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新三板掛牌企業都在關注剛剛落地的分層制度時,身處東北的野山參種植企業參仙源(831399)5月30日因2013年虛增利潤1.29億元,接到了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注定與創新層無緣。
參仙源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截圖(挖貝網wabei.cn配圖)
挖貝網發現,因為違規而無緣創新層的公司除了參仙源外,還包括峻嶺能源(831417)、易所試(430309)等14家掛牌企業。12家主辦券商也因此受到“牽連”。
今年以來,國泰君安所督導的公司如哥侖步(835494)、展唐科技(430635)、瑞兆源(835029)不良事件頻發。因違規而無緣創新層的掛牌企業中就有2家公司為其督導。
新三板15家因違規無法進入創新層企業名單(挖貝網wabei.cn配圖)
15家掛牌公司因違規無緣創新層
新三板資本市場監管趨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分層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進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不得出現的情形中,就包括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或者被采取行政處罰等。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統計,因為公司存在違規行為,而與創新層無緣的掛牌公司共有15家,其中不乏新三板的“元老”企業。如:于2006年掛牌的原子高科(430005),因公司未經批準擅自轉讓放射源的行為接到國家環境保護部的行政處罰書,無緣創新層;又如2010年掛牌的新能源企業中海陽(430065),因其第一大股東控制使用8個賬戶進行大筆申報的違規行為接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公司被創新層拒之門外。
事實證明,掛牌企業只要不符合標準,就會被從創新層剔除出去,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全國股轉公司此次發出的分層辦法中,對于層級劃分的動態調整機制,恰恰也印證了這一點。
國泰君安頻“觸雷”
掛牌公司出現問題,主辦券商只能跟著收拾殘局。在上述15家違規公司涉及的12家主辦券商中,挖貝網發現一位熟悉的身影——國泰君安。
今年以來,國泰君安的麻煩事兒的確不少。
參仙源在2015年3月19日把主辦券商換成了國泰君安,4個月后參仙源財務造假事跡敗露,同時公司因資產重組停牌。國泰君安不得不收拾前任券商留下的“殘局”,一面就參仙源資產重組發出風險性提示,一面等待中國證監會對其調查的結果。
除了從別人手中接到的“燙手山芋”,國泰君安自己推薦掛牌并督導至今的另外4家公司也不同程度的出現問題,使其從2015年年末就徹底開始了在新三板的督導“噩夢”。
2015年11月,有新三板“破產第一股”之稱的展唐科技首次披露涉訴公告,且涉訴公告不斷。2016年3月開始,展唐科技發布的36份公告中,就有27份為涉訴公告,占比75%,共涉及訴訟21起。
國泰君安面對訴訟纏身的展唐科技,只能不斷發出風險性提示公告。不過,挖貝先生發現,今年3月23日之后,展唐科技再發布涉訴公告,國泰君安并未再發出任何風險性提示,已然對其選擇“無視”。
再來說瑞兆源(835029),2016年3月3日,國泰君安因在瑞兆源的《推薦報告》中存在信息披露遺漏違規事項的情況,而接到了全國股轉公司發出的警示函。而當時瑞兆源還沒有正式掛牌新三板。
在瑞兆源于2016年4月7日正式掛牌當天,國泰君安主辦的另一家公司唐人通服(430595)接到了中國證監會江西監管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決定書提到,唐人通服存在關聯方資金占用但沒有及時向主辦券商報告的情況。此后4月9日,國泰君安發出了風險性提示公告,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后要說的是近來鬧得滿城風雨的哥侖步。國泰君安推薦其掛牌不足半年,哥侖步即出現董事長失聯、公章被收管、董事監事3人集體辭職等一系列情況。而作為其主辦券商的國泰君安又開始忙著收拾“爛攤子”,不到一個月時間發出了5份風險性提示公告。
5家公司事故頻發,國泰君安的新三板業務紛擾不斷。究竟是冤大頭?還是盡調時沒走心?不得而知。
今年1月29日,全國股轉系統對國泰君安公開譴責。2月26日,國泰君安收到上海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遭到了頂格處罰,其新增新三板做市業務被限制至5月29日。同時全國股轉系統也在當天發布公告稱,配合上海證監局落實行政監管措施。
國泰君安做市業務剛被解禁的第二天即5月30日,即對被證實違法的參仙源發出了風險性提示公告。(轉自挖貝網公眾號:wabeiwa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