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三板的擴容以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大量未上市的原始股逐漸走進公眾視野,部分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后,冒充上市公司發售“原始股”,更有甚者以公司即將上市為名非法集資。而當花了真金白銀入手之后,不少投資者才發現,“一夜暴富凈賺幾十倍”僅是財富故事,血本無歸才是赤裸裸的現實。那么,究竟什么樣的原始股不具備流動性甚至涉嫌非法集資?投資者又該如何辨別呢?
案例:優索環保騙局
一直以來,“原始股”都被看做是穩健而高效的投資方式,特別是新股發行頻頻被爆炒,更是讓很多投資者紅了眼,對原始股蠢蠢欲動。然而,當一家家公司因為涉嫌利用原始股行騙而被查時,投資者才意識到原始股中蘊藏著的風險。
一度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上海優索環??萍及l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索環保”)就是典型案例。去年11月,優索環保原法人代表段國帥被依法批捕。資料顯示,2014年,優索環保已由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核準掛牌交易,在公司的大力宣傳下,優索環保一度在投資者眼里成為了專注于垃圾發電和生產再生煤的領先企業,更是一家潛在的“績優股”。
2015年8月28日,優索環保在鄭州召開了一場定向增資擴股河南首發發布會,發布會上,段國帥打著“上市公司增發”的旗號,向多地投資者“定向發行”原始股。此外,公司還一度發售股權理財集資,承諾年收益達48%,超過同期銀行存款收益20多倍。
就這樣,優索環保利用“原始股”共向群眾非法融資2億多元,涉及上千名投資者。除了河南本地投資者外,陜西、江蘇、上海等多地投資者也同樣被騙。相關辦案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利用該企業在上海某地方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的身份,對外宣稱‘上市公司’是不法分子得手的關鍵”。
而原始股騙局的手段除了上市公司增發外,還有人打著“股權眾籌”的旗號。市場中,不少企業以證券投資為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股權眾籌”等名義詐騙群眾錢財。
據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查明,南京一家名為“蝦米電子科技”的公司就聲稱2016年“很快將在新三板上市”,需要通過股權投資融資。經法院認定,該公司的這一經營模式構成傳銷,其兜售假股票的違法所得均被沒收。
特征:高收益難掩流動性弊端
原始股是指公司上市之前發行、可在上市一段時期后售出的股票。
原始股的騙局首先一個特征就是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場所掛牌。根據證券法規定,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準。
而目前,我國公開的證券交易場所僅有3個,分別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近兩年異軍突起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不難發現,一些發售原始股的企業僅在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場所掛牌,宣稱投資人能享受“上市公司”的財富增值和融資便利,存在惡意混淆概念之嫌。這里掛牌的股票不但存在退出轉讓難題,個人投資者買入的原始股也會因屬于私下轉讓而不受法律保護。
“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門檻很低,企業的注冊資金都低至50萬元,甚至有更寬松的,這就會使得很多劣質企業入場。在企業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對這個市場參與并不多的投資者就很容易被忽悠。”一位法律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而除了有些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的企業大肆兜售原始股之外,還有人表示股票已獲政府部門批準,有的還偽造有關批準文件,更有甚者說將與投資者共同發起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喜歡打著上市公司或新三板的旗號這一特點外,原始股騙局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高收益。一般情況下,行騙者會說公司即將上市或掛牌,現在是一兩塊一股,一旦成功進入資本市場,就會像二級市場的新股首發一樣有幾十倍的溢價。同時,個別的還會做保本承諾,如果鎖定期內公司未能成功上市,那么作為對企業的投資將獲得遠遠高于銀行存款利息的利率。“其實很多人被騙是被高收益承諾沖昏了頭,真有這樣的優質企業,市場上的投資機構早就去投資了,哪里還需要專門人員向普通投資者來兜售呢?”一位投資者表示。
此外,由于這些被違規出售的原始股大多不是真正的融資,出售方式也呈現出了大眾化的特點。如果是已經上市的公司,除了大筆認購,投資者只能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而即使是新三板的掛牌股票也需要去券商處開戶后才能轉讓,而那些不具備投資價值的原始股則多是通過電話、微博、微信、QQ等方式來銷售,看起來并不正規。
名詞解釋
原始股
是指公司申請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企業上市后,可在一段時期后售出。
增發
是股票增發的簡稱,指已上市的公司通過指定投資者(如大股東或機構投資者)或全部投資者額外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的融資方式,發行價格一般為發行前某一階段的平均價的某一比例。
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
慧眼識金
關注財務數據 遠離非正規銷售
去年11月,證監會一度向各地印發函件,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以“股權眾籌”名義從事非法發行股票的活動。然而盡管如此,原始股被騙的案例仍然常見報端,那么究竟該如何防范原始股騙局呢?
某網貸行業分析師表示,投資者在投資之前總要了解下所投企業的情況。如果是打著上市公司旗號,就需要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準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是否在相關的交易場所有自己的證券代碼。如果未上市,就需要查詢工商和稅務登記資料,明確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注冊的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是否按照注冊登記內容依法合規經營等。
其次,還要關注擬投資企業的財務數據,無論是公司有著怎樣高端的辦公場所,員工衣著如何光鮮,遠沒有經營能力來得實惠。“可以看下企業近兩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有沒有發生大幅度變化,看企業的上下游客戶是否真實,此外,企業的估值也需要與同行業已上市公司進行比較,而最重要的是看這些數據有沒有被審計機構進行過評估。”該位分析師稱。
如果真的想要做股權投資,還需要遠離不靠譜的銷售。與QQ群、微信朋友圈甚至是陌生的推銷電話相比,銀行、券商、基金和知名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更加靠譜。券商是資本市場的直接參與者,也更容易接觸到優秀的企業資源,風險控制上也會有保障。
此外,關于企業的宣傳報道也不可盡信。“在優索環保掛牌,甚至在公司打著‘增發’名義行騙時,都有很多相關的新聞報道為其進行宣傳;而剛剛出事不久的e租寶也曾在宣傳營銷上有很大的投入。”上述分析師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