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3日掛牌新三板的速達股份趕上好時代,掛牌不久就遇分層落地,公司還符合標準一成功進入創新層。一時間,市場關注度驟升。
但好運不常在,主營煤礦機械配件和維修服務的速達股份一被關注就遇煩惱事,原本受煤炭行業影響下滑的業績再遇“人禍”,公司主要客戶*ST新集欠債一億多不還,公司只得訴諸法院追債,原本關注度驟升的公司更被推上風口浪尖。
應收賬款高企 億元欠債真能追回來?
6月15日,速達股份發公告,稱截至2016年4月,*ST新集欠速達股份配件款5745.74萬元,維修款1531.99萬元,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追討債權2202.64萬元,共計9480.36萬元;加之造成的利息損失720.14萬元,共計1.02億元。為追討欠款,公司于今年6月6日向安徽省高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請求凍結*ST新集銀行存款1.02億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
6月24日公司再發訴訟進展,速達股份與*ST新集已簽訂還款協議,*ST新集(含子公司)同意在2017年5月31前償還全部欠款。
雖然公司起訴追債似乎達到了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ST新集經營很不樂觀。2013-2015年,該公司營業收入逐年下降,受煤炭行業低迷影響,在此三年間的凈利潤為1491萬元、-19.7億元、-25.6億元,深陷虧損泥淖。
*ST新集是否能夠還上欠款?若今年沒還,會否對公司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業績產生影響?當《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速達股份董秘謝立智時,其以中報會具體披露相關事宜而婉拒。
事實上,除了*ST新集的壞賬,速達股份的應收賬款一直高企。根據2015年年報,公司去年的應收賬款達到1.92億元,相當于當年營業收入的63.58%都沒有收回來,占總資產的比重也高達52%。
當記者問及公司除*ST新集壞賬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應收賬款仍未收回,謝立智同樣表示“不好說,會在8月份的中報中進行披露。”
業績難言樂觀 創新層還待得住嗎?
除了應收賬款的問題,速達股份的業績也難言樂觀。
2014、2015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8億元、3.02億元,年平均營業收入3.15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689.68萬元和1123.01萬元,年均凈利潤2406.34萬元,憑此公司符合標準一要求順利分入創新層,但毋庸置疑的是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明顯下滑。
2016年煤炭行業形勢未出現根本好轉,加之何時能收回*ST新集的億元欠款尚未可知,公司今年的業績難言樂觀。今年是否還會繼續加大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謝立智表示將會根據具體情況而定。“2015年*ST新集是公司的第二大客戶,銷售金額是7083.09萬元,占公司年度銷售的23.40%。今年在*ST新集欠款的情況下是否還在與其合作?”面對記者的問題,謝立智表示,公司并未終止與對方的合作,未來雙方還會繼續深化合作,擴大合作范圍。
此外,公司副總經理李優、賈建國以及監事會主席崔蕾蕾同時在今年2月26日提交辭呈,但到目前為止公司未公告就上述職位的新任命。“雖然公司多次強調經營正常,但公司在行業低迷的情況下業績已不容客觀。且不論已經失信并吃官司的*ST新集這次能否還上款,以后繼續合作能否收回款還需要打問號。就目前情況而言,我認為,公司存在著掉落創新層的風險。”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進入創新層并不一定就雞犬升天,一不小心可能就雞飛蛋打了。
速達股份能否維持在創新層交給時間,《金融投資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閱讀