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新三板分層定稿標準網絡瘋傳,其中標準一與標準三有重大改動,標準一刪除200人股東的規定,標準三增加50合格投資者的要求。有投資人表示該消息尚屬內幕但確屬真實,但股轉公司方面尚未予以正面肯定。
同日,由千億CLUB與五五私董會共同發起的 “新三板市值管理及最新動態解讀”論壇在北京召開?;顒友垺犊兴樾氯濉芬粫髡?,新鼎資本董事長“啃哥”張馳、晨暉資本創始合伙人晏小平、新三板智庫的聯合創始人羅黨論、首創證券投行部副總經理甘霖、金融公關集團、獅華金服創始人章誠爽及五五私董會共同創始人馮晰,針對新三板各項新政進行解讀,并對趨勢及走向進行預測。近百名三板掛牌或擬掛牌企業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新三板具備了“天時,地利和人和”,是中國股市的看點
章誠爽首先針對新三板的市值管理帶來主題演講,她從新三板掛牌數量、交易量和融資能力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新三板的基本情況,然后指出,在戰新板暫停,注冊制推遲的情況下,新三板是中國股市的看點,具備了“天時”;2013-2015年3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激增18倍達到6583家,具備了“地利”;新三板合格投資人賬戶已經達到23萬之多,具備了“人和”。
章誠爽認為,新三板是典型的機構投資者市場,因此企業必須了解專業投資人的投資邏輯。目前大部分三板企業的市值管理普遍存在四大痛點,即不會通過戰略塑造表達企業價值、不會用資本市場的語言包裝自己、缺少很好的傳播渠道與策略,資本運作的頂層設計也不清晰。而新三板企業想要在合理的估值融到錢,需要在做實企業基本面的同時,科學的應用市值管理,定位,包裝,傳播,借力資本運作,在新三板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晨暉資本晏小平對新三板持謹慎態度。他認為,新三板只是一個過渡性的市場,而非終極市場。短時間不具備在主板掛牌資格的企業,可考慮暫寄新三板,作為讓公眾了解企業的途徑,同時提升資本運作空間。畢竟作為公眾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能夠突出公司的行業地位,同時新三板的估值標準會給企業一個相對較高的價值認定。對于如何利用好這個市場,晏小平提供了百合網的案例:公司利用新三板市場高估值優勢、價值發現功能和快速融資功能,收購了在海外上市低估值的世紀佳緣,進行了行業第一第二的整合,以小搏大,同時搶占市場龍頭地位。
“啃哥”張馳的看法則與晏小平全然不同。他建議企業上新三板就不要想轉板,雖然三板流動性不好,但要看未來的發展。他堅定看好新三板,他表示,兩會帶來了新三板三個重大利好:1、多層次市場,即新三板發展完善再推出注冊制;2、一個不用排隊的A股——戰略新興板延后推出;3、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中提到,不論市場怎么動蕩,都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分層制可能成為圈錢的游戲,把新三板市場玩死
對于即將出臺的分層制度,晏小平認為不要對創新層抱太高期望。分層的好處在于可以將優質資源快速集中到小部分公司,但同時也像抽血一樣,將三板本就稀缺的資源集中到10%的公司,使得剩下90%的公司更加邊緣化。隨著新三板的資源越來越稀缺,新三板將變成圈錢的游戲,這樣會把市場玩死。
甘霖在這個問題上與晏小平保持一致。他表示實行分層制相當于為優質企業創造了一個“小主板”,而這會導致剩下90%的企業無法充分共享資源,這違背了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宗旨。
張馳對此有著不同的見解:美國納斯達克也分三層,未來將從分兩層到分三層、分四層,再到分板。這既是政策走向也是必然趨勢。分層可以降低投資人判別企業信息不對稱的成本,提高融資效率。此外,分層以后創新層和基礎層一樣都可以融資,只不過好的企業估值高,差一點的估值低而已。張馳稱,在新三板,所有機構的信息來源是一致的,機構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競爭,這樣的市場才有前途。一個有前途的市場應該是“二八”法則,20%的優質企業掌握資源,值得投的企業也就10-20%。投資不能像撒胡椒面,應該專注于一兩個行業,找優質的企業深度投資。
新三板企業引入做市商的利弊
針對參會嘉賓的提問,張馳表示能分到創新層的企業要盡快做市!因為首先一旦分層,就意味著目前分散在6583家企業的資金會向創新層聚集。其次,今年包括公募基金、銀行、保險、社?;鸬却筚Y金將進入新三板,由于二級市場可以提供交易的活躍度和流動性的改善,因此絕大部分交易會在二級市場完成。此外他還預計,今年7、8月份新三板會有一波大的行情出現,能在這波行情中提升價值的,只有已經做市的企業。最后張弛提議,做市價格需要與做市商協商,盡量定在定增價格的80-90%,否則價格上不去。
晏小平對此依然持不同觀點:企業如果夠創新層的條件就夠主板IPO的條件,那么就千萬不要做市。因為根據新三板最新規定,掛牌企業往主板申報IPO材料的要清理三類股東:信托、契約型基金、資管計劃,而這三類資金正屬于做市機構交易的核心對象。做事對投資人不可控,這相當于給自己套上繩索,將來會很難清理。
甘霖也表示,做市的壞處在于股東人數超過200人需受證監會監管,同時來路不明的股東也會給企業在監管中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章誠爽態度相對中立,她建議20億以內市值的企業不宜做市,應首先做好宣傳,通過協議轉讓把市值做上去,先融到錢,把企業發展好、市值做上去。未來盤子大了再考慮做市。
進入不了創新層,掛牌新三板是否還有意義?
張馳認為,如果未來五年都無法分到創新層,就沒必要掛板,因為這樣的企業太小沒有投資價值。投資應選擇有成長價值或者是細分行業龍頭的。而如果未來兩三年有信心上到創新層的,則應該進入新三板。因為政策在逐漸收緊,當利潤達到創新層標準的時候,創新層的標準又會提高了。同時作為一個公眾公司,也會讓產業上下游對其更加認可。他提示,掛牌前要充分考慮未來企業的行業定位、發展空間、以及信心和決心,如果要掛一定趕早不趕遲。
羅黨論針對此進行了補充,他表示今年新三板的主題不是分層而是分化,IPO與進入創新層是手段而非目的,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可能有潛力上創新層的公司更有投資價值。目前,羅黨論和他的團隊已經覆蓋了2300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企業怎么給自己估值?
張馳的答案是:去年的估值普遍是15倍左右。但創新層的推出打破了以往的估值體系,今年很多確定能分到創新層,且未來成長空間很大的企業都給到今年對賭利潤20倍以上的估值。然而這么高的估值已經超出了PE的投資范圍,更接近于二級市場的投資邏輯。
晏小平認為,大量虧損的公司涌入新三板,傳統的PE估值方法已經不適用,需要動態估值,主要還是看成長性。不同商業模式的公司應用不同的估值方式與體系。
新三板企業如何做好市值管理?
獅華公關董事總經理鄧智歡對于三板企業如何做好市值管理講得十分簡單明了。鄧智歡稱企業進行市值管理,找投資人和傳播渠道都很重要,但對于企業而言,需要首先練好“內功”。自身業績是最最基礎的;其次企業管理者應明確追求的目標是什么,考慮清楚這個問題的企業家會在執行時更有毅力和信念;最后就是企業的戰略規劃要有一個投資人能夠接受的邏輯,要把企業價值清晰、完整的表達。
馮晰針對這個話題援引了一個生動的案例:九鼎的市值增長并非利潤增長,而是利用好了每一個增發杠桿的拐點做大市值,即企業業務層級的拔高。這有可能是業務規模的上升,也有可能是商業模式的提升。企業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有更大跑道的企業。馮晰曾成功幫助多家企業成功掛牌三板。
章誠爽對此表示,新三板的市值管理更適宜那些商業模式可塑性高、創新性、成長性,同時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她還提示,企業在掛牌前最好引入一輪戰略投資人,包括上市公司或有經驗的PE作為戰略投資者,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她認為對于小企業,如果要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必須學會借力,借助戰略投資人的影響力宣傳自己。對于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公司價值宣傳時,應該借助于媒體,結合公司全年計劃,根據公司所發生的資本大事件及所處行業的政策法規、發展趨勢和可比公司動態等,深入發掘公司投資價值和宣傳亮點。
張馳認為,市值管理就是一個“讓市場知道你在做什么”的充分溝通的過程,通過宣傳讓更多合格投資人知道自己,再通過技術和渠道把企業的亮點進行包裝。他還提示,企業的估值要循序漸進,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對于新三板企業的市值管理,羅黨論則認為中小企業談市值管理太早了,一個企業值多少錢難以量化,如果不能在細分行業做到或有可能做到龍頭,企業不一定有很大的投資價值。
最后,張馳預測新三板未來三到五年的政策發展方向:1、分層會使現有資金從基礎層向創新層流動,創新層交易會活躍;2、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間接降低500萬門檻,讓普通人買得起新三板基金。這將同時使得創新層的交易會更活躍,估值會更高。另一方面做市商缺乏,會使VC、PE被引入成為做市商;3、隨著估值的提高,流動性的進一步改善,創新層會推出競價交易,創新層的定價和交易規則就會與A股創業板一樣,當是否去A股IPO對企業影響不大的時候,轉板制度會平穩推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