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掛牌的文創企業中,北京轄區達到16家,占全國同行業掛牌企業總數的43%,位列全國第一。北京文創企業掛牌的成功率為什么這么大?積極性為什么這么高?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有優勢:人才、渠道、資源集中催生行業隱形冠軍
通常來講,大眾對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并不熟悉,但是,說起他們做過的事情,你多半會感嘆一聲:“哦,原來是它啊。”
比如北京三多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這家經常被當做晉中曹家大院博物館的公司制作了《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漢字五千年》等大型紀錄片,幾乎獲得了中國紀錄片界的所有最高獎項,堪稱行業隱形冠軍。
三多堂董事長高曉蒙將公司的成績部分歸因于在北京做文化企業有天然的優勢。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北京的政府機構、大型企業和新媒體企業比較多,而這些正是紀錄片主要的客戶資源;而且拍攝對象、專家資源也集中在北京,例如他們制作《大國崛起》時,采訪各個部委就很方便。等到拍攝完成,跟央視等播放渠道的溝通也更直接。
首都的文化資源、人才、渠道是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但這種優勢之前企業大多是零星感受,自發對接。2012年北京市設立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統籌推進全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負責全市文化投資、資本運作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重大文化項目的規劃立項和組織實施。高曉蒙覺得,文資辦設立之后,各項資源助力更為明顯,“政府的陽光雨露多起來了。”三年多里,三多堂參加過文資辦組織的企業沙龍、文創產業高級人才研修班,近期又將隨文資辦赴臺參加京臺文化創意產業展。
針對文化創意企業規模小、資產輕、融資難的問題,文資辦搭建起“投、保、擔、貸、孵、融”的多功能、一體化的首都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還設立了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項目,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公司的《小丑愛美麗》、三多堂的《望海南》都獲得過資金支持。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的文化企業將整合后的優勢資源利用得更充分,三多堂、開心麻花、銳風行等公司的業績明顯提升,輕松邁過新三板的門檻。
有幫手:用足扶持文創企業的425項政策
北京的文化企業扶持政策不算獨特,上海、浙江、深圳等地也都有類似政策,有些力度還大一些,但借助文化經濟政策服務平臺,北京把政策用活了。
3月16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市文化經濟政策服務平臺遇到了前來咨詢的美國歸國留學人員劉宇,她正準備與合伙人創辦一家偏科技的文化企業。政策平臺政策解析員鄭志忠接待了她的來訪。
“海龜回北京創業能享受什么扶持政策?”
“在經過相關部門審批、認定后,北京市海聚工程、中關村高聚工程分別給予創新創業高端人才100萬元資金支持,中關村海歸人才創業企業支持資金10萬元左右、北京市留學人員創辦企業開辦費資助資金10至50萬不等,具體申報流程我們可以給您進一步解答。”
半個多小時之后,劉宇抱著10幾本小冊子和記得滿滿當當的幾頁紙,滿意地離開了。“以前我根本都不知道有這些政策,我得回去好好消化一下。”她打算過兩天再來一趟,把政策都問清楚了,再去辦理工商登記注冊。
跟劉宇一樣,很多創業者根本就不知道國家對文化企業的扶持政策,就是悶著頭自己做;而政府雖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但無法與具體創業者對接,政府政策和企業需求之間形成了斷層,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沒能獲得真正的幫助。這一問題在全國各地都普遍存在。
北京市文資辦曾經設置過專門的政策專員來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按照市委宣傳部“打造一站式節點平臺”工作部署,文資辦組織專人梳理了近十年來國家、市、區及中關村的涉及文化創意產業的425項政策,并按照區縣、企業發展要素、成長階段、行業領域、辦理事項等136個關鍵詞進行標簽處理,也就是說,只要輸入關鍵詞,就能將相關政策一網打盡。目前,平臺有8名工作人員,分別負責小微企業幫扶、商事登記注冊、廣播影視企業政策、文化旅游體育企業政策等細分領域,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精細化的政策咨詢。
現在,這個集合了政策數據庫和專業人員的政策百寶箱已經正式對外亮相,企業工商注冊、稅收優惠政策、房租優惠政策、項目扶持推介、文化支撐技術領域的高新企業申請、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北京市文創產業人才政策等,基本上企業需要了解的一切政策,他們都能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免費咨詢服務。平臺還與市投融資商會、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等優質服務機構結成合作單位,建立了相關企業需求、項目溝通對接機制。同時,政策平臺服務大廳毗鄰北京市文化雙高人才服務中心,有關人才方面的服務當場就能辦理。
截至目前,平臺已接聽電話熱線咨詢300余人次,接待團體訪問180余次,接待3000余人次;接待企業和個人現場咨詢200多次。通過政策平臺的微信公眾號,某專業家紡電商企業了解到自己符合朝陽區扶持企業上市政策要求,可以申請到100多萬元扶持資金,目前已獲批并正在走流程。
“各類文創企業創業者有政策及相關需求,我們歡迎來平臺政策服務大廳現場咨詢,面對面說得更清楚,也給我們向企業學習的機會。我們不怕忙,就希望來了解政策的人越多越好。”平臺負責人韓正瑞說,“希望我們能成為文創企業起步的第一站,讓他們系統了解國家、北京、區縣的文化經濟政策法規,幫助創業者把政策用好、用足。”
有甜頭:上市最高能拿1100萬元大紅包
除了企業自身努力,政策幫扶到位,北京市還派發上市“大紅包”,讓企業更有沖勁兒進軍新三板甚至主板。
今年1月,市文資辦新出臺1+7文創產業政策支持體系,規定文創企業境內外上市每家獎勵100萬元,新三板掛牌每家獎勵60萬元。同時,企業并購時發生的財務、法律等中介服務費用,根據并購類型、并購涉及的交易額也給予一定獎勵。各個區縣也自掏腰包,獎勵轄區內的上市企業。據記者了解,目前除少數區縣外,北京市各區縣及中關村示范區都制定出臺了專門的意見、辦法扶持企業上市。
跟北京市比起來,各區縣的手筆更大,以大興、順義、平谷為最。其中大興區給予主板上市企業800至1000萬元支持資金;中小板給予600至800萬元支持資金;創業板給予400至600萬元支持資金。順義區給予主板、中小板和境外上市企業600萬支持資金,新三板給予130萬元補助。平谷區對主板、中小板上市上市企業給予530萬元補助,創業板上市企業380萬以上補助,新三板給予補助150萬,是各區縣中對新三板上市企業補助最高的。
根據各自實際,各個區縣也制定了多種多樣的獎勵方式多樣。例如,昌平、房山、通州、石景山等四個區縣對企業上市給予一次性獎勵。據了解,昌平區對在境內上市輔導期的,及在境外上市成功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200萬元資金支持,新三板上市企業50萬元。而海淀、朝陽、東城、西城、豐臺、大興、順義、平谷、密云及中關村示范區對企業上市給予分階段的補助,一般在企業完成上市進程的重要節點(完成股改、完成上市輔導、成功上市)后再補助。這樣的補助方式很受企業歡迎。
為了激起資本市場對上市企業的興趣,中關村示范區、豐臺、順義等還對主辦券商及關聯中介進行補助。其中中關村示范區對主辦券商資助20萬元,豐臺資助10萬元。順義區關聯中介機構(券商、法律事務所等)進行獎勵。引入主板(中小板)企業給予關聯中介機構50萬元獎勵;新三板、四板企業給予關聯中介機構30萬元獎勵。
“三多堂掛牌新三板后,申請獲得了中關村、海淀區的上市獎勵共計約130萬元,基本覆蓋了企業掛牌的成本,我們還是很高興的。”高曉蒙認為,雖然上市不是為了拿獎金,但因為上市拿到政府獎勵,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榮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