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貝網訊 6月23日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MBA發展論壇暨資本市場創新——中國新三板創新層高峰論壇”于6月18-1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以“資本市場創新”為主題,探討未來MBA教育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同時,探究資本市場如何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挖貝網作為支持媒體對會議全程進行圖文直播。
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劉平安在論壇上對挖貝網表示,新三板分層標準應朝市場化方向完善,而目前仍有著非市場化特征,如對創新企業過多強調財務指標,層級不夠等。
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劉平安(挖貝網wabei.cn配圖)
在論壇舉行首日(6月18日),股轉系統發布了《關于發布創新層掛牌公司初步篩選名單的公告》,共有920家企業進入創新層掛牌公司初選名單,而下周一(27日)分層將正式實施,新三板分層時代的到來進入倒計時。
目前新三板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創新層有三套準入標準,滿足任一標準并達到融資額或成交天數的共同要求即可進入創新層。但三套標準中對掛牌企業的財務指標要求占據了很大比例。例如,標準一中強調凈利潤的規模和凈資產收益率,標準二中強調企業的營業收入。
劉平安認為,對財務指標的強調不利于創新企業。因為只有成熟企業才會有很好的財務指標,而創新企業在初始階段很可能就沒有賺錢,但它們未來卻有著很好的增長潛力,所以不能著重它的財務指標,關鍵是看它創新能力的表現,未來成長性的表現。
與此同時,對于新三板目前僅分為兩個層級的情況,劉平安表示,要想真正提高風險投資人的識別能力,這種層級是不夠,從納斯達克的分層經驗看,它分了三層,每一層準入都有四套標準,所以說新三板未來也需進一步的細分。
新三板是一個高成長性的市場,分層制度落地之后,更是被給予了較高的期望,但新三板流動性不強等問題一直飽受詬病。劉平安告訴挖貝網,交易結果決定于交易行為,交易行為決定于制度安排,新三板制度未來一是要允許PE機構做市,二是要完善退市制度,三是應該推出集合競價交易制度,這些制度完善了,流動性自然就會變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