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分評價在即 券商新三板業務自提內核標準

2016/03/14 15:18      鄭一真,鄧敏 唐茗熙

新三板市場正迎來一個政策密集出臺的季節。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預計新三板分層機制于5月份開始正式實施。在此之前,4月1日,對主辦券商“劃分等級”的執業質量評價制度就將先行。而2月份以來,股轉系統頻頻掄起監管大棒,違規券商被密集“點名”。

截至3月11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已達5990家,體量直奔6000大關。在新三板市場快速壯大過程中,對掛牌公司分層次差異化監管、對中介機構進多方面、多樣化監管勢在必行。

距新三板分層落地不足兩個月的時間里,市場密切期待引入分層能提升市場活躍度,引領新三板進入2.0時代。在“大棒+蘿卜”的監管引導下,新三板券商們也開始對自身的新三板業務重新審視和進行調整。“如果說2015年是開創年,2016年肯定是一個監管年。”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人員張曉東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現在新三板的業務越來越難做了。”多家券商在券商執業質量“打分”制度實施之前,都紛紛提高自己的內核標準,從嚴把控掛牌項目。未來新三板掛牌、做市等業務量與質的博弈,是券商們需要平衡的問題。

內核標準悄然提高

“我們內部在提高對擬掛牌公司的門檻標準。”一家南方小型券商新三板業務人員向記者透露,“2015年底內部口頭上就要求收入達到2000萬、凈利潤達到500萬的項目才會接,現在這一標準還將趨嚴。雖然掛牌的費用足夠養團隊了,但是現在看來后面的督導等工作量還是挺大的。”

導致該券商做出上述調整的,是即將實施的一套“評級打分”制度。

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快馬加鞭地沖向6000新平臺,與此同時,股轉系統在監管中發現,主辦券商執業中出現大量未明確違反規則但執業質量低下的行為。股轉系統決定在實施自律監管措施之外,采用更為溫和、覆蓋面更廣的監管手段,即執業質量評價制度。

1月29日,股轉系統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主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辦法(試行)》,將對主辦券商實施負面管理清單,列出推薦掛牌負面行為、掛牌后督導負面行為、交易管理負面行為、綜合管理負面行為。年度評價中將根據評價點值高低,將主辦券商分為四檔,將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日常監管、實施差異化制度安排以及對接證券公司分類評價體系。該辦法將自4月1日起正式施行。

3月初,股轉系統在關于主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培訓會上強調,上述券商執業質量評價制度,推薦數量作為加分項已經淡化,推薦有融資、有并購重組、有交易的有行為掛牌公司,已成為鼓勵。

一家券商負責新三板業務的張學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今年股轉系統的基調以風控為主,通過保證質量來控制風險,所以掛牌速度不會像去年那樣大幅增長。”

新三板市場的狂飆始于2015年。數據顯示,2014年末,新三板掛牌數量只有1572家,2015年末時掛牌數量猛增至5129家。截至2016年3月11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共計5990家,總股本為3557.84億股。股轉系統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新增掛牌公司494家,對比2015年12月的744家驟減1/3;含春節假期的2月份新增掛牌公司較1月份減半至203家;3月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新增掛牌企業分別為72家和112家。

目前看,新三板公司掛牌速度有所下降,記者采訪發現,部分券商的內核標準在提高。“去年,項目的掛牌標準,其中之一是年凈利潤在300萬左右,評分體系推出之后,我們內部在討論加強立項指標,最新標準這月底應該能定下來。”張曉東在一家券商北京分公司的新三板業務部門任職,這家券商對擬掛牌企業的把控分項目組、內核、股轉系統三步走,目前已通過內核的企業沒有掛不上新三板的,而現在內核的標準還將進一步提高,對公開轉讓說明書、盡職調查報告等材料的嚴謹度也將進一步提高。

在執業質量評價制度落地之后,很多靠人為把握的尺度,將被框在一個很清晰的規章里。屆時,券商申報主體不符合掛牌條件仍予以推薦申報、頻繁進入做市報價豁免期、提交的材料錯誤導致全國股轉公司出具的限售或解除限售的登記函在發函后重新出函等行為,都要被股轉系統扣分。

張曉東認為,更為嚴格的監管首先將增加券商內核的成本,質量控制部審核材料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同時也增加項目組成員的工作量,對撰寫材料態度更嚴謹,不能犯低級錯誤,對同一問題不能反饋三次以上。“在評分規則下,新三板對掛牌企業材料要求可以和IPO項目相提并論,材料的嚴謹性和規范度絲毫不亞于后者,畢竟IPO項目體量比較大,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而現在新三板投資資源比較少,盡職調查時間也比較短。”其表示。

市場情緒回歸理性

3月4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新三板分層細則5月份將正式出臺。去年底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分層方案(征求意見稿)出來至今,市場對新三板的期待有增無減。不過當前,掛牌企業緊鑼密鼓沖刺創新層的狂熱情緒已經逐漸趨于理性。

一方面,“打分評價”等監管趨嚴之下,主辦券商對那些處于灰色地帶的企業不能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另一方面,一些不能被評為新三板“三好生”的企業也選擇靜觀市場變化。

江蘇一家擁有上億規模的創投公司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細則推出時間的敲定短期內不會“激起太多水花”,等創新板分層真正落定之后才會帶來一些具體影響。目前,從各種交易數據看,新三板的市場活躍度還是比較低迷。3月第二周新三板成交相較前一周有所回暖,但是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市場整體成交量及成交額分別為5.56億股和29.28億元。2、3月份新三板做市轉讓成交量每日在幾千萬股,相比1月份和去年12月份有明顯回落。

王先生透露,新三板中介費隨行就市地變化,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的費用、還有每年的管理費都上去了。去年年中江蘇一帶的價格在150萬上下浮動,去年底高的時候都到了180萬甚至200萬,對企業來說掛牌成本更高。而且新三板分層細則將企業分為A、B兩個梯隊,打擊了一部分只能上B梯隊企業的積極性,有的企業就選擇“等一等”。最近也有一些比較好的企業就想去上海戰略新興產業板。

王先生稱,其接觸到的一些中小企業,對新三板的認知還存在一些誤區,企業一聽戰略新興產業板在上交所,還是更青睞上海的選項。部分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也較為自負,只奔著創業板和中小板,需要時間把這種觀念扭轉過來。目前,王先生所在的公司主要從產品、管理團隊和財務報表三個維度來考察企業。“參照已掛牌的企業或者在A股上市的類似企業,一些硬性的指標比如,營業額過千萬,凈利潤增長每年20%-30%的區間,毛利率不低于50%,凈利率不低于25%。”

對券商來說,新三板分層細則的落地比市場預期的要快一些,從去年開始的激進的跑馬圈地擴張運動也變得更為審慎。張曉東表示,去年可上可不上的一些不完全合規的項目,今年是一定上不了了。另一方面,券商對優質標的的競爭也相當激烈。萬得資訊顯示,主辦券商掛牌統計共有85家。“實踐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券商在爭奪新三板掛牌企業。”張曉東表示,去年我們在幫助企業掛牌時發現,門檻會比想象中的要高一些。“想掛牌的企業比較多,但是達到要求的比預期少。我們碰到的一些項目,背后至少有兩三家券商。”一位在福建的新三板掛牌業務人員更是表示,在地方上,券商對優質標的的搶奪更為嚴重,甚至出現過六七家券商在爭搶同一家企業的情況。

分層細則落地預期加快短期內并沒有改變他們的投資策略。張曉東表示,“現在還是跑馬圈地的過程,新三板掛牌有5000多家,但是我們的份額只在1%左右。我們不會只注重能上創新層的企業,對企業掛牌以及掛牌前期的培育工作也會是重點。當前目標還是擴大市場份額,今年增加到100家,北京分公司15家左右,手中有了資源游戲才能玩得起來。今年的目標不是盈利,只有先把市場搶占下來,后續的業務包括并購、重組、定增才能賺錢。”

在王先生看來,新三板是注冊制的試水,市場問題交由市場解決是大趨勢,市場各方對新三板寄予厚望。盛景網聯集團董事長彭志強認為,股轉系統對即將推行的創新層企業將會予以一定的優惠政策。他希望未來會有公募基金進場,或以此為基礎,逐步增加做市商的數量,投資者門檻短時間之內能有一定下降空間,但是不可能降到非常低。“新三板還是一個一級半市場,需要的是相對專業的門檻,掛牌低門檻,如果投資者門檻也很低的話,那新三板就會成為風險很高的一個市場。”

據股轉公司估計,截至去年底,約有五六百家掛牌公司滿足創新層標準。張學認為,股轉公司關于創新層的三個標準有一些是很好人為操作的,比如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于200人、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去年年底雖然有一些企業股東人數、做市規模大幅提高,但是其本身資質并沒有大的提高,這種情況是股轉系統不想看到的。他們的本意是用一批起帶動作用的優質企業來盤活整個市場。從市場反饋的聲音來看,股轉系統有可能在標準一和標準三的基礎上提高要求。(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曉東”、“張學”均為化名)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