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消失了兩年的價值投資者們,瘸著腿,斷著臂,綁著繃帶陸續的從死人堆里爬了出來,白酒連、醫藥排、食品營,三三兩兩地集結在死去的TMT師的尸體旁邊,望著不遠處剛被導彈炸飛的殼牌旅的殘肢斷臂,滿是傷疤的臉上擠出了剛毅的笑容,嘶啞著喊出,‘炒作已死,價值當立!’”這是上周朋友圈里的一個段子。大家看了哈哈一笑。
雖然這里面揶揄的對象是主板市場,但實際上,春曉君覺得,新三板市場上的股權投資,也應該對老板們當頭棒喝一聲:炒作已死,價值當立,新三板企業的老板們,千萬不要再不務正業!
雖然從新三板設立開始,已經非常明確新三板掛牌企業是“非上市公眾公司”,許多真正為新三板市場并力促新三板市場健康發展的機構或有識之士,不斷地一再鼓呼:作為股權投資市場,新三板掛牌企業與主板上市企業的玩法不一樣,是真正講價值投資的戰場,千萬不要用主板思維來看待新三板,新三板企業首先要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主業,不要忙著講故事,不要忙著做定增,不要在自己基礎學沒打好就忙著學并購。
很遺憾,呼吁歸呼吁,市場亂相依然。當然,這些亂相的產生也有一定必然的背景。畢竟,目前新三板上掛牌的企業已經達到7000多家。而這些新三板企業里,特別是某些在之前門檻低的時候掛上牌的,還有某些看著別人掛牌也稀里糊涂跟著掛的,掛牌后忙乎半天突然發現:缺錢!
在新三板企業普遍缺錢的情況下,難免怪事一蘿筐。比如股轉系統最近就剛披露了去年8月份以來,有18家企業提前動用募集資金,以致被股轉系統約談或進行警示。
尤其是,有一家叫川嬌農牧和一家叫禾美牧業的企業,他們的違規行為按通報的說法是:明知在取得股票發行股份登記函之前使用募集資金違反相關規定,仍故意而為之!
具有數十家新三板公司掛牌業務經驗的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高巍認為,這些公司之所以提前運用募集資金,確實不是不懂規則,而是“太缺錢”。雖然被股轉系統采取自律監管措施并通報,對這些公司未必有太多實質性影響,但是,投資人會怎么想呢?還敢投資這類企業嗎?
這種因“缺錢”或“想錢”而導致的浮躁心理普遍存在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老板們中間。各種的不務正業現象也比比皆是。老板忙著做定增,忙著做各種的資產置換,忙著編撰各種故事。
某家在新三板上掛牌的小微企業,由于業務性質及歷史發展原因,公司最大的業務員其實就是老板自己,企業每年小到幾百萬元,大到七八千萬元的單,很多都是靠老板自己拿回來的。企業去年底在新三板掛牌了,老板開始天天忙著見投資人,忙定增,忙并購。搞了大半年,定增沒搞成,公司業績卻大幅度下滑。
有時候,新三板上掛牌企業的老板們,要么是被周圍的做市商、投行人士、基金經理所蠱惑,要么就是故事講多了謊言重復了一萬次以為是真理,自己在騙自己,動不動就講產業鏈整合、講閉環。
當然,市場上確實有類似新三板企業和君商學并購主板企業慧冠股份的例子,也有新三板企業百合網合并吸收中概股世紀佳緣回歸的案例,但是,這些成功案例各有其成功背景,因時因地的環境不同,如果不考慮清楚自己的實力基礎,那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新三板企業,千萬不要開口閉口講“閉環”,年利潤還不夠人家主板企業一個月利潤額,你能閉得住誰?
但偏偏就有些不自量力的新三板企業老板,年利潤三四百萬元,主業還沒做強,就天天想著兼并重組收購整合別人。這個老板如果不是被資本市場上的人給忽悠的,那就是自己把自己忽悠了。這種忽悠很要命,一旦心思都往這上面花,精力都往這上面用,往往就走上不務正業的路子,荒廢了原來的市場和優勢。
還有些新三板老板們不務正業的表現就更惡劣了,那就是一掛牌(甚至未掛牌或剛拿到掛牌函),就開始以定增的名義,發動親戚朋友說自己企業掛牌了,上市了,關照大家,讓大家以優惠價入股之類。比如有位朋友身邊,就有某家利潤幾百萬元的企業,號稱拿出了百分之十的股份搞定增,把前景描述得無限美好,每股十幾元,以“內部認購”“益朋友”之類的名義,四處拉自己的親朋戚友入股。這種做法,除去極少數確實可謂“價值投資”的機會,其它絕大多數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類同行騙。
要想新三板企業能夠得到更多投資者的青睞,要讓新三板市場良性健康向前發展,新三板企業的老板們,你們才是這個價值投資市場的真正主角,只有你們認認真真做好主業,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價值,千萬不要不務正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