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蜜月期 私募進入最嚴監管季

2016/02/19 09:07      谷楓 唐茗熙

私募

私募四面楚歌

在以“黑戶”身份發展了近十年后,2013年,私募終于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獲得一紙身份認定。由此開啟了私募行業的長達兩年時間的歡樂時光——幾乎沒有實質監管,但是卻能夠享受監管部門的信用背書。

但問題還是伴隨著牛市的終結而暴露,監管的口袋,也終于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收緊,私募行業也仍然沒有成為“管”外之地。

基金業協會從2015年11月開始陸續出臺了私募內控指引、私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這些針對私募行業監管的條例接連出臺,引發整個資本圈快速反應。

2016年農歷春節前夕,基金業協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

除了這項公告,基金業協會從2015年11月開始陸續出臺了私募內控指引、私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這些針對私募行業監管的條例接連出臺,引發整個資本圈快速反應。眾多私募在忙著學習新政策時感慨,私募行業監管巨變已然到來。

事實上,自從私募基金納入監管之后,監管思路的變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私募行業的發展方向。如今,針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開始趨向嚴格,野蠻生長的日子一去不復還。

“一晃私募備案登記工作開展已有兩年了,看著私募行業的逐步發展、壯大,被認可、在規范,相信每一個從業人員內心都是感慨萬千的。”杭州澤浩投資的投資總監曹剛對記者表示。

野蠻生長

2013年6月,新《基金法》正式實施,私募基金開始被納入法律監管范疇。2014年2月7日,《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正式對外公布實施。

這意味著私募行業被納入監管范疇,私募基金將由游擊隊轉向正規軍。首批50家私募機構獲得牌照,意味著私募基金終于有了正規的身份認定。而這距離趙丹陽2004年在內地發行首只陽光私募基金,已整整10年。

一位資深私募基金行業人士回憶到:“私募機構身份能夠獲得認可,擺脫信托,獨立發行產品,是當時納入監管對于他們最重要的一個變化。”

在私募人士看來,在此之前,因為沒有賬戶或者賬戶因為制度的安排被壟斷在信托手里,無法獨立發行產品使得銷售成本提高,這對私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實的制約。

富舜投資總監孟寧認為,以前私募發行產品需要走信托的通道,而在納入監管之后,私募基金能夠獨立發行,不用再通過通道發產品,相關費用也將顯著降低,發行產品流程將加快,私募靈活度也大大增加。

事實上,這一時期的監管思路就是要將私募納入監管,給私募機構一個明確的合法身份。

與此同時,前述資深人士還指出。“納入監管就意味著會對私募基金提出更加嚴格的自律合規要求,需要私募從投資、交易、市場等等多方面深化公司治理,嚴防觸碰“老鼠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三條紅線,在員工行為規范、銷售營銷、后臺營運等方面都要向其他規范的大資管機構看齊。”

納入監管之后,困擾私募機構的賬戶問題迎刃而解,另一方面納入監管后的一段時間里,作為主管單位的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還在忙著監管制度的完善,和推進未備案機構盡快備案,針對私募機構的監管較為寬松。

由此,自從實行備案制以來,私募基金便呈現爆發式增長。除此之外 2014年底開始的一波牛市行情、大類資產轉移和貨幣寬松的政策共同促進了私募基金的爆發。

2015年是私募基金行業發展最快的一年,新成立的私募機構達到9359家,占備案私募管理人總數的37%。協會備案的認繳規模達4.79萬億,比2014年底2.13萬億增加了125%。

另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1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5461只,認繳規模5.34萬億元,實繳規模4.29萬億元,私募基金行業的從業人員38.99萬人。

“私募基金行業和新三板的發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新三板市場是擴容至全國,而私募基金則是納入監管之后推行備案,寬松的門檻和監管環境讓市場迅速膨脹。”上海元普投資的一位人士認為。

同樣與新三板市場一樣,在市場規模、機構數量突飛猛進之后,監管的風向開始變化。

監管新時代

近幾年隨著私募基金爆發式發展,業內對私募基金監管寬松的探討從未停止。

近期,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在公開演講中坦言,與私募業務的蓬勃發展相比,私募監管有所滯后,違規募集成為私募基金亂象之源。

2016年1月15日,證監會公布針對私募行業執法報告的數據也對私募行業敲響了監管的警鐘。

證監會透露,對140余家私募機構和私募銷售機構開展了現場檢查,對40余家涉嫌非法集資的私募進行了風險排查,發現私募行業目前存在登記備案信息失真、資金募集行為違規、投資運作行為違規、公司管理失范、涉嫌違法犯罪等五大方面問題。

經歷了創歷史的恐慌性大跌后,在2015年下半年開始,監管層對于私募行業的監管開始收緊?;饦I協會密集出臺對私募行業的監管政策,使得私募監管面臨一場重大變革。

2015年11月24日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基金業協會連續發布了三個征求意見稿。

11月24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見稿)》, 11月26日,發布《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作出了詳細要求。

而2015年12月16日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更是引起了私募圈轟動,募集行為直接涉及私募基金如何發產品,對私募有著生死攸關的影響。

而在此次征求稿中,要發產品必須先備案、銷售人員必須有基金從業資格、投資者冷靜期等一系列新規的征求意見,讓各家私募連夜學習,避免碰到“紅線”。

實際上,這只是監管趨嚴的開端。

2016年春節前夕的2月5日,基金業協會再度發布重磅監管政策,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

公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一是私募以后不再發放紙質、電子牌照了,避免征信亂象;二是拿到牌照卻不發產品的要被取消資格;三是不及時報送季度、年度等信息要被列入異常機構;四是私募要出具法律意見書;五是私募至少要有2名高管具有基金從業資格。

多位私募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一政策的發布讓監管風暴再次升級。

毫無疑問,私募基金行業將告別野蠻生長。

“近期發布這么多文件,讓我們覺得針對私募行業的監管正式走向規范化發展之路,尤其在私募基金規模大爆發之后爆發出各種風險,使行業規范顯得更為重要。”前述元普投資的人士認為。

而一位接近基金業協會的內部人士則講道。“兩年以來,在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私募基金行業的各種問題和風險也不斷凸顯,不容忽視。這些問題對私募基金行業形象和聲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危及私募行業的長遠發展和全局利益。”

“此前私募行業監管環境較為寬松,隨著私募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在私募募集、運作、管理等環節均有不同程度違規現象。近期監管機構頻頻出手,監管政策密集發布正體現出其對私募行業發展的極度重視,意在促使行業趨于規范、成熟,為私募行業提供一個更加規范的廣闊平臺。”格上理財一位私募行業研究員表示。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