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貝網訊 2月7日消息,近日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在社交媒體撰文稱,未來五年,有人懷疑中國經濟是否還能高歌猛進,有人擔心中國經濟是否會步入冬天,但他認為,對于一個永遠的學習者和變革者來說,每一年都會是一個新的春天。
以下是江南春撰寫的文章全文:
過去五年,顯而易見的重大節點就是分眾經歷了私有化、揮別納斯達克、成功回歸A股。
2011 年,在帶領分眾經歷了成立初期那幾年的快速擴張、收購、一系列的跑馬圈地之后,我開始重新思考企業的管理模式和長期戰略。從2012年8月發起私有化邀約,到 2013 年 5 月完成私有化,距分眾成立已經整整十年,納斯達克歷程八年。對我來說,在第二個十年的開始,企業需要靜下來思考核心競爭力的再提升,尋求更強大的發展動力,這也意味著我的下一個征程,如何孕育出分眾新的未來。
也是從2011年開始,作為一個媒體人,我深刻感受到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于是這幾年里,如何將分眾同移動互聯網連接在一起,成為了我不斷學習、思考、探索和試水的主題。分眾逐步開始嘗試娛樂化、內容化、知識化營銷,并且在廣告屏中鋪設 Wi-Fi / iBeacon 熱點,嘗試利用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系統等等,來提升更長久、更強大的競爭力。
2011年,初為人父不久,我逐漸開始注重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每周末都盡量飛回臺灣陪伴家人,也更加關注社會中大病兒童和青少年教育的議題。記得是2011年6月,我在微博上關注到一則7歲小女孩為救同伴在車禍中失去雙腿的消息,便轉發出來請分眾當地分公司的同事代為探望,他們很快就趕到小女孩所在的醫院送去了救助金,這些過程我們都在微博上同步直播了。當時我大概有100 多萬的微博粉絲,引起了很多支持和轉發,后來我們就發起了一個“分眾人在行動”的微博話題,專注于微博公益救助。因為分眾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公司,我們查詢到受助人所在的醫院或家庭住址,便安排當地同事進行考察、核實,力求做到透明公開,也盡可能地擴大和吸引公眾參與。我覺得微博公益能把宣傳和行動結合起來,網友們在關注、轉發的同時就是在進行實際的公益活動了。
Patrick J.McGovern(挖貝網注: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創始人及董事長麥戈文)有句話對我影響很深,他說人的一生要做好三件事:一件自豪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我在內心覺得慈善與事業成功是同等重要的一件事,并把這看作是人生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2004 年我和王兵等 7 位同學聯合發起了愛佑慈善基金會,致力于孤貧兒童醫療救助,一晃已經是第 11 個年頭,在 2015 年,愛佑被福布斯評為中國慈善基金會榜第一名,這是令我們所有人備受鼓舞的一種肯定。此外還有愛飛翔鄉村教師培訓計劃、美麗中國下鄉支教這些分眾共同參與的項目,他們的影響力都越來越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陽光下盡情的綻放笑容,這是我們共同的理想。
這五年間,在分眾私有化到重回 A 股的過程中,我的心態也變得更加平穩。我堅信“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賺錢順便”,就像你做一個面館,如果你想的是如何把面做得更美味更健康,顧客吃得更舒心,這時候你賺錢是順便的,是注定的。如果每天想著怎么把這碗面做得更大、毛利更厚,做成連鎖的面店,甚至做成資本市場的一碗面,這個時候就會發現,你離破產倒閉不遠了。
這五年來,資本市場、經濟環境和個人心態的改變,見證了我每一步的選擇和成長,有過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有危機四伏的時刻,經歷了激情與夢想,也經歷了苦難與疼痛。我想,這才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和中國許多最優秀的創業者一樣,我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當我們的孩子逐漸長大了、懂事了,我們有資格告訴他,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努力過、奮斗過、咬牙堅持過,我們證明了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與價值,我們達到了自己所能達到的高度,我們活過,了無遺憾。
有人說成功需要大勢,需要風口,但我認為更大的成功需要挑戰,需要變革,需要殘酷的競爭。我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最好的時代,在無數新的挑戰、變化的背后,也蘊藏著無窮的機會和更多的可能性,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迷人之處。未來五年,有人懷疑中國經濟是否還能高歌猛進,有人擔心中國經濟是否會步入冬天,但我認為,對于一個永遠的學習者和變革者來說,每一年都會是一個新的春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