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從來不乏優質企業。璧合科技833451是一家互聯網效果廣告技術公司。掛牌新三板僅半年多,按照股轉公司此前發布的意見稿,該公司同時滿足新三板創新層的標準二和標準三。
市值近20億,2015實現營業收入2.18億,凈利潤同比暴漲2168.72%,璧合科技的財報亮麗搶眼。其董事長劉竣豐在接受中國網財經專訪時,對公司進入創新層一事卻有著客觀判斷:“目前創新層配套政策還沒有出臺,但是我們仍然非常期待。”
創新層門檻不可降 公募才是新三板真正活水
創新層落地在即,有業內人士建議應適當降低創新層的投資門檻。對此,劉竣豐則冷靜得出奇:“即使在創新層的企業,也有可能存在業績大幅波動的風險,如果把門檻降得特別低,對于新三板長期的健康發展未必有好處。”
此語一出,頗令人詫異,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三板公司都在企盼著“降低投資者門檻以獲取更多高凈值散戶進入的可能性”,對此,劉竣豐坦承:“其實站在企業個體角度,當然希望降低門檻。但從大局出發,降低門檻并不是解決新三板流動性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才是真正的活水。新三板的投資還是應該由專業機構來做。”
劉竣豐表示,公募基金的投資門檻并不高,公募基金會從專業的角度替投資者挑選企業,同時公募基金的進入也有利于整個新三板市場的穩定和健康。
戰新板已經被暫時封存在人們的記憶里,飽受流動性詬病的新三板由于分層在即,吸引萬眾目光,創新層的企業們承載了許多期待和希望,投資機構和高凈值客戶也在手拿資金躍躍欲試,畢竟,這里給優質的企業劃出了標準線。
對此,劉竣豐還是有著自己冷靜的判斷:“目前創新層配套政策還沒有出臺,但是我們仍然非常期待。”
新三板是初創企業的最好平臺
其實,璧合科技是新三板的受益者。
自2015年8月份掛牌以來,融資兩次,最近一次融資更是得到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追捧,募得2億資金。正是借助在新三板得到的融資支持,璧合科技在2015年才能夠推出公司的核心產品開放自助式廣告投放平臺-AGAIN,并將在2016年把數據管理平臺 DMP 和廣告需求平臺DSP 整合為一體,打造拳頭產品,推上市場。
對于新三板,劉竣豐是感恩的,他從AB面兩個角度對中國網財經道出其心目中的新三板:“A面,雖然新三板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并不高,但新三板的B面——融資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每個月幾百億的融資量級完全可以匹敵創業板。”
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新三板融資規模達到1216.17億元,超越創業板。
劉竣豐表示,從公平性來看,新三板為企業提供一個很好的融資平臺。另外,新三板對于企業的估值、定價和其潛在價值都有了比較公允的標準,“新三板給企業,尤其是成長期的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先投緣,再投資”
定增融資在推動企業發展之余,也在考驗著投資者的判斷力。曾有許多業內人士向中國網財經記者透露,目前新三板投資者魚龍混雜,甚至有很多投資機構都是通過中介進行資金投放,連最起碼的項目考察都沒有。
劉竣豐則表示,盡管有500萬的投資門檻,但目前新三板的投資者的專業程度高低有別,“按照傳統的以利潤、資產、人員配置為參考的投資思路來進行投資的投資者占了新三板投資者大多數。”
而上述投資思路則被劉竣豐定位為:“更適合主板的投資規則。”劉竣豐表示。“有相當一部分的新三板企業還處于成長期,并不適合用處于成熟期的主板市場的投資規則進行評估。新三板市場目前更像一級半市場,需要投資人更加具有發展的眼光。”
對于選擇投資者,劉竣豐還向中國網財經記者透露了他的“六字真言”——先投緣,再投資。劉竣豐認為,人和人之間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作為基礎,其次再談投資。“因為如果沒有信任,就存在投資后很快撤離的風險,這種投資者寧缺毋濫。”
劉竣豐對公司嚴格挑選投資者這樣解釋:“璧合科技的股東構成十分優質,藍色光標和科大訊飛兩家主板上市公司均為股東,同時,近期的融資公司選擇了包括中信證券、天弘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優秀且專業的投資機構;另一方面,作為一家TMT行業的公司,公司的發展還有非常廣闊的空間,只有真正擁有TMT投資思路、真正愿意伴隨公司一起成長的投資者才是我們愿意選擇的并肩前行的合作伙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