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大門,始終未向歸真堂開放。三年前,因“活熊取膽”備受社會爭議,歸真堂的A股IPO之路就此折戟;三年后,其將目標瞄向了飛速發展的新三板。但經過兩次問詢后,三板市場也不接納“活熊取膽”。
三年兩度沖刺資本市場
提起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四個字一直和它緊緊綁在一起:活熊取膽。2012年,歸真堂的IPO歷經社會對其幾乎持續整年的高度關注。公眾普遍認為,一個好企業,除了自負盈虧、繳納稅收外,還應擔負起社會責任。但“活取熊膽”這樣殘忍的方式,為社會所不能接受,更何況登陸資本市場。
2013年4月,證監會宣布中止歸真堂IPO審查。當時,歸真堂創始人邱淑花曾在媒體面前哭訴,“早知這樣就不搞上市”。
但“耐不住寂寞”的歸真堂幾年后又來了。2015年12月14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新三板)公告了歸真堂提交的相關上市文件。
新三板兩次問詢是否合法
在提交申請后,新三板曾先后兩次發來問詢函。其中包括子公司黑熊的來源是否合法,飼養黑熊是否依法履行相關程序;取膽行為是否合法合規、是否依法履行相關程序等。
由于新三板是歸真堂進軍國內資本市場的最后一線機會,歸真堂在回復時也格外細致。針對股轉提出的關于“合法性”問題,歸真堂亮出了“馴養繁殖許可證”、“福建省野生動物經營加工許可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排污許可證”、“租賃房產使用權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五大證書。
盡管如此,新三板市場依然終止了歸真堂的掛牌申請。5月14日,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它基金”發布題為《新三板確認歸真堂掛牌申請終止審查,但事情還沒有結束》的文章。文中稱,“它基金”于5月9日下午收到全國股轉系統電話,通知他們歸真堂的掛牌申請已經于4月初終止審查。
“敦促熊膽制藥企業盡快轉型”
如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在審申請掛牌企業基本情況表》里已查不到歸真堂的相關信息。分析人士表示,在“人工熊膽”已經研制成功的前提下,歸真堂堅持使用“活熊取膽”的方式制藥,這是其幾度徘徊資本市場大門而不入的最直接障礙。
不過,歸真堂披露的最新業績顯示,2013年至2015年8月,歸真堂凈資產從3.34億元提高到了10億元。其黑熊的養殖量,也由2012年的400只增加到目前的899只。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稱,“活熊取膽給動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折磨,這個殘忍的產業在現代股票交易市場沒有立足之地。我們敦促歸真堂及其他熊膽制藥企業盡快轉型,積極研發和使用替代制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