準的企業,幫助企業進行業務規劃、財務整改、法律整改等。在線上平臺服務這一塊,主要包括掛牌前融資、做市解決方案、風險投資服務、全程市值管理、定向增發方案、掛牌服務、企業家微信服務群等。在線下服務這一塊,孫建波定期召開小型或大 型的新三板市場研討會,邀請一些新三板企業進行現場路演,闡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主要商業模式,同時邀請一些PE或VC投資機構現場與會,與企業管理者展開互動,甚至現場達成投資意向。
孫建波認為,2012年至2015年,A股處于上升通道之中,尤其是創業板,指數在兩年半的時間內漲了接近7倍!一輪大牛市剛剛過去,市場需要修正,短期之內,A股沒有系統性上漲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三大類機會是值得投資者和新三板企業重點關注的:一 是創投。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投資者可以去尋找未來能上市的企業。但不能在6000點的時候做創投,也不能在5000點的時候做創投,因為估值太貴了。要想掙錢,便宜是硬道理;第二,并購。未來的資本市場,并購重組、資產整合的頻率會越來越高,企業不妨尋找到一種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成為未來大集團業務中的一部分。投資這樣的標的,也許未來不一定成長為大公司、大企業,但只要這家企業在某一階段被其他企業并購,也有很大的投資價值;第三,不良資產處置。企業通過購買不良資產,可以轉手賣掉, 賺取差價,也可以給不良資產匹配一個經營團隊,直到能夠掙錢。企業購買并處置不良資產,一定要有上述這兩種能力,否則不如不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