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新三板公司創諧信息(834734)宣告定增“夭折”。公司發布關于股票終止發行的公告稱,公司在本次股票發行中,因股票發行對象自身原因未在認購期間繳款,董事會決定終止股票發行。
與創諧信息一樣終止股票發行的,還有軍芃科技(832863)、百杰瑞(831933)等公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3月份截至23日,終止定增的新三板公司就達到26家。
這一數量遠高于此前,在剛剛過去的1月、2月,終止股票發行的公司家數分別為10家、11家。2015年度,有3913家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其中有175家公司終止或暫停定增方案,占比不到5%。
市場遇冷,投資者望而卻步。從各家披露的終止定增的原因來看,包括投資者未按時交款、市場環境因素、發行方案調整、政策因素或公司戰略調整等。
在定增遇冷的當下,新三板的定增財富效應是否正在弱化?
26家公司終止定增
在公布了定增終止原因的公司中,因投資者“不買賬”而被迫終止的公司較多。由于認購對象未在認購期及延期內繳款,創諧信息、悅高軟件(833298)、黑蜘蛛(834304)、中泰傳媒(834442)等公司決定終止發行。育星達(832686)明確表示,投資者受目前市場環境的影響,決定暫時不認購公司此次定向增發的股份,因此公司決定終止此次股票發行。
其他公司則各自有其說法。
軍芃科技稱,由于最終認購者與《股票發行認購公告》中認購者名單相比發生變更,公司未及時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確認新的認購者,不符合《股票發行業務細則》規定,公司決定終止本次發行事宜,公司將重新確認《股票發行方案》,重新提交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進行審議。
普點科技(832249)則因為發行方案調整而終止股票發行。雷格訊(833597)、海特股份(831345)發行方案被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否決,并未透露更多細節。
一般而言,市場環境不佳、“定增倒掛”往往容易導致投資者不愿買單而導致發行落空,另一方面,公司也會基于自身股票價值對股票發行方案進行考量。“增發價格是投資方與融資方博弈的結果。” 新三板智庫負責人邱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比如海特股份,其3月23日最新股價為12.73元/股,而2月22日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增發價為2元/股,若投資者參與認購,浮盈比例較為可觀,但公司股東大會主動終止了發行方案。
“新三板公司沒有融資成功,主要原因是存在估值的分歧。” 時代伯樂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負責人楊勝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邱翼指出,公司終止定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政策預期發生很大的變化,2016以來新三板市場成交量走低,政策紅利不明顯,沒有達到投資者的預期;另一方面現在投資者變得謹慎、理性,不了解市場就不會冒險。
“投資者最關心的是退出問題,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不強,目前市場估值處于高位,并且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下降。”邱翼表示。
包括楊勝平在內的多位投資人目前對于定增項目較為謹慎。“最近接觸到很多項目,感覺到估值太貴了,另外新三板交易價格不太公允,價格會偏高。企業如果不調整預期的話就很難融到資金。”他表示,對投資者來說,清楚標的的估值是最重要的。
市場理性回歸
對比2015年新三板定增市場,2016年前三月并沒有出現去年的熱度。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5年度,有3913家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其中有175家公司終止或暫停定增方案。2016年,已有83家公司定增終止或暫停,其中3月份有26家終止。
從定增浮盈的情況來看,在2015年參與定增的投資者,一定程度上浮盈較為豐厚,而2016年的進入者,實現浮盈的比例有所降低。這其中,除了投資者進入時間的早晚不同,不同項目的定增收益也從早期的確定性較大變為不確定因素增多。
在記者此前采訪的多位三板投資者看來,相比從市場上購買股票,掛牌前參與投資以及掛牌后參與定增往往是風險較小而收益較大的投資路徑,”一級半“的投資收益被投資者視為”更穩定“。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5年,新三板市場有2586家公司實施了定增,對比最新股價,其中1647家公司實現了浮盈,占比高達63.69%。其中,60家公司的浮盈率在10倍以上,有78家公司的浮盈率在5倍到10倍之間。最高浮盈率是高達83.62倍的數據堂(831428);503家公司浮虧,占比為19.45%,最大浮虧公司為江蘇科幸,達-99.31%。
而2016年前三月的情況并沒有那么樂觀。
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2016年以來已經有794家公司增發完成,與公司最新股價對比,其中337家公司實現浮盈,占所有增發實施公司的42.44%。其中,有5家公司的浮盈率超過10倍,最高的是匯量科技(834299),達27.8倍;有14家公司的浮盈率在5倍到10倍之間;106家公司浮虧,占比為13.35%,最大浮虧率為江蘇科幸(831473)達-99.33%。
“這是市場理性的回歸。”對于2016年新三板定增市場的浮動收益情況,邱翼分析。
他解釋,2015年上半年定增市場火爆的原因主要是那時候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強,甚至有做市商以提高兩三倍的價格去報價。“那個時候市場參與的人少,競爭不大,就能談一個好價錢。”他說。
“熱度下降表明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現在市場理性多了,定增的財富效應在減弱了,定增不等于賺錢,投資者會注重看公司業績的好壞,是否具備成長性,估值價值空間如何,現在是回到PE投資的本質。”邱翼說。
楊勝平也認可“理性”的說法。他認為,定增是新三板公司融資最主要的渠道,企業只有理性估值,才能和投資機構達成共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