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Q1新三板并購保持活躍。2015年是新三板并購元年,并購交易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呈井噴態勢。進入2016年,新三板并購熱度不減,2016年Q1達到重大資產重組標準的并購交易為50起,交易金額為104億。并購方向方面,掛牌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購占比有所上升。并購目的方面,產業相關依然是主流,多元化并購占比上升。支付方式方面,現金支付比重上升,純股份支付比重下降。
相比2015年,2016年新三板并購呈現三大新特征。第一,大金額并購增多,2016年Q1平均交易金額達2.32億元, 2015年這一數據為1.86億元。第二,海外并購增多,國內企業開始布局全球走國際化戰略。第三,實際控制人資產注入增多,掛牌公司發揮資本平臺作用。
新三板并購基金興起。2016年Q1共有48家掛牌企業參與了50個并購基金投資。掛牌企業向并購基金投資金額平均數超過1億元,中位數為1000萬,少量大額投資與多數較小額投資并存。相比與上市公司并購基金形式、結構等的日趨多元化,新三板的并購基金還處于試水階段。大部分掛牌企業在并購基金中是LP,并購基金的管理人通常未專業投資機構,且絕大多數產品采用簡單的結構。
新三板并購與上市公司并購有極大的差異。(1)新三板并購更市場化,這一市場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監管市場化導向。具體體現在減少前置性審核,交易核心要素由市場決定,減少硬性規定以及降低公司成本等方面。(2)新三板不能做純粹市值提升為目的的并購。新三板是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機構投資者更專業,相對并購本身機構投資者更看重并購后的整合協同效應能否真正實現從而提升公司內在價值。新三板二級市場不活躍,流動性差,掛牌公司與非掛牌非上市的公司之間并不存在大的估值差。主板市場純粹市值管理為目的的并購實施的基礎前提是上市公司和并購標的之間巨大的估值差。而這個估值差在掛牌公司與并購標的(往往是非上市非掛牌公司)之間非常小,這一估值差往往不足以覆蓋并購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和成本。(挖貝網轉自新三板智庫微信號:xsbzhiku)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