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層初篩名單已經出爐,市場關注的重點在于北上廣,但是位于我們內地的陜西省高科技企業也非常值得關注。為此,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新三板研究中心研究員布娜新、李斐然特別整理了陜西省的新三板商新技術企業數據,以饗哪些尋找價值洼地的機構投資者。
最近一段時間,新三板掛牌企業年報披露完美收官,分層的落地以及初選名單的出爐,都為新三板帶來了巨大想象空間。通過年報數據了解到,大部分企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無論在科技投入或是企業經營持續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截至2016年5月31日,陜西省新三板掛牌公司104家,有98家公司披露了2015年年報,筆者將視角聚焦到陜西省,并以這98家公司2015年報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
一、企業經營能力較強,35%的企業實現凈利潤翻番
陜西省2015年掛牌公司平均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17.89%;平均凈利潤1827.54萬元,同比增長52.40%;平均凈利潤率12.56%,同比提高2.83個百分點。由于開源證券屬于金融業,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實體經濟情況,剔除開源證券后,平均營業收入增長14.66%,平均凈利潤增長42.85%,平均凈利潤率11.45%。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陜西省平均營業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平均凈利潤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凈利潤率12.5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69個百分點。
從盈利面看,87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88.78%;67家公司實現了凈利潤增長,占比68.37%;80家公司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占比81.63%;34家公司凈利潤翻番,占比34.69%,該項指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29個百分點。陜西掛牌公司平均毛利率38.27%,同比增長9.06%。
二、資產結構優異,償債能力穩定可控
陜西省2015年掛牌公司平均總資產3.41億元,平均凈資產1.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9.05%和32.73%。由于開源證券屬于金融業,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實體經濟情況,剔除開源證券后,平均總資產、平均凈資產分別同比增長27.96%和34.87%。
從資產運營效率來看,平均總資產周轉率74.46%,同比下降9.77個百分點;平均固定資產周轉率26.55次,同比增長16.76%;平均存貨周轉率49次,相比去年增幅明顯,企業去庫存能力逐步增強。同時必將帶來現金流的巨大改善。
從資產結構來看,非金融類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38.36%,同比下降15.95個百分點;從償債能力來看,平均流動比率6.03,同比提高149.17%,平均速動比率4.95,同比提高160.53%;從資產運營能力來看,平均總資產周轉率維持在0.75。
從上圖可以看出,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陜西省平均總資產、平均凈資產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資產負債率相比全國平均水平更為合理,資產運營能力較強。
三、增加本省就業,凸顯社會效益
陜西省掛牌公司人均員工總數同比增長14.72%,較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增長率(2015年為3.36%)高11.36個百分點;員工年度人均薪酬7.62萬元/人,高于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萬元/人)。有效地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增加就業百分比。
從股東回報的角度看,陜西省掛牌公司2015年度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05%,比全國平均值高出4.83個百分點;2015年年報正式進行分紅送轉的公司為18家,分紅公司占比18.37%,相比2014年度僅有10家公司分紅有了很大提高。連續兩年都進行分紅送轉的公司有:方元明、西安同大、四聯智能和偉恒生物。2015年度進行分紅送轉的公司涉及15個行業。
四、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
陜西省掛牌公司2015年度平均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相比2014年度增長106.91%,財務費用相比去年同比降低15.51%。直接融資比例提高、融資渠道拓寬使掛牌公司融資成本得以降低,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
過去一年中,陜西省有26家公司完成了33次增發,發行股數15678.86萬股,募集資金9.75億元,融資成績在全國排名第16位。相比2014年僅有一家公司成功募資300萬元的成績,在全國各省份中進步幅度較大。
五、部分行業業績下滑
陜西省掛牌企業涉及36個細分行業,業績下滑的行業有8個。分行業來看,部分行業凈利潤均值與去年相比出現下滑,陜西省下滑幅度較大的行業為通用設備制造業和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分別同比下降160.05%和55.23%;此外,金屬制品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的平均凈利潤均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但通用設備制造業僅有一家企業,具體業務是為各類礦山開采及大型工程物料運輸生產非公路寬體自卸車,主要客戶在煤炭行業。作為采礦業的下游支持,采礦業15年的凈利潤也同比下降59.55%;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也僅有一家企業,為通信運營商及設備供應商提供通信網絡工程、維護、優化等服務,不過受應收賬款比例過高、運營商集團招標價格下降及通信行業成本上升的影響,公司凈利潤下降較為明顯。
六、高科技創新行業表現優異
陜西省掛牌企業涉及36個細分行業,業績上漲的行業有28個。分行業來看,也有的行業在15年發展非常喜人。比如,研究和試驗發展,2015年平均凈利潤均值同比增長2563.6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和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實現了500%以上的平均凈利潤增長。除去第五部分的業績下滑行業,其余26個行業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平均凈利潤增長。
仔細分析這些利潤高速增長的行業,得到一個普遍共識:現代服務業表現突出,例如金融業下屬資本市場服務凈利潤同比增幅151.0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5.76%);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依舊維持著高增速;商務服務業凈利潤同比增幅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凈利潤同比增幅巨大的行業多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且重視科技研發、技術創新。例如,中天引控屬于研究和實驗發展也,其下游客戶涉及鎢行業企業、地質調查局、軍工企業等,2015年業績爆發增長,新產品例如陀螺與慣導產品、毫米波產品、地理信息軟件產品、無人機產品等開始貢獻業績,未來將成為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紫光新能看似屬于傳統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則為全國熱力公司提供節能改造產品和服務,而熱力行業的節能環保產業屬于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的鼓勵產業,目前正處于熱力體制改革、設備更新、技術進步的關鍵階段,受國家產業政策推動,不斷會有更多的資本和新的企業進入該行業。而處于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的成名節能與紫光新能主營業務類似,也是專注于供熱供暖節能服務。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兩級分化較為嚴重,如西部股份、西馳電氣、西拓電氣和杰邦科技均實現了凈利潤的高速增長。凈利潤高速增長的公司均是擁有自己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公司,例如,為煤炭行業生產礦用安全設備,受到上游行業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業績下滑明顯。
總體而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重視自主創新研發的企業2015年表現優異,傳統行業和高耗能行業企業雖數量占比不大,但受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影響,經營業績下滑較大。陜西省掛牌公司戰略新興產業占比較少,未來可以考慮向物聯網、云計算、信息咨詢、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傾斜。
七、外延擴張重視不足
2015年新三板全國共192家公司披露并購重組事項213次,交易金額347.82億元,分別為2014年的13倍和27倍。此類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優化資產和業務,提升經營業績,2015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83.06%和101.85%,均顯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相比全國平均情況,陜西省掛牌企業比較重視“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業績好的企業內生式增長功課做得很足,不過既然掛牌新三板,融資是一方面,并購重組也是實現企業外延擴張、涅槃重生的重要手段,這方面縱觀2015年全年,陜西企業都沒有并購重組成功實施的案例,這方面的意識,陜西的企業家還需加強。
(本文作者布娜新、李斐然系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新三板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