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明星從“演而優則唱”,到“演而優則導”,至現今的“演而優則投”,明星投資熱席卷全國。隨著楊冪、胡歌、吳奇隆等影視明星現身新三板企業股東行列,作為明星投資的新寵,新三板文化產業的崛起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據第一路演網記者統計,新三板文化類掛牌公司共有192家,其中,2015年新增掛牌企業99家,而在此之前該行業只有孤零零的32家公司。2016年還沒過去一半,就已經新增掛牌61家。短短一年半時間,企業數量規模已翻了6倍有余,規模擴張速度讓人咋舌。
這高速擴張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新三板文化產業軍團大閱兵
截至5月9日收盤,這192家企業總市值595億元,占新三板市場總市值3.16%,從這個角度看,行業市值規模也不算大。然而其平均市值達3.09億元,在整個市場個股市值排名中可排600多位。
也就是說,文化類企業平均市值如果放在A股市場,都不及市值最小企業的1/2,,然而放在企業體量普遍較小的新三板,卻能擠進市場行業的Top10,可以算得上是“市值大水牛”了。
都說新三板的玩法與主板不同,市場的投資邏輯也不能相提并論,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在A股市場,市值大水牛的銀行等權重股向來不慍不火,反而是市值不大的中小板企業換手率高得出奇,新三板則剛好相反。
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文化相關私募投資基金共計12只,今年1月單月成立4只,加上2月份新增的鯨韻文化定向1號,2016年開年未滿兩月,相關資本投資軍團則擴張近一倍。
資本突然青睞文化產業,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突擊,還只是心血來潮的跟風?
以鯨韻文化定向1號、鯨韻文化3號為例,兩家基金的投資標的都是浙江藝能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碼:833892)。筆者查看了這家公司2015年的年報。
藝能傳媒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191.18%,凈利潤達3473萬元,同比增長292.88%。僅這兩個數據就可以看出,藝能傳媒在營運能力及創收方面表現不俗。另外,公司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同比增長662.02%,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長76.82%,如此數據,怎能讓投資者不為之動容?
2015年年報顯示,192家文化類企業中,共有121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實現了增長,占比超六成。亮瞎眼的年報展現了文化產業企業總體的高成長性,其受資本青睞也是情理之中。
據統計,192家新三板文化類企業,2015年平均創營收8342萬人民幣,平均同比增長超7倍。平均凈利潤1353萬元,平均同比增長超2倍。其中,匯量科技以營收同比增長2355倍,凈利潤同比增長2546倍,高居新三板2015年年報營收與凈利同比增長榜首,收獲“最猛成長”稱號。
另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1月至今,新三板文化產業192家企業中共有77家企業完成定增融資,合計增發超過5億股,實際募資總額近40億元。
從這個數據來看,傳媒與文化行業融資需求度高于新三板市場平均水平。規模小、發展快的企業競爭格局也將推動企業加快上市融資的步伐,因此2016年該行業企業將有望延續2015年佳績,行業軍團將進一步擴張。
怒放的生命:新三板文化企業崛起背后的邏輯
2015年至今,新三板文化產業掀起一股掛牌熱潮,行業規模迅速擴張搶灘資本市場。怒放的生命,其崛起背后的邏輯:適合行業發展的內外環境兼具,不崛起都難。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寬松的政策環境是文化產業崛起的助推器。
“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十三五”規劃再次強調指出,繼續努力把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級的戰略地位。
同時,為引導示范和帶動社會資金投資文化產業,助推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將以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影電視等文化相關及其細分領域,目標總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作為國家級唯一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已投資包括新華網、開心麻花、華視影視在內的38家公司或項目,為有效盤活市場閑置資金,引導資本力量助推文化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多個項目已進入收獲期。
外部環境是產業發展的外生動力,民眾需求則是刺激行業發展的內生力量。
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遠高于同期GDP增速。據國家統計局4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同比成長8.6%,達1.67萬億元人民幣。
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文化消費需求的瘋漲,傳媒行業的發展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據權威數據統計,2014 年國內電影票房達296 億元,同比增長36%;年度觀影人次達8.3 億,同比增長37%;2015年票房收入首超400億,達440億元,同比增長48%,創近五年來最大增速。
除此之外,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資本力量的支持。
資本逐鹿絕不捕風捉影。2015年,文化產業的并購相當活躍,既有行業內龍頭通過并購拓展產業鏈,又有傳統行業通過跨界并購實現向文化產業的轉型。僅2015年上半年,文化產業市場投融資及并購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資金的27起,涉及金額約244.24億元。
5月5日首創證券的研究報告也表示,將持續關注文化傳媒行業的發展,關注影視娛樂IP、文教出版、體育產業等領域,靜待其爆發。
結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是傳統文化商業化的程度并不高。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資本市場的完善以及消費傳媒的發展,資本力量助推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的高成長又給資本投資以豐厚的回報,“文化+金融”的模式以良性循環的態勢螺旋向前推進。
預計2016年將維持這種高速發展的態勢,文化產業藍圖的輪廓將漸趨清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