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陜西區域內上市公司增加至43家,總市值達6946.27億元,是“十一五”的2.27倍,資本市場在陜西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上述數據背后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陜西在“十二五”已搭建起以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為一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此外,秦農銀行、陜西金融控股集團先后成立,加上已有的信托、證券、保險、期貨等機構,陜西金融業版圖逐漸成型。
事實上,“十二五”之前,金融業在陜西經濟總量中占比較小,“十二五”期間開始備受矚目。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富有認為,陜西金融業將在“十三五”繼續發力,加快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步伐。
陜西省金融辦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陜西將在‘十三五’大力協調企業上市的力度,再通過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加大企業發債進行融資。”
兩大銀行謀劃上市
陜西上市公司數量與市值繼續領跑西北,能源與制造等多個強勢板塊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
“十二五”期間,通源石油(300164,SZ)、隆基股份(601012,SH)、西部證券(002673,SZ)、陜西煤業(601225,SH)、天和防務(300397,SZ)、陜西黑貓(601015,SH)、藍曉科技(300487,SZ)等7家公司登陸A股市場,涉及能源、金融、制造等領域。2015年末,陜西共有上市公司43家,與新疆并列西北第一。
伴隨上市公司數量增多,其總市值也隨之增加?!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呤崂硗榠find數據發現,“十一五”末,陜西上市公司總市值為3057.97億元,2015年末,其4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6946.27億元,是“十一五”的2.27倍。
其中,最為矚目的公司要屬西部證券——這是如今陜西唯一一家上市的證券公司。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西部證券總市值超過920億元,領先陜西所有上市公司。李富有認為,“西部證券在A股市場的表現,代表著陜西金融業在資本市場的成就。”
李富有表示,陜西金融業的潛力將在“十三五”期間爆發,將形成以債券市場為主導,資本市場為輔助的發展格局。“陜西金融業的突破口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突破口是債券市場,通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發債融資,可直接引領陜西金融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1月,在完成10億股定向增發并將注冊資本提升至40億元后,西安銀行在“201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關于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議案。除此之外,陜西另一家地方性銀行——長安銀行在“2015上半年工作會議”中亦透露其上市計劃。
打造金融業“六個平臺”
上述資本市場數據的背后,是陜西在“十二五”逐漸搭起的以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中心為一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多層次資本市場可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李富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堅持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于實體經濟,可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
除多層次資本市場外,陜西亦在“十二五“期間成立了秦農銀行、陜金控等機構,逐漸形成以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為主體,信托、期貨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彌補了陜西金融業版圖。
盡管陜西并未公布“十三五”規劃,但2015年以來,陜西官方頻頻提及關于“十三五”陜西金融業的走向。
日前,陜西省金融辦副主任李忠民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座談會”上表示,陜西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間要著力打造金融業的“六個平臺”,包括直接融資平臺、資產交易平臺、保險擔保平臺、地方金融平臺、人才交流平臺和創新發展平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